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小型断路器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电压230/400V,额定电流至63A线路的过载和短路保护之用,也可以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操作转换之用。广泛用于用于工业、商业、高层和民用住宅等各种场所。在使用过程中,小型断路器的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会产生电弧,从而小型断路器需要进行灭弧设计,避免产生的电弧使得电路继续导通;然而,现有的小型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存在结构复杂、灭弧效果差的缺陷,从而该小型断路器存在分断能力较弱、性能不可靠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灭弧效果好的小型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小型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灭弧组件,外壳包括基座与上盖,所述的灭弧组件包括动触头、静触头、灭弧室、对应动触头处设置在基座内的引弧板、对应静触头的上方处设置在上盖内的上隔弧板、对应静触头的下方处设置在基座内的下隔弧板,所述的上隔弧板与下隔弧板之间构成有一个与灭弧室相连通的隔弧腔,所述的下隔弧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多条凸筋,所述的上隔弧板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多条凹槽,所述的静触头上设置有引弧角,且引弧角的尾端折弯延伸至灭弧室内。
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是:该小型断路器的灭弧系统上设置有两个隔弧板,当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产生电弧时,两个隔弧板之间的隔弧腔可将电弧快速吸入灭弧室,电弧被快速冷却,达到快速熄灭电弧的目的,且下隔弧板上设置有凸筋,上隔弧板上设置有凹槽,从而增大了电弧的冷却面积,使弧隙的电场下降,加快介质恢复强度,起到快速熄灭电弧的作用,从而提高小型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且静触头设置有可将电弧引入灭弧室内的引弧角,且引弧板可将动触头上的电弧快速引入到灭弧室内,从而提高了该灭弧系统的灭弧效果。
特别地,所述的多条凸筋平行间隔分布,且各凸筋从动触头的一侧朝向灭弧室方向延伸,所述的多条凹槽平行间隔分布,且各凹槽从动触头的一侧朝向灭弧室方向延伸。下隔弧板上的多个凸筋对电弧可起到导向作用,可将电弧快速引入到灭弧室内,增强电弧的磁吹效果,实现快速熄灭电弧的目的。
特别地,所述的下隔弧板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孔,所述的基座内对应两个定位孔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相适配的定位柱,所述的两个定位孔分别套装在相对应的定位柱上且构成下隔弧板与基座的卡接。下隔弧板与基座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从而便于下隔弧板与基座的组装。
特别地,所述的上隔弧板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所述的上盖内对应两个安装孔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相适配的定位轴,所述的两个安装孔分别套装在相对应的定位轴上且构成上隔弧板与上盖的卡接。上隔弧板与上盖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从而便于上隔弧板与上盖的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小型断路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小型断路器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隔弧板与上盖的组装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隔弧板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隔弧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一种小型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包括外壳100、设置在外壳内的灭弧组件20,外壳100包括基座10与上盖11,所述的灭弧组件20包括动触头21、静触头22、灭弧室23、对应动触头21处设置在基座10内的引弧板24、对应静触头22的上方处设置在上盖11内的上隔弧板27、对应静触头22的下方处设置在基座10内的下隔弧板26,所述的上隔弧板27与下隔弧板26之间构成有一个与灭弧室23相连通的隔弧腔200,所述的下隔弧板26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多条凸筋261,所述的上隔弧板27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多条凹槽271,所述的静触头22上设置有引弧角221,且引弧角221的尾端折弯延伸至灭弧室23内。
如图3、5、6所示,所述的多条凸筋261平行间隔分布,且各凸筋261从动触头22的一侧朝向灭弧室23方向延伸,所述的多条凹槽271平行间隔分布,且各凹槽271从动触头22的一侧朝向灭弧室23方向延伸。下隔弧板上的多个凸筋对电弧可起到导向作用,可将电弧快速引入到灭弧室内,增强电弧的磁吹效果,实现快速熄灭电弧的目的。
如图3、5所示,所述的下隔弧板26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孔262,所述的基座10内对应两个定位孔262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相适配的定位柱101,所述的两个定位孔206分别套装在相对应的定位柱101上且构成下隔弧板26与基座10的卡接。下隔弧板与基座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从而便于下隔弧板与基座的组装。
如图4、6所示,所述的上隔弧板27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272,所述的上盖11内对应两个安装孔272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相适配的定位轴111,所述的两个安装孔272分别套装在相对应的定位轴111上且构成上隔弧板27与上盖11的卡接。上隔弧板与上盖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从而便于上隔弧板与上盖的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