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尤其涉及一种易于组装的按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键盘配置有复数个按键,以供使用者按压而产生输入讯号,而使使用者可利用复数个按键输入文字、数字、符号等。按键可设有升降支撑机构(即剪刀脚机构),用以支撑按键装置的键帽相对底板作上下运动,其中升降支撑机构由内外两个框架件组合而成,现有的内外两个框架件以轴-孔配的方式彼此枢接,使得内外两个框架件可相对枢转,进而带动键帽平稳地相对底板上下活动。然而,上述轴-孔配的枢接方式,需外力压合使轴强行通过框架件的架体而进入孔内,造成组装不易,且在外力压合使轴强行通过框架件的架体而进入孔内的过程中,轴易有断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善上述组装不易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
上述的按键包括:
底板;
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上方且可相对该底板在按压位置与释放位置间移动;以及
升降支撑机构,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并用以于该键帽相对该底板移动时支撑该键帽,该升降支撑机构包含:
第一框架件,包含第一框架组装开口、第一框架枢接轴及第一框架枢接槽,该第一框架枢接槽连通于该第一框架组装开口,该第一框架枢接槽具有第一弧形剖面,该第一框架枢接轴具有第二弧形剖面;以及
第二框架件,包含第二框架组装开口、第二框架枢接轴及第二框架枢接槽,该第二框架枢接槽连通于该第二框架组装开口,该第二框架枢接槽具有第三弧形剖面,该第二框架枢接轴具有第四弧形剖面;
其中,该第二框架枢接轴经由该第一框架组装开口进入该第一框架枢接槽且可转动地卡合于该第一框架枢接槽内,该第四弧形剖面与该第一弧形剖面相吻合构成轴面接触;该第一框架枢接轴经由该第二框架组装开口进入该第二框架枢接槽且可转动地卡合于该第二框架枢接槽内,该第二弧形剖面与该第三弧形剖面相吻合构成轴面接触;
其中,连结该第一弧形剖面、该第二弧形剖面、该第三弧形剖面与该第四弧形剖面的曲率中心而定义出虚拟中轴,该虚拟中轴与该底板平行,当该键帽于该按压位置与该释放位置间移动时,该第一弧形剖面、该第二弧形剖面、该第三弧形剖面与该第四弧形剖面均以该虚拟中轴为转动轴而相对转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框架件还包括:
第一框架卡合突台,该第一框架卡合突台朝该第二框架枢接轴方向突出于该第一框架枢接槽的边缘,该第一框架卡合突台卡合于该第二框架枢接轴上的第二框架卡合凹槽,而将该第二框架枢接轴卡合于该第一框架枢接槽内。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框架件还包括:
第二框架卡合突台,该第二框架卡合突台朝该第一框架枢接轴方向突出于该第二框架枢接槽的边缘,该第二框架卡合突台卡合于该第一框架枢接轴上的第一框架卡合凹槽,而用以将该第一框架枢接轴卡合于该第二框架枢接槽内。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框架件还包括第一框架主体,该第一框架枢接轴突出于该第一框架主体侧面;该第二框架件还包括第二框架主体,该第二框架枢接轴突出于该第二框架主体侧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框架主体具有面向该键帽的第一框架顶面,该第一框架组装开口位于该第一框架顶面,使该第二框架枢接轴能经由该第一框架组装开口通过该第一框架顶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框架件具有面向该键帽的第二框架顶面,该第二框架组装开口位于该第二框架顶面,该第一框架件还包括:
第一框架第一斜面,设置于该第一框架组装开口与该第一框架枢接槽之间,在该第二框架枢接轴通过该第一框架顶面后,该第一框架第一斜面能导引该第二框架枢接轴进入该第一框架枢接槽,当该第一框架第一斜面导引该第二框架枢接轴进入该第一框架枢接槽时,该第一框架枢接轴经由该第二框架组装开口通过该第二框架顶面并进入该第二框架枢接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框架件还包括:
第二框架第一斜面,设置于该第二框架顶面的相对侧且连接于该第二框架枢接轴,该第一框架第一斜面由该第一框架顶面朝该第一框架件内部倾斜且该第二框架第一斜面对应该第一框架第一斜面,当该按键位于该按压位置时,该第一框架第一斜面与该第二框架第一斜面接触,该第二框架枢接轴限制于该第一框架枢接槽内。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框架件还包括第二框架第二斜面,该第二框架第二斜面设置于该第二框架组装开口与该第二框架枢接槽之间且由该第二框架顶面朝该第二框架件内部倾斜,该第一框架件还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斜面,该第一框架第二斜面设置于该第一框架顶面的相对侧且连接于该第一框架枢接轴,该第一框架第二斜面对应该第二框架第二斜面,当该按键位于该按压位置时,该第一框架第二斜面与该第二框架第二斜面配合,该第一框架枢接轴限制于该第二框架枢接槽内。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框架主体具有面向该底板的第一框架底面,该第一框架组装开口位于该第一框架底面,使该第二框架枢接轴能经由该第一框架组装开口通过该第一框架底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框架件具有面向该底板的第二框架底面,该第二框架组装开口位于该第二框架底面,该第一框架件还包括第一框架第一斜面,设置于该第一框架组装开口与该第一框架枢接槽之间,在该第二框架枢接轴通过该第一框架底面后,该第一框架第一斜面能导引该第二框架枢接轴进入该第一框架枢接槽,当该第一框架第一斜面导引该第二框架枢接轴进入该第一框架枢接槽时,该第一框架枢接轴经由该第二框架组装开口通过该第二框架底面并进入该第二框架枢接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框架件还包括:
第二框架第一斜面,设置于该第二框架底面的相对侧且连接于该第二框架枢接轴,该第一框架第一斜面由该第一框架底面朝该第一框架件内部倾斜且该第二框架第一斜面对应该第一框架第一斜面,当该按键位于该按压位置时,该第一框架第一斜面与该第二框架第一斜面接触,该第二框架枢接轴限制于该第一框架枢接槽内。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框架件还包括第二框架第二斜面,该第二框架第二斜面设置于该第二框架组装开口与该第二框架枢接槽之间且由该第二框架底面朝该第二框架件内部倾斜,该第一框架件还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斜面,该第一框架第二斜面设置于该第一框架底面的相对侧且连接于该第一框架枢接轴,该第一框架第二斜面对应该第二框架第二斜面,当该按键位于该按压位置时,该第一框架第二斜面与该第二框架第二斜面配合,该第一框架枢接轴限制于该第二框架枢接槽内。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按键的升降支撑机构包含第一框架件及第二框架件,且第一框架件设置有第一框架枢接轴与第一框架枢接槽,第二框架件设置有第二框架枢接轴与第二框架枢接槽。于组装时,将第二框架件相对第一框架件移动至第二框架枢接轴进入第一框架枢接轴的位置,再将第二框架件相对第一框架件旋转,使第一框架枢接轴卡入第二框架枢接槽,第二框架枢接轴卡入第一框架枢接槽,藉此便可轻易完成升降支撑机构的组装,使按键达到便于组装的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按键的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按键的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按键沿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按键沿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按键处于按压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按键处于按压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按键的一实施例中升降支撑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升降支撑机构沿剖面线c-c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升降支撑机构沿剖面线d-d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按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按键的另一实施例中升降支撑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升降支撑机构沿剖面线e-e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升降支撑机构沿剖面线f-f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按键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框架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按键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框架件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按键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框架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按键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框架件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按键的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如图1所示,按键1000包含底板1、键帽2、升降支撑机构3、电路板4以及弹性件5。于此实施例中,按键1000可适用于键盘,以供使用者按压而产生输入讯号,而使使用者可利用按键1000输入文字、数字或符号等。
请参阅图1至图3,图2为本发明按键的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按键沿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在此一提,为清楚显示按键1000的内部组件配置,图2与图3所示的按键1000仅包含底板1、升降支撑机构3以及电路板4而省略键帽2的绘制。如图1至图3所示,键帽2设置于底板1上方,升降支撑机构3设置于底板1与键帽2之间并用以于键帽2相对底板1移动时支撑键帽2。进一步地,键帽2具有键帽枢接部20与键帽滑动部21,底板1具有第一底板卡合结构10与第二底板卡合结构11,升降支撑机构3包含第一框架件30以及第二框架件31,第一框架件30枢接于第二框架件31,第一框架件30具有第一框架枢接部307以及第一框架滑动部308,第二框架件31具有第二框架枢接部315以及第二框架滑动部316。
于组装时,第一框架枢接部307可转动地枢接于第一底板卡合结构10,第一框架滑动部308可滑动地连接于键帽滑动部21,第二框架枢接部315可转动地枢接于键帽枢接部20,第二框架滑动部316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二底板卡合结构11。如此一来,升降支撑机构3便可连接键帽2与底板1并用以带动键帽2相对底板1在按压位置与释放位置间移动。此外,电路板4设置于底板1上且具有开关40,弹性件5设置于底板1与键帽2之间。当按键1000受压时,键帽2可由释放位置移动至按压位置并触发开关40,以执行该输入讯号,此时弹性件5受键帽2挤压而压缩,而当按压按键1000的外力移除时,弹性件5便可被释放而产生弹性回复力,以驱使键帽2由按压位置复位至释放位置。
请参阅图1至图4以及图14至图17,图4为图2所示按键沿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按键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框架件的俯视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按键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框架件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按键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框架件的俯视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按键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框架件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框架件30包含第一框架主体301以及第一框架枢接轴302,第一框架主体301具有第一框架顶面303、第一框架底面3013、第一框架组装开口3010以及第一框架枢接槽3011,第一框架枢接槽3011连通于第一框架组装开口3010,第一框架枢接槽3011具有第一弧形剖面3012,第一框架顶面303面向键帽2,第一框架底面3013相对第一框架顶面303而面向底板1,即第一框架顶面303与第一框架底面3013分别为第一框架件30的上下两侧,第一框架枢接轴302突出于第一框架主体301侧面(内侧面),且第一框架枢接轴302具有第二弧形剖面3020。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框架组装开口3010位于第一框架顶面303,或称第一框架组装开口3010位于第一框架顶面303所在侧。
此外,第二框架件31包含第二框架主体310以及第二框架枢接轴311,第二框架主体310具有第二框架顶面312、第二框架底面3104、第二框架组装开口3101以及第二框架枢接槽3102,第二框架枢接槽3102连通于第二框架组装开口3101,第二框架枢接槽3102具有第三弧形剖面3103,第二框架顶面312面向键帽2,第二框架底面3104相对第二框架顶面312而面向底板1,即第二框架顶面312与第二框架底面3104分别为第二框架件31的上下两侧,第二框架枢接轴311突出于第二框架主体310侧面(外侧面),且第二框架枢接轴311具有第四弧形剖面3110。于此实施例中,第二框架组装开口3101位于第二框架顶面312,或称第二框架组装开口3101位于第二框架顶面312所在侧。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框架件30的第一框架主体301形成有容置开口306,且第二框架件31可转动地设置于容置开口306内,即第一框架件30为升降支撑机构3的外框件,第二框架件31为升降支撑机构3的内框件,前述的内框件(即第二框架件31)经由容置开口306而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外框件(即第一框架件30)内。另外,内框件(即第二框架件31)可形成有信道317,信道317可允许弹性件5穿过内框件(即第二框架件31),而使弹性件5的顶部抵接于键帽2的下表面。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一框架件30另包含第一框架第一斜面304以及第一框架第二斜面305,第二框架件31另包含第二框架第一斜面313以及第二框架第二斜面314,第一框架第一斜面304设置于第一框架组装开口3010与第一框架枢接槽3011之间,第一框架第二斜面305设置于第一框架顶面303的相对侧且连接于第一框架枢接轴302,第二框架第一斜面313设置于第二框架顶面312的相对侧且连接于第二框架枢接轴311,第一框架第一斜面304由第一框架顶面303朝第一框架件30内部倾斜(或称朝第一框架底面3013倾斜)且第二框架第一斜面313对应第一框架第一斜面304,第二框架第二斜面314设置于第二框架组装开口3101与第二框架枢接槽3102之间且由第二框架顶面312朝第二框架件31内部倾斜(或称朝第二框架底面3104倾斜),第一框架第二斜面305对应第二框架第二斜面314。
请参阅图3至图6,图5为图3所示按键处于按压位置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按键处于按压位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至图6所示,当按键1000位于如图5以及图6所示的该按压位置时,第一框架第一斜面304与第二框架第一斜面313相互接近,且第一框架第二斜面305与第二框架第二斜面314相互接近。藉由这些斜面间的空隙,当按键1000自释放位置朝按压位置运动过程中,能避免这些斜面彼此发生干涉,而影响按键1000的上下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框架件30另包含第一框架卡合突台309,第二框架件31另包含第二框架卡合突台318,第一框架卡合突台309朝第二框架枢接轴311方向突出于第一框架枢接槽3011的边缘,第二框架卡合突台318朝第一框架枢接轴302方向突出于第二框架枢接槽3102的边缘。此外,第一框架枢接轴302上形成有第一框架卡合凹槽3021,且第二框架枢接轴311上形成有第二框架卡合凹槽3111。如此一来,当按键1000位于如图5以及图6所示的按压位置时,第一框架卡合突台309可卡合于第二框架枢接轴311上的第二框架卡合凹槽3111,进而将第二框架枢接轴311卡合于该第一框架枢接槽3011内,且第二框架卡合突台318可卡合于第一框架枢接轴302上的第一框架卡合凹槽3021,进而将第一框架枢接轴302卡合于第二框架枢接槽3102内。
请参阅图1、图3至图6以及图7至图9,图7为本发明按键的一实施例中升降支撑机构的组装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升降支撑机构沿剖面线c-c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升降支撑机构沿剖面线d-d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图3至图6以及图7至图9所示,第一框架件30的第一框架枢接槽3011与第一框架枢接轴302的中心轴线共线,即第一框架中轴z1同时通过第一框架枢接槽3011的曲率中心与第一框架枢接轴302的曲率中心,第二框架件31的第二框架枢接槽3102与第二框架枢接轴311的中心轴线共线,即第二框架中轴z2同时通过第二框架枢接槽3102的曲率中心与第二框架枢接轴311的曲率中心。
当组装升降支撑机构3的第一框架件30与第二框架件31时,首先将第二框架件31沿如图8所示的的第一组装方向y1(即由上往下的方向)相对第一框架件30移动,使第二框架件31的第二框架枢接轴311能经由第一框架组装开口3010通过第一框架顶面303。在第二框架枢接轴311通过第一框架顶面303后,第二框架枢接轴311可抵接于第一框架第一斜面304(如图8所示),此时第二框架件31上的第二框架组装开口3101也随第二框架件31移动至对应第一框架件30的第一框架枢接轴302处(如图9所示)。
如此一来,当第二框架件31沿如图8以及图9所示的旋转组装方向r1旋转时,第一框架第一斜面304便能导引第二框架枢接轴311由图8所示的位置进入第一框架枢接槽3011内,藉此第二框架枢接轴311便能顺利组装并可转动地卡合于第一框架枢接槽3011内(如图3所示)。与此同时,在第二框架件31沿旋转组装方向r1旋转的过程中,第一框架枢接轴302能经由第二框架组装开口3101通过第二框架顶面312,且第二框架第一斜面313能导引第一框架枢接轴302进入第二框架枢接槽3102内,藉此第一框架枢接轴302便能顺利组装并可转动地卡合于第二框架枢接槽3102内(如图4所示)。藉此便可轻易完成升降支撑机构3的组装,使按键1000达到便于组装的功效。
承上所述,当升降支撑机构3完成组装时,第二框架枢接轴311以可转动的方式卡合于第一框架枢接槽3011内,第一框架枢接轴302以可转动的方式卡合于第二框架枢接槽3102内。此时,第二框架枢接轴311的第四弧形剖面3110与第一框架枢接槽3011的第一弧形剖面3012相吻合而构成轴面接触,第一框架枢接轴302的第二弧形剖面3020与第二框架枢接槽3102的第三弧形剖面3103相吻合而构成轴面接触。
除此之外,由于第一框架枢接槽3011与第一框架枢接轴302具有共同的第一框架中轴z1,且第二框架枢接槽3102与第二框架枢接轴311具有共同的第二框架中轴z2,因此当第二框架枢接轴311可转动地卡合于第一框架枢接槽3011且第一框架枢接轴302可转动地卡合于第二框架枢接槽3102时,第一框架件30的第一框架中轴z1会对齐于第二框架件31的第二框架中轴z2,从而形成通过第一框架枢接轴302与第二框架枢接轴311的虚拟中轴z,即虚拟中轴z可经由连结第一弧形剖面3012的曲率中心、第二弧形剖面3020的曲率中心、第三弧形剖面3103的曲率中心与第四弧形剖面3110的曲率中心而定义,且虚拟中轴z与底板1平行。
如此一来,当键帽2相对底板1上下移动时,由于第四弧形剖面3110与第一弧形剖面3012相吻合而构成轴面接触,使得第四弧形剖面3110与第一弧形剖面3012可于键帽2上下移动过程中,保持以虚拟中轴z为转动轴而相对转动,且由于第二弧形剖面3020与第三弧形剖面3103相吻合而构成轴面接触,使得第二弧形剖面3020与第三弧形剖面3103可于键帽2上下移动过程中,保持以虚拟中轴z为转动轴而相对转动。换句话说,升降支撑机构3的第一框架件30与第二框架件31会以同一个虚拟中轴z为转动轴而相对转动,以保持升降支撑机构3在键帽2相对底板1上下移动时作动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发明按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按键1000'与上述按键1000的主要不同处在于,按键1000'包含升降支撑机构3',升降支撑机构3'包含第一框架件30'与第二框架件31'。请参阅图11至图13,图11为本发明按键的另一实施例中升降支撑机构的组装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升降支撑机构沿剖面线e-e的剖面示意图,图13为图11所示升降支撑机构沿剖面线f-f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1至图13所示,第一框架件30'的第一框架组装开口3010位于第一框架底面3013,第二框架件31'的第二框架组装开口3101位于第二框架底面3104。
因此,于组装第一框架件30'与第二框架件31'时,首先将第二框架件31'沿如图12所示的的第二组装方向y2(即由下往上的方向)相对第一框架件30'移动,使第二框架件31'的第二框架枢接轴311能经由第一框架组装开口3010通过第一框架底面3013。在第二框架枢接轴311通过第一框架底面3013后,第二框架枢接轴311可抵接于第一框架第一斜面304(如图12所示),此时第二框架件31'上的第二框架组装开口3101也随第二框架件31'移动至对应第一框架件30'的第一框架枢接轴302处(如图13所示)。
如此一来,当第二框架件31'沿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旋转组装方向r2旋转时,第一框架第一斜面304便能导引第二框架枢接轴311由图12所示的位置进入第一框架枢接槽3011内,藉此第二框架枢接轴311便能顺利组装并可转动地卡合于第一框架枢接槽3011内。与此同时,在第二框架件31'沿旋转组装方向r2旋转的过程中,第一框架枢接轴302能经由第二框架组装开口3101通过第二框架顶面312,且第二框架第一斜面313能导引第一框架枢接轴302进入第二框架枢接槽3102内,藉此第一框架枢接轴302便能顺利组装并可转动地卡合于第二框架枢接槽3102内。藉此便可轻易完成升降支撑机构3'的组装,使按键1000'达到便于组装的功效。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具有相同标号的组件,其具有相同的结构设计与作用原理,为求简洁,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按键的升降支撑机构包含第一框架件及第二框架件,且第一框架件设置有第一框架枢接轴与第一框架枢接槽,第二框架件设置有第二框架枢接轴与第二框架枢接槽。于组装时,将第二框架件相对第一框架件移动至第二框架枢接轴进入第一框架枢接轴的位置,再将第二框架件相对第一框架件旋转,使第一框架枢接轴卡入第二框架枢接槽,第二框架枢接轴卡入第一框架枢接槽,藉此便可轻易完成升降支撑机构的组装,使按键达到便于组装的功效。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