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弹簧的微动双限位通用开关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62176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双弹簧的微动双限位通用开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尤其涉及一种双弹簧的微动双限位通用开关。



背景技术:

微动开关是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作的接点机构,用外壳覆盖,其外部有触发杆的一种开关,因为其开关的触点间距比较小,故名微动开关。外机械力通过传动元件(按销、按钮、杠杆、滚轮等)将力作用于动作簧片上,当动作簧片位移到临界点时产生瞬时动作,使动作簧片末端的动触点与定触点快速接通或断开。当传动元件上的作用力移去后,动作簧片产生反向动作力,当传动元件反向行程达到簧片的动作临界点后,瞬时完成反向动作。微动开关的触点间距小、动作行程短、按动力小、通断迅速。其动触点的动作速度与传动元件动作速度无关。

传统的微动开关包括壳体、面板、常开接插件、常闭接插件、公共接插件和在常开接插片和常闭接插件之间切换的动滑片,驱动动滑片动作的单弹片或单弹簧,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微动开关因其自身结构的限制存在诸多缺陷,无法满足诸多行业标准要求,不能在安全系数要求较高的场合或领域使用,市场广度低。具体的缺陷如下几点:

(1)无法实现动静触点之间的强制分离,不符合行业标准要求,开关安全系数低,不能使用在有安全领域要求的场合,比如电梯等;

(2)通过金属单弹片变形或单弹簧受拉产生弹力实现开关切换,在开关跳变临界位置,会存在触片从常闭切换到常开过程中会出现平衡,从而导致开关会存在常开或常闭接插件都不通电或动静触点之间接触不良导致开关信号出现闪烁现象,导致设备无法使用,比如家用制冰机等;

(3)微动开关本身结构尺寸小,导致导电金属片截面积小,无法承受较大电流,在需要较大电流的使用场合就容易烧毁,比如装有锂电池的园林电动工具。

因此,亟待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解决开关切换过程因出现力平衡状态所导致的不通电或动静触点之间接触不良导致开关信号出现闪烁现象的双弹簧的微动双限位通用开关。

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弹簧的微动双限位通用开关,包括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端伸出壳体外的常开接插件、常闭接插件和公共接插件,所述公共接插件、常开接插件和常闭接插件自上而下依次布置在壳体的一侧,所述壳体内设有与公共接插件电连接、且对应设置在常开接插件和常闭接插件的静触点之间可切换连通的动触片,以及用于限制动触片运动轨迹的导向组件,所述动触片上依次联动连接有用于驱动该动触片运动的弹性组件和触发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相互穿设的前支杆和后支杆,该前支杆的左端与触发组件相连接,前支杆的右端通过辅助弹簧与伸缩端相连接,该伸缩端具有与导向组件的斜面相接触的弧形接触面;所述后支杆的外壁套设有主弹簧,后支杆的右端与动弹片相连接。该双弹簧的微动双限位通用开关采用由前支杆、后支杆、主弹簧、辅助弹簧构成触发组件,产生弹力实现开关切换,且在切换开关的过程中,前支杆伸缩端上的弧形接触面与导向组件的斜面之间产生竖直方向的压力作用于动触片上,避免动触片从常闭跳到常开关或常开跳到常闭时瞬时出现力平衡产生微小移动而出现闪烁或断电现象;同时该弹性组件有效避免了开关使用过程中单弹性元件容易造成的弹性元件老化,弹力衰减导致开关失灵、接触不良等现象。

另一种双弹簧的微动双限位通用开关,包括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端伸出壳体外的常开接插件或常闭接插件、以及公共接插件,所述公共接插件、以及常开接插件或常闭接插件自上而下依次布置在壳体的一侧,所述壳体内设有与公共接插件电连接、且与常开接插件和常闭接插件的静触点可连通的动触片,以及用于限制动触片运动轨迹的导向组件,所述动触片上依次联动连接有用于驱动该动触片运动的弹性组件和触发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相互穿设的前支杆和后支杆,该前支杆的左端与触发组件相连接,前支杆的右端通过辅助弹簧与伸缩端相连接,该伸缩端具有与导向组件的斜面相接触的弧形接触面;所述后支杆的外壁套设有主弹簧,后支杆的右端与动弹片相连接。

其中,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触发杆和套设在触发杆下端的复位弹簧,所述触发杆具有位于壳体外部的游离端,以及位于壳体内部、与前支杆左端相连的连接部。

再者,所述触发组件上设有限位块,所述壳体内设有与该壳体可转动连接的常闭分离拨杆,该常闭分离拨杆具有位于限位块下方的拨动端以及位于动触片下端的分离端,触发组件向下运动,限位块推动拨动端,带动常闭分离拨杆逆时针转动,使得分离端推动动触片向上运动脱离常闭接插件。当动触片偶尔出现没有往上运动,该双弹簧的微动双限位通用开关利用常闭分离拨杆实现开关切换过程中常闭触点与动触片之间的强制分离,提高了开关的安全系数,满足安全开关行业使用需求。

进一步,所述触发组件上设有限位块,所述壳体内设有与壳体可转动连接的常开分离拨杆,该常开分离拨杆具有位于限位块上方的拨动端以及位于动触片上端的分离端,触发组件向上运动,限位块推动拨动端,带动常开分离拨杆顺时针转动,使得分离端推动动触片向下运动脱离常开接插件。当动触片偶尔出现没有往下运动,该双弹簧的微动双限位通用开关利用常开分离拨杆实现开关切换过程中常开触点与动触片之间的强制分离,双向分离结构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开关的安全系数,满足安全开关行业使用需求。

优选的,所述动触片通过滚动体与公共接插件活动连接。该动触片采用滑动方式通过滚动体与公共接插件活动连接,减少摩擦力且实现动触片运动,平行于触发组件运动方向;同时滚动体在弹性组件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与公共接插件接触,从而实现与常闭接插件通电及动触片跳变后与常开接插件接触通电,实现开关切换。

进一步,所述动触片包括绝缘基座和位于该绝缘基座上的导电板,该导电板上设有与常开接插件和常闭接插件的静触点相连通的导电触点。

进一步,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位于壳体内的导向座和设于该导向座上的导向块,该导向块穿设于动触片上,用于导向动触片运动,导向块的端面具有与伸缩端的弧形接触面相接触的斜面。

再者,所述动触片上开设有用于穿设导向块的凹槽。该导向组件的导向块限制了动触片垂直于壳体面上下的跳动,使动触片仅可沿导向组件,平行于触发组件运动方向。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本发明双弹簧的微动双限位通用开关采用由前支杆、后支杆、主弹簧、辅助弹簧构成触发组件,产生弹力实现开关切换,且在切换开关的过程中,前支杆伸缩端上的弧形接触面与导向组件的斜面之间产生竖直方向的压力作用于动触片上,避免动触片从常闭跳到常开关或常开跳到常闭时瞬时出现力平衡产生微小移动而出现闪烁或断电现象;

(2)本发明中弹性组件有效避免了开关使用过程中单弹性元件容易造成的弹性元件老化,弹力衰减导致开关失灵、接触不良等现象;

(3)本发明中双弹簧的微动双限位通用开关利用常闭分离拨杆实现开关切换过程中常闭触点与动触片之间的强制分离,再利用常开分离拨杆实现开关切换过程中常开触点与动触片之间的强制分离,双向分离结构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开关的安全系数,满足安全开关行业使用需求;

(4)本发明中动触片采用滑动方式通过滚动体与公共接插件活动连接,减少摩擦力且实现动触片运动,平行于触发组件运动方向;滚动体在弹性组件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与公共接插件接触,从而实现与常闭接插件通电及动触片跳变后与常开接插件接触通电,实现开关切换;

(5)本发明中导向组件的导向块限制了动触片垂直于壳体面上下的跳动,使动触片仅可沿导向组件滑动,平行于触发组件运动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弹性组件与导向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弹性组件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弹性组件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中动触片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中动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动触片的爆炸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触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触发杆与弹性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双弹簧的微动双限位通用开关,包括壳体1和与该壳体1相适配的面盖12,该壳体内设有常开接插件2、常闭接插件3、公共接插件4、动触片5、导向组件6、弹性组件7和触发组件8。如图3所示,本发明中公共接插件4、常开接插件2和常闭接插件3自上而下依次平行位于壳体1的右侧,常开接插件2位于公共接插件4和常闭接插件3之间,常开接插件2的左端具有常开触点,用于与动触片5实现导通或断开;常闭接插件3的左端具有常闭触点,用于与动触片5实现导通或断开。动触片5与公共接插件4电连接、且对应设置在常开接插件2和常闭接插件3的静触点之间可切换连通,实现开关的切换。导向组件6用于限制动触片5运动轨迹,即仅可沿导向组件移动,平行于触发组件运动方向。动触片5上依次联动连接有用于驱动该动触片5运动的弹性组件7和触发组件8。

本发明另一种双弹簧的微动双限位通用开关,包括壳体1和与该壳体1相适配的面盖12,该壳体内设有常开接插件2或常闭接插件3,壳体1内还设有公共接插件4、动触片5、导向组件6、弹性组件7和触发组件8。本发明中公共接插件4、以及常开接插件2或常闭接插件3自上而下依次平行位于壳体1的右侧。动触片5与公共接插件4电连接、且与常开接插件2或常闭接插件3的静触点连通,实现开关的切换。

如图8所示,动触片5包括绝缘基座501和位于该绝缘基座501上的导电板502,该导电板502上设有与常开接插件2和常闭接插件3的静触点相连接的导电触点。导电板502可选为金属折弯板,该折弯板的竖直侧板与绝缘基座501相固定,水平侧板位于常开接插件2和常闭接插件3的静触点之间,且该水平侧板的上下表面设有导电触点,如图10所示。导电板502与绝缘基座503亦可为整体注塑结构,如图9所示。

如图13所示,导向组件6位于壳体内、动触片5的右侧,导向组件6包括位于壳体的导向座602,该导向座602上设有导向块603,动触片5的中间开设有与导向块603相适配的凹槽503,导向块603插入凹槽503内实现动触片5和导向组件6的装配。导向组件6上预留有可放置滚动体11的空间,动触片5通过滚动体11与公共接插件4活动连接。该动触片5采用滑动方式通过滚动体11与公共接插件4活动连接,减少摩擦力且实现动触片5运动,平行于触发组件运动方向;同时滚动体10在弹性组件7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与公共接插件4接触,从而实现与常闭接插件3通电及动触片5跳变后与常开接插件2接触通电,实现开关切换。

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弹性组件7包括前支杆701和后支杆702,前支杆701具有支杆体、位于支杆体左端的前端部和位于支杆体右端的伸缩端704,该伸缩端704具有与导向组件6相摆动接触的弧形接触面,支杆体与伸缩端704之间通过辅助弹簧703相连接。后支杆702具有支杆套和位于支杆套右端的后端部。前支杆701的前端部与触发组件相连接,后支杆的后端部与动触片相连接。前支杆701的支杆体穿设在后支杆702的支杆套内,主弹簧705套设在后支杆702的支杆套外壁,且前后分别与前支杆的前端部和后支杆的后端部相互抵接。伸缩端704的弧形接触面与导向块603上的斜面601对应设置,该斜面601具有上下对称的斜度,倾斜方向均是斜向远离伸缩端704的方向,如图6和图7所示。

如图11和图12所示,触发组件8包括触发杆801和套设在触发杆801下端的复位弹簧802,触发杆801的一端伸出壳体1外形成游离端803作为开关的外部施加外力的部件,复位弹簧802为触发杆801的向上运动提供回弹力,保障触发杆801可回到初始状态。该触发杆801具有位于壳体外部的游离端803,以及位于壳体1内部、与所述弹性组件7左端相连的连接部804,在连接部804还具有与前支杆的前端部相配合的连接凸块806,与之对应的前支杆701的前端部开设有连接凹槽706。如图3所示,上述触发组件8上设有限位块805,壳体1内设有与该壳体可转动连接的常闭分离拨杆9,该常闭分离拨杆9具有位于限位块805下方的拨动端以及位于动触片5下端的分离端,触发组件8向下运动,限位块805推动拨动端,带动常闭分离拨杆9逆时针转动,使得分离端推动动触片5向上运动脱离常闭接插件3。上述壳体1内还设有与壳体可转动连接的常开分离拨杆10,该常开分离拨杆10具有位于限位块805上方的拨动端以及位于动触片5上端的分离端,触发组件8向上运动,限位块805推动拨动端,带动常开分离拨杆10顺时针转动,使得分离端推动动触片5向下运动脱离常开接插件2。该微动限位通用开关利用常闭分离拨杆实现开关切换过程中常闭触点与动触片之间的强制分离,再利用常开分离拨杆实现开关切换过程中常开触点与动触片之间的强制分离,双向分离结构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开关的安全系数,满足安全开关行业使用需求。

本发明工作过程:初始状态动触片5在弹性组件7的压力作用下与常闭接插件3保持接触状态,动触片5在弹性组件7的压力作用下与滚动体11保持接触,滚动体11与公共接插件4之间在动触片5压力下保持接触。触发杆801在外力作用下往下运动,弹性组件7中的主弹簧705和辅助弹簧703压缩变形,当后支杆702垂直与动触片时,主弹簧705处于最大压缩量,此时主弹簧705弹力最大;此时辅助弹簧703产生辅助弹力作用于伸缩端704上,伸缩端704与导向组件的斜面601相接触,使得伸缩端704和导向组件6之间产生向下压力,该向下压力避免动触片5从常开跳至常闭时瞬间出现力平衡产生微小位移而出现闪烁或断电现象。当触发杆801继续往下微小距离,此时动触片5受到向上力作用而瞬间往上滑动与常开接插件2接触,此时常闭触点断电,常开触点接通。触发杆801继续往下运动,触发杆801的限位块805与常闭分离拨杆9的拨动端接触,常闭分离拨杆9绕壳体1逆时针旋转,当动触片5偶尔出现没有往上运动情况下,此时常闭分离拨杆9会强制将动触片5与常闭接插件3分离,从而保证动触片5与常闭触点断电;触发杆801在复位弹簧802的回弹力作用下往回运动,当弹性组件7垂直与动触片5时,主弹簧705,此时弹力最大,当触发杆801继续往上微小距离就此时动触片5受到向下力作用而瞬间往下滑动与常闭接插件3接触,此时常开触点断电,常闭触点接通;触发杆801继续往上运动,触发杆801的限位块805与常开分离拨杆10接触的拨动端接触,常开分离拨杆10绕壳体1顺时针旋转,当动触片5偶尔出现没有往下运动情况下,此时常开分离拨杆10会强制将动触片5与常开接插件2分离,从而保证动触片5与常开触点断电。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