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线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
背景技术:
电子线束是一组金属线和电缆绑在一起,实现运载设备之间来往的信号传递或电源的连接,是目前各类设备的连接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一般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导线及绝缘包扎材料等组成。
但现有电子线束接线端子均为固定容量的端子,不同容量的接线端子应用于不同的情况,各种不同容量之间不能通用,或通用会造成资源浪费,插接端子使用不充分,同时不同规格的插接端子也造成了生产和使用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包括母头壳体和公头壳体,母头壳体前端设有母头插槽,母头壳体内设有母头线束,母头线束前端设有铜鼻子母插头,母头壳体一侧设有第一模块卡子,母头壳体另一侧设有第一模块卡槽,母头壳体下部设有第二模块卡子,母头壳体上部设有第二模块卡槽,母头壳体可拆卸连接公头壳体,公头壳体内设有公头线束,公头线束前端设有铜鼻子公插头,公头壳体上侧设有连接卡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母头壳体前端设有连接卡槽,铜鼻子公插头插设在铜鼻子母插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卡子左侧设有公头退出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模块卡子和第二模块卡子均采用燕尾型结构,第一模块卡槽和第二模块卡槽均采用燕尾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卡子卡接在连接卡槽内,公头退出钮轻接触在母头壳体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母头壳体通过第一模块卡子与第二模块卡子插设在第一模块卡槽与第二模块卡槽内组成不同容量的电子线束插接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连接紧密,不易脱连,同时在母头上设置有燕尾型的卡子和卡槽,可以实现任意数量的母头连接组合成各种容量的电子线束插接头,能够适应不同的线束容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连接结构图。
图2为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母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公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母头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母头壳体、2-母头插槽、3-母头线束、4-铜鼻子母插头、5-连接卡槽、6-公头壳体、7-铜鼻子公插头、8-连接卡子、9-公头退出钮、10-第一模块卡子、11-第二模块卡子、12-第一模块卡槽、13-第二模块卡槽、14-公头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包括母头壳体1和公头壳体6,母头壳体1前端设有母头插槽2,母头壳体1前端开设有连接卡槽5,母头壳体1内设有母头线束3,母头线束3前端设有铜鼻子母插头4,母头壳体1一侧设有第一模块卡子10,母头壳体1另一侧设有第一模块卡槽12,母头壳体1下部设有第二模块卡子11,母头壳体1上部设有第二模块卡槽13,母头壳体1可拆卸连接公头壳体6,公头壳体6内设有公头线束14,公头线束14前端设有铜鼻子公插头7,公头壳体6上侧设有连接卡子8,连接卡子8左侧设有公头退出钮9,公头壳体6插设在母头壳体1内,连接卡子8卡接在连接卡槽5内,公头退出钮9轻接触在母头壳体1外侧,铜鼻子公插头7插设在铜鼻子母插头4内,多个母头壳体1通过第一模块卡子10与第二模块卡子11插设在第一模块卡槽12与第二模块卡槽13内组成不同容量的电子线束插接头。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运行稳定,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铜鼻子母插头4压接在母头线束3一端并安装在母头壳体内,然后根据电子线束的线束数量选择一定数量的母头壳体,然后通过第一模块卡子10、第二模块卡子11与第一模块卡槽12、第二模块卡槽13的插设连接组装成一个一定容量的电子线束插接头,将铜鼻子公接头7压接在公头线束14上并安装在公有壳体6内,然后将公头壳体6插接在母头壳体1内,并使连接卡子8插设在连接卡槽5,公头退出钮9抵在母头壳体1外侧时则连接完成,线束能良好接触,当线束检测或其他原因导致需要分离连接插头时,按下公头退出钮9并往外抽公头壳体6,直至连接卡子8完全退出连接卡槽5内时松开公头退出钮9,即可将公头壳体6退出母头壳体1,实现电子线束分离。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