改进型配电开关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529214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配电开关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开关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配电开关。
【背景技术】
[0002]许多行业和部门对供电的可靠性都有了非常高的要求,为了保证供电的连续性,许多重要的场合都采用双电源供电,作为电能切换的必备器件,双电源自动切换改进型配电开关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广泛,技术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远程操控的改进型配电开关。
[0004]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配电开关,包括连接座、卡装设置在连接座后端的开关模块和卡装设置在连接座前端的切换操作机构;开关模块内设双进一出型双电源电路和两个用于通断相应一条进电电路的进电通断机构;切换操作机构包括卡装设置在连接座前端的前座、设置在前座上的手动操作机构和设置在前座内的两个电机驱动机构;各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机和驱动拐臂;驱动拐臂固定设置在输出轴上;驱动拐臂包括用于套设在电动机输出轴上的套环部、与套环部相连的上拨杆和下拨杆;上拨杆和下拨杆分别位于套环部的上下两侧;手动操作机构包括两个转动设置在前座上的手动按压翘板;各手动按压翘板包括一个手动按压面板,以及从手动按压面板后壁上突出形成的上驱动杆部、下驱动杆部和联动部;联动部位于上驱动杆部和下驱动杆部之间,联动部的侧壁上设有外凸的上传动凸柱和下传动凸柱,各驱动拐臂在随着电动机输出轴往复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上拨杆拨动上传动凸柱,通过下拨杆拨动下传动凸柱,从而通过联动部带动相应的手动按压翘板往复摇动;各手动按压翘板在往复摇动中,通过其上驱动杆部和下驱动杆部驱动相应一个进电通断机构通断其所控电路;上传动凸柱位于枢接轴杆和电动机输出轴的上方,下传动凸柱位于枢接轴杆和电动机输出轴的下方;各上传动凸柱和下传动凸柱沿前座的左右方向延伸,且上传动凸柱位于与其适配的上拨杆的后面,下传动凸柱位于与其适配的下拨杆的后面。
[0005]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技术效果:(1)本发明结构较为紧凑简化,制造成本较为低廉,可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双电源电路的自动切换。(2)本发明可代替传统墙壁式改进型配电开关使用,实现双电源电路的自动切换或远程操控切换,从而实现家居电器的智能化操控以及稳定的电源控制,尤其适用于对现有重要部门电气电路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不开关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不意图;
图3是图1所不开关的一种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开关的一种爆炸图; 图5是图1所示开关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爆炸图;
图6是图1所示开关中手动操作机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开关中手动按压翘板和枢接转轴组合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手动按压翘板和枢接转轴组合的一种侧视图;
图9是图1所示开关中驱动拐臂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开关中切换操作机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切换操作机构的一种剖视图;
图12是图1所示开关中开关模块和连接座的一种爆炸图;
图13是图12所示开关模块和连接座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爆炸图;
图14是图1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开关中按键基座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所示开关模块中双电源电路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双电源电路的一种侧视图;
图18是图16所示双电源电路中出电接线端子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出电接线端子的一种剖视图;
图20是图16所示双电源电路中进电接线端子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所示进电接线端子的一种剖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所不开关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不意图;
图24是图22所不开关的一种剖视图;
图25是图22所示开关的一种爆炸图;
图26是图22所示开关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爆炸图;
图27是图22所示开关中切换操作机构的一种剖视图;
图28是图27所示切换操作机构的一种爆炸图;
图29是图27所示切换操作机构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实施例1)
图1至图21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08]本实施例是一种改进型配电开关,见图1至图5所示,包括连接座1、卡装设置在连接座后端的开关模块2和卡装设置在连接座前端的切换操作机构A。
[0009]开关模块2内设双进一出型双电源电路和两个用于通断相应一条进电电路的进电通断机构;所述双进一出型双电源电路包括一个出电接线端子23、两个进电接线端子24和两个U形动触片25。
[0010]各进电通断机构包括一个翘板按键3、一个按键基座27和一个弹性顶针组件26 ;翘板按键3固定设置在按键基座27上;在外力作用下翘板按键和按键基座同步做往复摇动,并在往复摇动的过程中,带动相应一个弹性顶针组件往复拨动相应一个U形动触片,使得该U形动触片往复摇动。各U形动触片25和出电接线端子23电连接,各U形动触片25在相应一个进电通断机构作用下做往复摇动,并在往复摇动的过程中,通断自身和相应一个进电接线端子24之间的电路。
[0011]本实施例中的切换操作机构A包括卡装设置在连接座I前端的前座4、设置在前座上的用于手动驱动翘板按键往复摇动的手动操作机构6、设置在前座内的两个电机驱动机构7、以及与电机驱动机构7电连接的具有无线收发模块的智能中控电路模块及电源(图上未画出)。
[0012]见图4至图11所示,各电机驱动机构7包括电动机71和驱动拐臂72 ;本实施例所用电动机包括保护壳体711、电动机本体712、电机主轴、减速机构和输出轴713 ;所述电机主轴内置在电动机本体中,减速机构内置在保护壳体中,故图上未画出;电动机本体和输出轴均设置在保护壳体的同一侧端,电机主轴通过减速机构带动输出轴往复转动。电动机输出轴713沿前座左右方向水平设置,驱动拐臂72固定设置在输出轴上。
[0013]本实施例所用驱动拐臂72包括用于套设在电动机输出轴上的套环部721、与套环部相连的上拨杆723和下拨杆724 ;上拨杆723和下拨杆724分别位于套环部的上下两侧。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拐臂优选采用塑料注塑成型制成,优点是重量较轻,且可具有一定的弹性,有较大的形变容忍度,不易断损。各电动机的保护壳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状。
[0014]本实施例中,前座的前壁中心处沿前后方向设有方孔42,前座前壁的内壁上设有向前后出的枢接凸台43,各枢接凸台设有一个沿左右方向贯穿的枢接孔431。两个枢接凸台位于方孔的左右两侧。
[0015]手动操作机构6包括两个手动按压翘板61和一个枢接轴杆62 ;各手动按压翘板61包括一个手动按压面板611,从手动按压面板后壁上突出形成的上驱动杆部612、下驱动杆部613和联动部614 ;联动部614上设有沿左右水平方向延伸的枢接轴孔615 ;上驱动杆部612的后端抵接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的上部,下驱动杆部613的后端抵接在该翘板按键的下部;枢接轴杆62穿过两个手动按压翘板的枢接轴孔615和两个枢接凸台的枢接孔433,从而使得各手动按压翘板并排转动设置在前座的方孔中。联动部位于上驱动杆部和下驱动杆部之间,联动部的一个侧壁上设有外凸的上传动凸柱616和下传动凸柱617,上传动凸柱616位于枢接轴杆62和电动机输出轴的上方,下传动凸柱617位于枢接轴杆62和电动机输出轴的下方。本实施例中,各上传动凸柱616和下传动凸柱617沿前座的左右方向延伸,且上传动凸柱616位于与其适配的上拨杆的后面,下传动凸柱位于与其适配的下拨杆的后面;在具体实践中,将上传动凸柱616置于与其适配的上拨杆的前面,下传动凸柱置于与其适配的下拨杆的前面,也是可行的。
[0016]各驱动拐臂在随着电动机输出轴往复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上拨杆拨动上传动凸柱616,通过下拨杆拨动下传动凸柱617,从而带动相应的联动部也即手动按压翘板往复摇动,再通过该手动按压翘板的上驱动杆部和下驱动杆部拨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往复摇动。
[0017]本实施例中驱动拐臂的转动方向和被其拨动的手动按压翘板的转动方向相同。
[0018]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灵敏程度,上驱动杆部的后末端处设有上圆柱618,下驱动杆部的后末端处设有下圆柱619,各上圆柱和下圆柱均沿水平方向左右延伸设置,使得上驱动杆部和下驱动杆部各自均与翘板按键形成线接触。本实施例中,在翘板按键的往复摇动中,上圆柱始终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上部,下圆柱始终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下部。
[0019]本实施例所述的前后方向,是以前座所处位置为前,尾座所处位置为后。
[0020]见图12至图21,本实施例中的开关模块包括两个翘板按键3、前盖21、尾座22、一个出电接线端子23、两个进电接线端子24、两个U形动触片25、两个弹性顶针组件26和两个按键基座27。
[0021]前盖21卡接固定在尾座22上,前盖21与尾座22围合形成一个容置腔;出电接线端子23、进电接线端子24、U形动触片25和弹性顶针组件26位于容置腔中。
[0022]为增强连接座的安装强度,连接座优选采用钢板冲压制成,其上设有用于将自身通过螺钉固定在墙上的贯穿孔以及多个分别用于与尾座和前座卡接相连的卡接部位。尾座卡接固定在连接座的后端,从而把开关模块整体固定设置在连接座的后端。
[0023]各按键基座27包括位于座体中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凸轴271,座体中部的后壁上设有向后凸出形成的作为顶针基座272的凸柱,顶针基座的中心处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限位盲孔273 ;座体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一个沿前后方向贯穿座体的卡孔274 ;本实施例所述的前后方向,是以前座4所处位置为前,尾座22所处位置为后。
[0024]各翘板按键3的后壁设有两个向后凸出的卡柱31,各卡柱与按键基座上的一个卡孔274适配,各卡柱31插接在相应一个卡孔274中,从而把各翘板按键固定设置在相应一个按键基座上。
[0025]见图14所示,各卡柱31包括向后凸出长度较短的第一半柱311和向后凸出长度较长的第二半柱312,各第二半柱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