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方便焊接的电连接件。
背景技术:
导线见于平常能够接触到的各种电器设备中,以用于进行各种信号传输。通常情况下,导线均通过焊接直接连接至相应电器设备的电路板上;由此,在需要连接的导线较多时,各个导线的一一焊接以及其与电路板上相应位置的对应设置就会比较麻烦,需要花费较多的技术人力和时间;并且,在相邻导线位置较为相近时,导线电连接位置处在进行焊接时还容易相互接触短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连接方式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焊接的电连接件。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件,其包括:绝缘基板,具有一承载面和自承载面凹陷形成的第一固定槽;若干接线端子,沿垂直承载面方向安装固定至所述绝缘基板上,并且具有与第一固定槽固定配合的第一固定部、自第一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出绝缘基板的对接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另一端的第一接线部;导线,伸入第一接线部,并且通过第一接线部与接线端子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呈倒u型,并且具有与承载面平行的第一基部、自第一基部两侧分别延伸的第一固定脚,所述第一固定槽对应所述第一固定脚成对间隔设置,所述对接部和第一接线部分别与第一基部两侧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基板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至第一接线部下方的第一导线收容槽,所述第一接线部向下伸入第一导线收容槽内,所述导线具有与所述第一接线部铆接的线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线端子在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接线部之间还连接设置有第一过渡部,所述绝缘基板在第一导线收容槽前方还连通设置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的宽度,但与第一过渡部的宽度相适应,以使得所述第一过渡部两侧可与容置槽两侧内壁抵持限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基板朝向第一导线收容槽内突设有卡线突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线端子还具有连接于第一接线部后方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绝缘基板具有自承载面凹陷以与第二固定部相固定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沿横向位于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两侧,所述第二固定部呈倒u型,并且具有与承载面平行的第二基部、自第二基部两侧分别伸入所述第二固定槽内的第二固定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的深度设置为不小于所述导线的外径;并且所述绝缘基板在接线端子周围位置处自所述承载面整体向下凹陷形成凹部,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均收容于凹部内,并且未突出至承载面外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线端子还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后方的第二接线部,所述第二接线部伸入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中,并且将导线铆接于其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基板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线收容槽、连通于第一导线收容槽后方的第二导线收容槽和连通于第二导线收容槽后方的第三导线收容槽,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和第三导线收容槽相平行,第三导线收容槽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之间的距离,所述导线沿前述第一、第二、第三导线收容槽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基板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线收容槽、连通于第一导线收容槽后方的第二导线收容槽和连通第二导线收容槽的第三导线收容槽,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和第三导线收容槽相垂直,第三导线收容槽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之间的距离,所述导线沿前述第一、第二、第三导线收容槽延伸。
本发明电连接件中通过将导线与接线端子固定连接,然后通过接线端子将导线统一预先固定至一绝缘基板上,如此可使得导线在出厂前即可排列归位好,进而在焊接时,仅需将电连接件的各个对接部与相应的电路板上金手指对齐后即可进行一次性焊接操作,连接方便、快捷,并且绝缘基板还可有效避免相邻导线连接位置处的接触短路,保证信号的正常稳定传输;此外,本发明电连接件整体结构也比较简单,安装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件与一电路板相焊接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件的绝缘基板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件的线缆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件与一电路板相焊接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件与一电路板相焊接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件100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件100用以与一电路板200相对接,并包括绝缘基板1和固定于绝缘基板1上的若干线缆组件。每一线缆组件包括一接线端子2和与接线端子2电性连接的导线3。
其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绝缘基板1呈平板状,并具有相邻所述电路板200设置的对接面11、与对接面11相对的后端面12、连接对接面11和后端面12两侧的两侧面13、位于顶部的承载面14和自承载面14凹陷形成以固定所述接线端子2的第一固定槽15。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接线端子2沿垂直承载面14方向安装固定至所述绝缘基板1上,并且具有与第一固定槽15固定配合的第一固定部21、自第一固定部21一端向前延伸出绝缘基板1的对接部22、连接于第一固定部21另一端的第一接线部23。所述导线3伸入第一接线部23,并且通过第一接线部23与接线端子2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对接部22呈平板状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槽15靠近所述对接面11设置,以使接线端子2靠近电路板200的位置处定位稳固,从而在将对接部22与电路板200相焊接时方便对准,且焊接时不会晃动而使相邻接线端子2接触而导致短路。
优选地,为保证第一固定部21的固持稳固性,将所述第一固定部21设置为呈倒u型,并且具有与承载面14平行的第一基部211、自第一基部211两侧分别延伸的第一固定脚212。所述对接部22和第一接线部23分别与第一基部211两侧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槽15也对应所述第一固定脚212成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脚212两侧通过设置倒刺结构2121与第一固定槽15内壁干涉固定。
进一步地,为保护所述接线端子2与导线3的连接处,所述绝缘基板1上还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至第一接线部23下方的第一导线收容槽16。所述第一接线部23向下伸入第一导线收容槽16内,所述导线3具有位于前端以与所述第一接线部23铆接的线芯31。所述导线3在前端线芯31后方的部分主体部分也收容于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16内,所述绝缘基板1朝向第一导线收容槽16内突设有用以限制导线3向外脱离的卡线突起10。
结合图2可知,所述接线端子2在第一固定部21和第一接线部23之间还连接设置有第一过渡部24。所述绝缘基板1在第一导线收容槽16前方还连通设置有一容置槽17,所述容置槽17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16的宽度,但与第一过渡部24的宽度相适应,以使得所述第一过渡部24两侧可与容置槽17两侧内壁抵持限位,防止第一基部211与第一过渡部24的连接处撕裂。所述第一固定槽15设置于所述容置槽17两侧。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加强固定稳固性,所述接线端子2还具有连接于第一接线部23后方的第二固定部25、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25后方的第二接线部27。所述第二固定部25和第一接线部23之间、第二固定部25和第二接线部27之间均通过第二过渡部28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25也呈倒u型设置,并且具有与承载面14平行的第二基部251、自第二基部251两侧分别伸入所述第二固定槽18内的第二固定脚252。
相应地,所述绝缘基板1具有自承载面14凹陷以与第二固定部25相固定的第二固定槽18。所述第二固定槽18沿横向位于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16两侧。所述第二固定脚252两侧也通过设置倒刺结构2521与第二固定槽18内壁干涉固定。
所述第二接线部27伸入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16中,并且将导线3在前端线芯31后方的主体部分铆接于其中。前述卡线突起10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槽18后方。
进一步地,为对本发明中所述线缆组件进行保护,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16的深度设置为不小于所述导线3的外径;并且所述绝缘基板1在接线端子2周围位置处自所述承载面14整体向下凹陷形成凹部19,由此使得接线端子2的第一基部211和第二基部251均收容于凹部19内,进而其整体基本上不会突出至承载面14外侧。
此外,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16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向后贯穿所述绝缘基板1,使得若干导线3均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于绝缘基板1上。
当然,结合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电连接件100’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为满足出线需求,相较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绝缘基板1’上除设置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线收容槽161外,还设置有连通于第一导线收容槽161后方的第二导线收容槽162和连通于第二导线收容槽162后方的第三导线收容槽163;其中,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161未向后贯穿绝缘基板1’,所述第三导线收容槽163向后贯穿绝缘基板1’。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161和第三导线收容槽163相平行,而第三导线收容槽163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161之间的距离,所述导线3’沿前述第一、第二、第三导线收容槽161、162、163延伸,进而使得导线3’在绝缘基板1’后方聚集起来。
结合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电连接件100”的又一较佳实施例,为满足出线需求,相较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绝缘基板1”上除设置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线收容槽161”外,还设置有连通于第一导线收容槽161”后方的第二导线收容槽162”和连通第二导线收容槽162”的第三导线收容槽163”;其中,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161”未向后贯穿绝缘基板1”,所述第三导线收容槽163”侧向贯穿绝缘基板1”。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161”和第三导线收容槽163”相垂直,第三导线收容槽163”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导线收容槽161”之间的距离,所述导线3”沿前述第一、第二、第三导线收容槽161”、162”、163”延伸,进而使得导线3”在绝缘基板1”一侧方聚集起来。
由以上可知,本发明电连接件100、100’、100”中通过将导线3、3’、3”与接线端子2固定连接,然后通过接线端子2将导线3、3’、3”统一预先固定至一绝缘基板1、1’、1”上,如此可使得导线3、3’、3”在出厂前即可排列归位好,进而在焊接时,仅需将电连接件100、100’、100”的各个对接部22与相应的电路板上金手指对齐后即可进行一次性焊接操作,连接方便、快捷,并且绝缘基板1、1’、1”还可有效避免相邻导线3、3’、3”连接位置处的接触短路,保证信号的正常稳定传输;此外,本发明电连接件100、100’、100”整体结构也比较简单,安装方便快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