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接线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054162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接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元件,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现阶段大多数变压器的接线方式均是采用螺钉将电缆直接连接在变压器上,此种接线方式可能导致接线不稳,或者导电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变压器接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变压器接线装置,包括变压器本体、导电板、接线罩、上压板、下压板和下压螺钉,所述接线罩的底面与所述变压器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接线罩的其中一个侧面设置为开口,所述导电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接线罩的底面且与所述变压器本体电连接,所述下压板设置在所述导电板的上方,所述上压板设置在所述下压板的上方,所述接线罩的顶面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下压螺钉与所述螺纹孔螺接,且所述下压螺钉的下端与所述上压板的上侧面抵靠,所述上压板、所述下压板和所述导电板之间均设置有间隙。

进一步,所述接线装置还包括上弹簧、下弹簧和滑杆,所述上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接线罩的顶面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上压板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罩的侧面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竖直的滑槽,所述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下压板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可沿所述滑槽上下滑动,所述下弹簧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所述下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滑槽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滑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接线装置还包括引导块,所述引导块设置在所述接线罩的内部,且设置在所述开口的对侧,所述引导块与所述开口的相对面上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上端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上压板的最高位置,所述弧形槽的下端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导电板的上侧面的水平位置。

优选地,所述接线装置还包括排线,所述排线的上端与所述下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排线的下端与所述导电板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罩的内侧面设置有排线槽,所述排线槽的外端设置有档杆,所述排线的中段设置在所述档杆与所述排线槽的底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接线装置通过设置两个可上下滑动的压板,可以将线缆折叠后夹持在上压板、下压板和导电板之间,从而达到稳定固定的目的,并且通过多面接触使其导电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变压器接线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变压器接线装置的主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接线装置,包括变压器本体1、导电板6、接线罩2、上压板3、下压板6、下压螺钉5、上弹簧8、下弹簧9、滑杆14、引导块11和排线10,接线罩2的底面与变压器本体1固定连接,且接线罩2的其中一个侧面设置为开口,导电板6固定设置在接线罩2的底面且与变压器本体1电连接,下压板6设置在导电板6的上方,上压板3设置在下压板6的上方,接线罩2的顶面设置有螺纹孔,下压螺钉5与螺纹孔螺接,且下压螺钉5的下端与上压板3的上侧面抵靠,上压板3、下压板6和导电板6之间均设置有间隙,上弹簧8的上端与接线罩2的顶面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上弹簧8的下端与上压板3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接线罩2的侧面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竖直的滑槽7,滑杆14的第一端与下压板6的侧边固定连接,滑杆14的第二端设置在滑槽7内并可沿滑槽7上下滑动,下弹簧9设置在滑槽7内,且下弹簧9的上端与滑槽7的顶面固定连接,下弹簧9的下端与滑杆14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引导块11设置在接线罩2的内部,且设置在开口的对侧,引导块11与开口的相对面上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的上端的水平位置不低于上压板3的最高位置,弧形槽的下端的水平位置不低于导电板6的上侧面的水平位置,排线10的上端与下压板6固定连接,排线10的下端与导电板6固定连接,接线罩2的内侧面设置有排线槽12,排线槽12的外端设置有档杆13,排线10的中段设置在档杆13与排线槽12的底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接线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需要接线时,将连接电缆的连接端从上压板3与下压板6之间的间隙伸入,然后再沿引导块11的弧形槽折叠伸入至下压板6与导电板6之间,然后通过下压螺钉5向上压板3、下压板6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上压板3和下压板6将电缆固定,达到固定的目的。

同时了增加导线线,通过排线10将导电板6与下压板6电连接,使下压板6带电,增加导电稳定性,同时将排线10设置在排线槽12内,可避免排线10进入下压板6与导电板6之间,影响固定;

通过设置上弹簧8和下弹簧9,可以使上压板3和下压板6在不使用时,可以复位,便于下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