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防火矿物泥的中压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电线电缆作为建筑物内供电所需的必要产品,其安全环保性能很重要,当前市面上出现的能满足消防要求的防火电缆有BTTZ型矿物质绝缘电缆,该电缆由于氧化镁绝缘容易受潮,且其接头处的金属套易损伤,遇水后将丧失供电功能,牢靠性不够;另外一种防火电缆为BTLY铝护套连续挤包矿物绝缘电缆,该电缆主要采用铝金属套,并用聚烯烃Y作为外护套塑料,整体具有一定的柔软性但在中压使用时易在腐蚀性环境中出现漏电现象。故现有的安全防火电缆还需进一步改善提升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火矿物泥的中压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受潮漏电及供电性能差及结构强度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防火矿物泥的中压电缆,包括若干束导电线芯,所述导电线芯内包裹有导体,所述导体外部依次包裹有内屏蔽层、绝缘层和外屏蔽层,所述全部束导电线芯整体外裹有隔氧层,所述全部束导电线芯和隔氧层之间填充有防水矿物泥质,所述隔氧层外部依次包裹有玻纤包带层、金属铠装层和外护套层,所述金属铠装层采用镀锌钢带金属铠装层。
优选的,所述隔氧层采用硬硅基陶瓷化耐火聚烯烃层。
优选的,所述外护套层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
优选的,所述隔氧层厚度为3-6mm。
优选的,所述金属铠装层厚度为1-2mm。
优选的,所述导电线芯采用单束或三束。
优选的,所述内屏蔽层和外屏蔽层均采用退火紫铜带层。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三束导电线芯结合隔氧层及防水矿物泥质,防水矿物泥质在高温燃烧时会硬化结壳保护,起到很好的隔热保护,大大降低了在着火状态下导体温度及减小线路压降,采用的硬硅基陶瓷化耐火聚烯烃层作为隔氧层,起到进一步的阻燃耐火效果,另外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层不易熔融及不易软化,金属铠装层本身材质强度稳定,整体结构可大大提高防火性,并能保证在火灾条件下电缆运行安全稳定,满足消防的防火防水要求,也可保证建筑物内安全防护设备的启用,电气性能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中:1-导体,2-内屏蔽层,3-绝缘层,4-外屏蔽层,5-防水矿物泥质,
6-隔氧层,7-玻纤包带层,8-金属铠装层,9-外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具有防火矿物泥的中压电缆,包括三束导电线芯,所述导电线芯内包裹有导体1,所述导体1外部依次包裹有内屏蔽层2、绝缘层3和外屏蔽层4,其中内屏蔽层2和外屏蔽层4均采用退火紫铜带层,可有效的防止中压电流对外干扰,双重屏蔽效果佳且起到辅助防护效果,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层不易熔融及不易软化。另外采用三束导电线芯结构,柔软性及牢靠性适中,非常方便安装使用,在所述三束导电线芯整体外裹有隔氧层6,该隔氧层6采用硬硅基陶瓷化耐火聚烯烃层,隔氧层6厚度为3-6mm,可有效进一步的阻燃耐火功效,并且主要在三束导电线芯和隔氧层6之间填充有防水矿物泥质5,该防水矿物泥质5在高温燃烧时会硬化结壳保护,起到很好的隔热保护,大大降低了在着火状态下导体1温度及减小线路压降,从而进一步确保电线电缆的安全使用及在着火状态下,为建筑物内的安全防火设备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保障。另外在产品结构外部,在所述隔氧层6外部依次包裹有玻纤包带层7、金属铠装层8和外护套层9,玻纤包带层7可提高整体结构柔韧性,并将所述金属铠装层8采用镀锌钢带金属铠装层,金属铠装层8厚度为1-2mm,确保材质强度稳定。外护套层9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具有防火耐高温性能,综合性价比高。
整体结构通过采用三束导电线芯结合隔氧层6及防水矿物泥质5,保证在火灾条件下电缆运行安全稳定,满足消防的防火防水要求,并也可保证建筑物内安全防护设备的启用,电气性能稳定性高,结合金属铠装层8本身材质可靠,整体结构可大大提高牢靠性及防火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