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用的塑胶前隔板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803556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模组用的塑胶前隔板的利记博彩app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壳体,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用的塑胶前隔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在维持科技进步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与环保相结合的理念,因而新能源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新能源产业中电池有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地位,那如何使一个组装完成的电池装置具有一个稳定的物理状态以实现最稳定有效的能量输出显得尤为重要。应用于车体内的电池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

现有的电池装置大多装在其壳体内,没有任何的防护机构,影响到了电池的安全。且电池壳体多采用卡钩等结构将电池装置固定,有些电池壳体过于牢固,拆装电池时较费力,用力过大又会损坏电池壳体。而有些电池壳体拆装较容易,但是在受到意外冲击时,电池壳体会松开,电池容易掉出。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池模组用的塑胶前隔板,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用的塑胶前隔板,拆装方便、紧固电池的同时能够对电池进行防护。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用的塑胶前隔板,包括板体和垂直于板体周缘的围边,由所述板体与围边形成包裹所述电池模组端部的容腔;所述板体朝向所述电池模组的表面上设有多个弹性凸起圈;各所述围边的内侧壁上均匀设有多个垂直于所述板体的紧固棱条;所述板体背向所述电池模组的表面两侧上还设有凸起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板体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板体朝向所述电池模组的表面上设有连接板体两端上围边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在接触所述弹性凸起圈处断开。

进一步的,所述板体上还设有多个贯穿其两表面的散热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板体一端以及对应的围边上向内凹陷形成卡持槽,所述卡持槽上的围边的高度低于其两侧围边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卡持槽两侧的围边分别与板体两侧上的围边之间设有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卡持槽两侧的围边与所述板体之间设有加强板。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多个弹性凸起圈与电池模组的端部相抵,当电池模组遭遇颠婆晃动情况时,弹性凸起圈能够进行缓冲、起到减震作用,对电池模组进行防护;

2、通过在围边上设置多个紧固棱条,利用棱条与电池模组形成线接触,相比与围边的面接触,能够形成多个方向的抓持力,在受到意外冲击时,隔板不会从电池模组上松开;

3、在将隔板安装到车体内时,定位部起导向、固定作用,且定位部与板体贯通,能够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用的塑胶前隔板,包括板体10和垂直于板体10周缘的围边20,由板体10与围边20形成包裹电池模组端部的容腔;板体10朝向电池模组的表面上设有多个弹性凸起圈30;各围边20的内侧壁上均匀设有多个垂直于板体10的紧固棱条40;板体10背向电池模组的表面两侧上还设有凸起的定位部50,定位部50与板体10贯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弹性凸起圈30与电池模组的端部相抵,当电池模组遭遇颠婆晃动情况时,弹性凸起圈能够进行缓冲、起到减震作用,对电池模组进行防护;通过在围边20上设置多个紧固棱条40,利用棱条与电池模组形成线接触,相比与围边的面接触,能够形成多个方向的抓持力,在受到意外冲击时,隔板不会从电池模组上松开;另外,在将隔板安装到车体内时,定位部50起导向、固定作用,且定位部50与板体10贯通,能够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

为了进一步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在板体10上还设有多个贯穿其两表面的散热通孔11。

为避免隔板在收到冲击时变形,本实用新型在板体10朝向电池模组的表面上设有连接板体10两端上围边20的加强筋60,加强筋60在接触弹性凸起圈30处断开。

为方便对隔板进行操作,本实用新型在板体10一端以及对应的围边20上向内凹陷形成卡持槽70,并使卡持槽70上的围边的高度低于其两侧围边的高度,如此,在将隔板从电池模组上拆卸下来时,卡持槽70可供手部伸入,将隔板掀起。

为进一步方便对隔板进行操作,本实用新型在卡持槽70两侧的围边分别与板体两侧上的围边之间设有凹槽21。

为了确保凹槽21与卡持槽70之间的围边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在卡持槽70两侧的围边20与板体10之间设有加强板8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