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力触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夹板式电力开关柜触头。
背景技术:
高压电力开关柜是电力系统的常见设备,它控制电力系统的通、断,是发电站、变电站、配电房等电力枢纽的重要元件。
开关柜由断路器和母线柜组成。断路器是活动的,可以推进、拉出,母线柜上设置有静触头,在断路器的活动过程中,断路器上的动触头与上述静触头接触或脱开,达到调整电力系统通、断状态的目的。动触头是断路器上的重要部件,目前开关柜所使用的动触头均为笼式触头。笼式触头由捆簧把多条导电联结片扎成一个笼形,两端可分别套在断路器和开关柜的导电杆上,承载电流通过。然而,笼式触头与静触头及断路器的触头臂通过触点接触,而通过开关柜的电流有可能非常大,这就使得现有开关柜在封闭状态下,很容易因为笼式触头的发热造成柜内高温,导致与笼式触头相邻的绝缘套管等材料老化速度快,在柜内发生高压击穿、短路等事故,继而引发开关柜燃烧、爆炸,酿成重大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提出的现有断路器动触头采用笼式触头,由于笼式触头存在与触头臂、静触头仅为点接触,易致使开关柜柜内温度过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夹板式电力开关柜触头,本触头可有效增大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面积,以使得所述触头在导通状态下产热量更少,避免开关柜在过热的情况下发生起火、爆炸等事故。
本发明提供的夹板式电力开关柜触头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夹板式电力开关柜触头,包括臂连接座及多片动触头,还包括柔性接头,各动触头均通过柔性接头与臂连接座相连,各动触头上均设置有平直段,各动触头的平直段共同围成静触头的夹持区域;
还包括设置在动触头上的箍紧件,所述箍紧件用于向动触头上施加夹紧静触头的力。
具体的,以上柔性接头可采用柔性导体,如采用多股铜线、由多层铜片层叠而成的导体、铜编织导线等。以上触头作为开关柜静触头与断路器的触头臂之间的连接件,在使用时,臂连接座与触头臂固定连接,在断路器推进和拉出过程中,通过切换动触头与静触头的连接状态,改变对应电路的通、断状态。
现有技术中,开关柜通过的电流都非常大,少则几百安,多则几千安甚至上万安。而笼式触头一般由几十块导电片组成。每块导电连接片与静触头都是点接触,接触面积约一平方毫米,而以上接触面上通过的电流一般都在10安以上,远远超出本体的载流密度(约10安),以上笼式触头的结构是触点处的发热量很大的根本原因。
本方案中,通过在臂连接座与多个动触头之间设置柔性接头,以上柔性接头在静触头嵌入夹持区域的过程中,可通过柔性变形,保证动触头上平直段的壁面能够与现有呈直杆状的静触头面接触或线接触,即以上柔性变形用于实现动触头的相对位置变换。以上箍紧件为动触头施加夹持静触头的力,以保证以上面接触或线接触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臂连接座包括多片夹片,且各夹片均通过柔性接头连接有动触头,还包括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用于实现夹片与触头臂之间的螺栓连接。具体的,本结构中,相当于将臂连接座设置为分体式结构,以上多片夹片亦可利用柔性接头的柔性,方便的实现与触头臂的面接触。由于本触头安装后,臂连接座始终与触头臂保持连接状态,故采用以上连接螺栓实现夹片与触头臂的连接,相较于传统的采用笼式触头的连接方式,不仅连接可靠性更高,同时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
夹片、动触头、柔性接头三者的数量相等,各夹片均通过其中一个柔性接头与其中一个动触头相连。本方案中,若以上数量为n,则n个夹片、n个动触头、n个柔性接头可组成n组连接体,每个连接体中包括一个夹片、一个动触头及一个柔性接头,连接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可使得连接体之间具有良好的互换性;同时,连接体相对独立,可使得臂连接座能够适应不同型号的触头臂。
作为一种便于实现的实现方式,所述夹片与动触头的数量均为两个,还包括垫块,在触头臂被夹持于两片夹片之间时,所述垫块被夹持于两片夹片之间。本方案中,由于夹片与触头臂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为避免因为触头臂过短,特别是连接螺栓对穿两片夹片,即将触头臂通过所述连接螺栓夹持在两片夹片之间时,造成夹片与触头臂连接的可靠性不高,设置上述垫块,以上垫块通过对应的相对端为夹片提供支撑,达到约束夹片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通过弹性回弹,自动为动触头提供夹持静触头力的箍紧件实现方式,所述箍紧件为环形的螺旋弹簧,且箍紧件的数量至少有两个,箍紧件均箍设在动触头的平直段上。以上环形的螺旋弹簧即为将传统直的螺旋弹簧绕制为一个环,动触头穿设在所述环的内侧,所述环位于静触头夹持区域的周向方向上,且所述环与各动触头均接触。以上对箍紧件在动触头上位置的限定,可避免单个动触头相对于静触头翘起而影响两者的面贴合。
作为动触头的具体实现方式,各动触头的一端通过柔性接头与臂连接座相连,各动触头的自由端上还设置有弯折翼,各动触头上的平直段均位于弯折翼与柔性接头之间,各动触头上的弯折翼共同围成一喇叭口状的静触头导入口。本方案中,由于本触头与静触头在工作时有相对运动,在柔性接头的柔性、装配误差,热变形等作用下,很容易导致由平直段围成的夹持区域与静触头偏离,以上喇叭口状的导入口方便将静触头导入到由所述平直段围成的夹持区域内。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中,通过在臂连接座与多个动触头之间设置柔性接头,以上柔性接头在静触头嵌入夹持区域的过程中,可通过柔性变形,保证动触头上平直段的壁面能够与现有呈直杆状的静触头面接触或线接触,即以上柔性变形用于实现动触头的相对位置变换。以上箍紧件为动触头施加夹持静触头的力,以保证以上面接触或线接触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夹板式电力开关柜触头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1、静触头,2、箍紧件,3、动触头,31、平直段,4、柔性接头,5、垫块,6、触头臂,7、臂连接座,71、夹片,8、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夹板式电力开关柜触头,包括臂连接座7及多片动触头3,还包括柔性接头4,各动触头3均通过柔性接头4与臂连接座7相连,各动触头3上均设置有平直段31,各动触头3的平直段31共同围成静触头1的夹持区域;
还包括设置在动触头3上的箍紧件2,所述箍紧件2用于向动触头3上施加夹紧静触头1的力。
本实施例中,该触头的动触头3用于夹持现有截面为圆形的静触头1,这样,为避免单个动触头3与静触头1仅有线接触,故设置为各平直段31的夹持面均为弧度与静触头1表面一致的弧形面,这样,可保证各动触头3均与静触头1面接触。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夹板式电力开关柜触头,包括臂连接座7及多片动触头3,还包括柔性接头4,各动触头3均通过柔性接头4与臂连接座7相连,各动触头3上均设置有平直段31,各动触头3的平直段31共同围成静触头1的夹持区域;
还包括设置在动触头3上的箍紧件2,所述箍紧件2用于向动触头3上施加夹紧静触头1的力。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动触头3的制造,设置为动触头3的夹持面为一个平面,故此情况下与动触头3匹配的静触头1结构亦需要做一定的改进,及将静触头1的侧面设置为由多个平面组成,且保证各动触头3的角度及位置在柔性接头4的约束下,在箍紧件2施加箍紧力时,能够与静触头1上的对应面贴合。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所述臂连接座7包括多片夹片71,且各夹片71均通过柔性接头4连接有动触头3,还包括连接螺栓8,所述连接螺栓8用于实现夹片71与触头臂6之间的螺栓连接。本实施例中,各夹片71可通过连接螺栓8直接与触头臂6螺栓连接,即在各夹片71上设置与连接螺栓8间隙配合的通孔,在触头臂6上设置内螺纹孔;各夹片71也可通过为对穿螺栓的连接螺栓8实现夹片71与触头臂6的连接,如在触头臂6上设置与连接螺栓8间隙配合的通孔,夹片71在触头臂6的周向方向上两两正对,且夹片71上亦设置与连接螺栓8间隙配合的通孔,以上连接螺栓8通过夹紧正对的两片夹片71,达到实现对应夹片71与触头臂6固定的目的;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上两两正对的两片夹片71中,也可设置为其中一片夹片71上设置内螺纹孔,触头臂6及另外一片夹片71上设置与连接螺栓8间隙配合的通孔的方式实现将对应夹片71固定在触头臂6的外侧,此情况下连接螺栓8亦对穿触头臂6。
夹片71、动触头3、柔性接头4三者的数量相等,各夹片71均通过其中一个柔性接头4与其中一个动触头3相连。
作为一种便于实现的实现方式,所述夹片71与动触头3的数量均为两个,还包括垫块5,在触头臂6被夹持于两片夹片71之间时,所述垫块5被夹持于两片夹片71之间。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现有触头臂6亦多采用截面为圆形的杆状,故为使得臂连接座7与触头臂6能够面贴合,本实施例中的臂连接座7在针对现有圆柱形触头臂6时,各夹片71的夹持面均为与触头臂6表面弧度一致的弧形面;本实施例中的各夹片71的夹持面亦可设置为平面,这样,将触头臂6的侧面改进为对应的平面即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案,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通过弹性回弹,自动为动触头3提供夹持静触头1力的箍紧件2实现方式,所述箍紧件2为环形的螺旋弹簧,且箍紧件2的数量至少有两个,箍紧件2均箍设在动触头3的平直段31上。本实施例中,箍紧件2为两个,且两个箍紧件2分别设置在平直段31的不同端。
各动触头3的一端通过柔性接头4与臂连接座7相连,各动触头3的自由端上还设置有弯折翼,各动触头3上的平直段31均位于弯折翼与柔性接头4之间,各动触头3上的弯折翼共同围成一喇叭口状的静触头1导入口。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加工,与本触头配套的静触头1的侧面设置为由多个平面围成,这样,所述动触头3采用截面为矩形的直杆弯折而成,以上弯折的目的在于在各动触头3上形成弯折翼以方便静触头1的导入,动触头3上的任意一个平面作为平直段31的夹持面。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