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装置及二次电池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270100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二次电池装置及二次电池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二次电池装置及二次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容纳在二次电池装置内的电池单元(cell)由于充放电而发热。在使二次电池装置高速率动作的情况下,由于从电池单元产生的热量増大,因此有必要根据电池单元的发热进行冷却。作为一般的冷却方法,可以考虑用空气冷却进行除热,但空气冷却存在冷却能力小的问题。并且,作为其他的冷却方法,可以考虑在二次电池装置内或装置外面配置水冷套、使冷却水在水冷套内循环的方法。
[0003][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0-251953号公报
[000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48781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215804号公报
[0006]但是,上述冷却方法不能够充分冷却远离水冷套的电池单元,二次电池装置内的温度分布变大。因此,每个电池单元产生大的温度差,二次电池装置的充放电性能下降,二次电池装置的充放电寿命大幅下降。并且,在将水冷套与电池单元紧密配置的情况下,水冷套的数量增多,二次电池装置大型化,并且二次电池装置的体积能量密度降低,制造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问题,其课题为提供不会使装置大型化、能够有效地冷却电池单元的二次电池装置及二次电池系统。
[0008]实施形态的二次电池装置具备:外壳体,具有形成在内部的气密的电池收容室、用来给上述电池收容室提供具有绝缘性的液体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流入口、以及用来使上述液体冷却介质从上述电池收容室流出的冷却介质流出口 ;以及电池单元,具有电极端子,设置在上述外壳体的电池收容室内,浸渍在填充到上述电池收容室内的液体冷却介质中。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概略地表示第I实施形态的二次电池装置的剖视图;
[0010]图2为表示上述二次电池装置中的电池单元的立体图;
[0011]图3为表示上述电池单元的底面一侧的立体图;
[0012]图4为概略地表示第I实施形态的二次电池系统的图;
[0013]图5为概略地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二次电池装置的剖视图;
[0014]图6为概略地表示第3实施形态的二次电池装置的剖视图;
[0015]图7为表示第3实施形态的二次电池装置中的电池单元的立体图;
[0016]图8为概略地表示第4实施形态的二次电池装置的剖视图;
[0017]图9为概略地表示第5实施形态的二次电池装置的剖视图;
[0018]图10为概略地表示第6实施形态的二次电池装置的剖视图;
[0019]图11为概略地表示第7实施形态的二次电池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各种实施形态的二次电池装置及二次电池系统。
[0021]实施形态的二次电池装置将电池单元直接浸渍在具有绝缘性的液体冷却介质内,冷却电池单元。实施形态的二次电池系统为通过使液体冷却介质向二次电池装置内循环来冷却容纳在二次电池装置内的电池单元的系统。
[0022](第I实施形态)
[0023]下面说明第I实施形态的二次电池装置11。图1为表示第I实施形态的二次电池装置11的剖视图。
[0024]二次电池装置11具备:箱形外壳体24,填充在外壳体内的液体冷却介质27,浸渍在收容于外壳体内的液体冷却介质27中的多个电池单元(二次电池)23,监视配置在外壳体内的电池单元的电压及温度的电池单元监测装置(CMU) 30,以及电连接电池单元彼此的多个导电部件(汇流条)31。
[0025]外壳体24具有:上面开口并且有底的矩形箱形状的主体壳体25,覆盖该主体壳体25的上面开口的上壳体26,以及覆盖上壳体的盖17。主体壳体25及上壳体26分别使用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一一例如、聚碳酸酯(PC)、聚苯醚(PPE)等热可塑性树脂等通过注射成型法等制造。盖17用装卸容易的比较柔软的树脂一一例如聚丙烯成型。
[0026]主体壳体25 —体地具有矩形的底壁25a、以及沿底壁25a的各边竖设的矩形框形状的周壁25b。底壁25a形成为与规定的个数——例如10个电池单元23相对应的大小。周壁25b形成为电池单元23高度的约90%左右的高度。主体壳体25具有电池单元23能够经过的上部开口。
[0027]上壳体26 —体地具有与主体壳体25的底壁25a大致相同大小及形状的顶壁26a以及形成在顶壁26a周围的矩形框形状的周壁26b。上壳体26从上面盖在主体壳体25上,安装在主体壳体25上。由此,整体构成矩形箱形状的外壳体24。S卩,上壳体26使周壁26b的下端边缘与主体壳体25的周壁25b的上端边缘对接并固定。例如,在沿主体壳体25的周壁25b上端边缘形成的环形槽中填充粘接剂29,利用该粘接剂29将周壁25b的上端与周壁26b的下端气密地粘接。粘接剂29使用干燥时没有体积变动的物质,兼作气密地密封接合部的密封剂。
[0028]另外,主体壳体25与上壳体26的固定既可以是螺钉固定、螺栓固定等,也可以是将O型圈等密封部件夹在接合部、维持气密性。
[0029]上壳体26的顶壁26a与主体壳体25的底壁25a大致平行地相对。由此,在外壳体24内、主体壳体25的底壁25a与上壳体26的顶壁26a之间,形成有用来收容电池单元及液体冷却介质的气密的电池收容室24a。并且,在上壳体26的上部开口可拆卸地安装有矩形板状的盖17,覆盖上壳体的上部开口。由此,在上壳体26的顶壁26a与盖17之间形成有用来设置导电部件、CMU30等的导体设置室24b。电池收容室24a与导体设置室24b用顶壁26a气密地分隔。
[0030]在上壳体26的顶壁26a上形成有用来分别穿插电池单元23的电极端子的多个开口 40及未图示的多个排气孔。各开口 40比电池单元23中的电极端子稍大地形成。开口40沿顶壁26a的长度方向排成4列地设置。排气孔沿顶壁26a的长度方向排成2列地形成,各排设置在2排开口 40之间的大致中央。
[0031]而且,外壳体24具备与电池收容室24a连通的冷却介质流入口 21及冷却介质流出口 22。冷却介质流入口 21形成在例如主体壳体25的周壁25b上,位于外壳体2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冷却介质流出口 22形成在例如主体壳体25的周壁25b上,位于外壳体24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即,冷却介质流入口 21和冷却介质流出口 22将电池收容室24a夹在之间地设置在电池收容室的两侧。
[0032]接着说明电池单元23。图2为从上方看电池单元23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电池单元的底侧的立体图。
[0033]电池单元23使用例如锂离子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如图2及图3所示,电池单元23具备用铝等形成的扁平矩形箱形状的外装容器32、以及与非水电解液一起收容在外装容器32内的电极体34。外装容器32具备上端开口的容器主体33a、以及焊接在容器主体33a上、堵塞容器主体33a的开口的矩形板状的盖体33b,内部气密地形成。电极体34通过例如将隔板夹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地将正极板和负极板缠绕成漩涡状、再沿径向压缩,形成为扁平的矩形状。
[0034]正极端子35a和负极端子35b分别设置在盖体33b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从盖体33b突出。正极端子35a和负极端子35b分别连接在电极体34的正极和负极上。在盖体33b的中央部形成有起气体排放机构作用的压力释放阀36。压力释放阀36形成为盖体33b的约一半左右的厚度。当由于电池单元23的异常模式等在外装容器32内产生气体、外装容器32内的内压上升到规定值以上时,释放压力释放阀36。通过释放压力释放阀36,外装容器32内的压力下降,防止外装容器32破裂等。
[0035]如图2所示,各电池单元23围绕盖体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