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用矿物绝缘电缆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319466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层建筑用矿物绝缘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矿物绝缘电缆的工艺比较落后,大多数企业仍然参考十年前产品标准工艺进行开发生产销售矿物绝缘电缆,产品主体结构由单股导体、粉末矿物绝缘、光面铜护套、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外护套,存在以下缺点:

1、电缆导体为单股结构,柔软性差。

2、电缆绝缘材料为粉末状,加工困难,长度受限制。

3、电缆铜护套为光面结构,弯曲性能差。

4、电缆外护层为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材料,安全环保性差。

随着城市的不断密集发展,地面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因此在现代化的城市中选择建设大型高层建筑成为了一种主流发展趋势。矿物绝缘电缆作为大型高层建筑的主要防火类型输配电设备,其安装敷设之后能否确保长期安全可靠供电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企业生产销售的矿物绝缘电缆结构和材料简单,综合使用性和安全环保性较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用矿物绝缘电缆,可以解决综合使用性和安全环保性差的问题,综合使用性能优越,安全环保,运行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层建筑用矿物绝缘电缆,包括由至少一根绝缘线芯组成的缆芯,

绝缘线芯由多股铜单丝绞合而成的导体以及绕包在导体外的内绝缘层组成,内绝缘层由由内向外依次绕包在导体外的云母带层和无卤低烟阻燃带层组成;

绝缘线芯以及绝缘线芯外设置的陶瓷化聚烯烃填充及外绝缘层组成缆芯,陶瓷化聚烯烃填充及外绝缘层为由陶瓷化聚烯烃填充层和陶瓷化聚烯烃外绝缘层形成的一体化结构;

缆芯外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金属护套层和外护套层。

绝缘线芯的数量为三根。

金属护套层为纵包于缆芯外的铜带层。

外护套层为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外护套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建筑用矿物绝缘电缆,有益效果如下:

1、导体由多股铜单丝绞合而成,拥有良好的柔软性。

2、内绝缘层采用绕包结构,由云母带和无卤低烟阻燃带绕包而成,可行性好,具有绝缘性能和阻燃耐火性能。

3、填充及外绝缘层采用挤出结构,由陶瓷化聚烯烃填充和包覆,结构紧凑,具有绝缘性能和耐火性能。

4、金属护套层采用纵包结构,由铜带纵包并经焊接和扎纹而成,弯曲性能好,具有机械保护和挡火作用。

5、外护套层采用挤出结构,由低烟无卤阻燃材料包覆,具有无卤低烟阻燃性能。

6、经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性能均符合设计要求。与现有矿物绝缘电缆相比,结构新颖,材料先进,综合使用性能优越;本实用新型防火性能优越,具有柔软、弯曲性能好、低烟无卤阻燃等特性;可敷设使用于高层建筑中,综合使用性能优越,安全环保,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一种高层建筑用矿物绝缘电缆,包括由三根绝缘线芯组成的缆芯,

绝缘线芯由多股铜单丝绞合而成的导体1以及绕包在导体1外的内绝缘层组成,内绝缘层由由内向外依次绕包在导体1外的两层煅烧云母带层2和无卤低烟阻燃带层3组成;

绝缘线芯以及绝缘线芯外设置的陶瓷化聚烯烃填充及外绝缘层4组成缆芯,陶瓷化聚烯烃填充及外绝缘层4为由采用挤出结构的陶瓷化聚烯烃填充层和陶瓷化聚烯烃外绝缘层形成的一体化结构;

缆芯外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金属护套层5和外护套层6。

金属护套层5为纵包于缆芯外的铜带层。

外护套层6为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外护套层。

本实用新型的制造过程如下:

1、导体1

导体1采用绞合结构,将多根铜单丝按照正规排列方式绞合,最外层绞合方向为左向,绞合分层进行,相邻层绞向相反,保证了导体的紧密和结构稳定。

导体绞制后导体表面光洁、无油污、无损伤绝缘的毛刺、锐边,无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2、内绝缘层

内绝缘层采用绕包结构,在绞合导体外分层重叠绕包两层煅烧云母带,厚度为0.18毫米,在两层煅烧云母带外重叠绕包一层无卤低烟阻燃带,厚度为0.20毫米。

煅烧云母带绕包重叠率为45%-50%,无卤低烟阻燃带绕包重叠率为15%-20%,绕包方向均为左向,表面不得有褶皱、花边、漏包等现象。

3、填充及外绝缘层4

填充及外绝缘层4采用挤出结构,将陶瓷化聚烯烃高压挤出,填充线芯间隙和包覆成缆表面,形成填充和外绝缘一体结构。

包覆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最薄点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偏心度不大于15%。挤包表面应光滑,无尖角、颗粒、烧焦、擦伤等现象。

4、金属护套层5

金属护套采用纵包结构,将铜带纵包成平铜管状,然后经焊接和扎纹成螺旋状。

经过探伤过程确保无缝焊接,扎纹截距和深度应均匀,扎纹波谷与外绝缘间应留有合适的间隙。

5、外护套层6

外护套采用挤出结构,挤包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挤作为外护套。

挤包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最薄点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85%。挤包表面应光滑,无尖角、颗粒、烧焦、擦伤等现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