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封闭导线传感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005629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封闭导线传感器的利记博彩app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和电力信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一体化封闭导线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实际工程中,电路、水路、气流等施工时,根据施工进度往往需要留置端口,传统方法一般采取对回路的两端单独留置,这样就需要对留置的端口进行保护,如果同一位置端口较多,还需要对端口进行配对、编号,工作繁琐,很容易造成端口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封闭导线传感器,解决了留置端口的保护工作,降低了留置端口被污染的概率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封闭导线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和接线盒,所述接线盒位于传感器本体的一侧,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引线,所述引线远离传感器本体的一端贯穿接线盒且延伸至接线盒的内部与第一接线端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背表面与接线盒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背表面与接线盒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封闭连接导线,所述封闭连接导线远离第二接线端子的一侧贯穿接线盒且延伸至接线盒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引线、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引线、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均呈上下平行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连接导线呈U形状,且封闭连接导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接线端子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正表面设置有第一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的正表面设置有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靠近第一金属片的一端贯穿第一金属片且延伸至第一金属片的背表面,延伸至第一金属片背表面的第一螺钉的一端与第一接线端子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正表面设置有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二金属片的正表面设置有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靠近第二金属片的一端贯穿第二金属片且延伸至第二金属片的背表面,延伸至第二金属片背表面的第二螺钉的一端与第二接线端子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导片。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盒内壁与第一接线端子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套接在引线的表面,所述接线盒内壁与第二接线端子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管,且第二连接管套接在封闭连接导线的表面,所述接线盒的左侧并且对应第一连接管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保护套,且第一保护套套接在引线的表面,所述接线盒的右侧并且对应第二接线端子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保护套,且第二保护套套接在封闭连接导线的表面,所述引线靠近传感器本体的表面套接有第三保护套,所述第三保护套靠近传感器本体的一侧与传感器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护套的内部开设有与引线配合使用的第一开口,所述接线盒的左侧开设有与引线配合使用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部开设有与引线配合使用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二保护套的内部开设有与封闭连接导线配合使用的第四开口,所述接线盒的右侧开设有与封闭连接导线配合使用的第五开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部开设有与封闭连接导线配合使用的第六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该一体化封闭导线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本体、第一金属片、传导片、第二金属片、引线、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封闭连接导线的配合,解决了电路、水路、气流等施工时,回路留置端口的污染问题,而且成对的端口在连接之前不会混淆,编号更加方便,并且可以作为全新未使用产品的标志。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化封闭导线传感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化封闭导线传感器的接线盒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感器本体、2接线盒、3引线、4第一接线端子、5传导片、6第二接线端子、7封闭连接导线、8第一金属片、9第一螺钉、10第二金属片、11第二螺钉、12第一连接管、13第二连接管、14第一保护套、15第二保护套、16第三保护套、17第一开口、18第二开口、19第三开口、20第四开口、21第五开口、22第六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封闭导线传感器,如图1-2所示,包括传感器本体1和接线盒2,接线盒2内壁与第一接线端子4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管12,且第一连接管12套接在引线3的表面,接线盒2内壁与第二接线端子6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管13,且第二连接管13套接在封闭连接导线7的表面,接线盒2的左侧并且对应第一连接管1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保护套14,且第一保护套14套接在引线3的表面,接线盒2的右侧并且对应第二接线端子6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保护套15,且第二保护套15套接在封闭连接导线7的表面,引线3靠近传感器本体1的表面套接有第三保护套16,第三保护套16靠近传感器本体1的一侧与传感器本体1固定连接,第一保护套14的内部开设有与引线3配合使用的第一开口17,接线盒2的左侧开设有与引线3配合使用的第二开口18,第一连接管12的内部开设有与引线3配合使用的第三开口19,第二保护套15的内部开设有与封闭连接导线7配合使用的第四开口20,接线盒2的右侧开设有与封闭连接导线7配合使用的第五开口21,第二连接管13的内部开设有与封闭连接导线7配合使用的第六开口22,接线盒2位于传感器本体1的一侧,传感器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引线3,引线3远离传感器本体1的一端贯穿接线盒2且延伸至接线盒2的内部与第一接线端子4固定连接,第一接线端子4与引线3连接的接线端子的极性相反,第一接线端子4与第二接线端子6的极性相同,第一接线端子4的正表面设置有第一金属片8,第一金属片8的正表面设置有第一螺钉9,第一螺钉9靠近第一金属片8的一端贯穿第一金属片8且延伸至第一金属片8的背表面,延伸至第一金属片8背表面的第一螺钉9的一端与第一接线端子4螺纹连接,第一接线端子4和第二接线端子6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目前用得最广泛的除了PCB板端子外,还有五金端子,螺帽端子,弹簧端子等等,第一接线端子4的背表面与接线盒2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第一接线端子4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接线端子6,第二接线端子6的正表面设置有第二金属片10,第二金属片10的正表面设置有第二螺钉11,第二螺钉11靠近第二金属片10的一端贯穿第二金属片10且延伸至第二金属片10的背表面,延伸至第二金属片10背表面的第二螺钉11的一端与第二接线端子6螺纹连接,第一接线端子4和第二接线端子6起到固定的作用,第一金属片8与第二金属片10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导片5,第一金属片8、第二金属片10和传导片5起到传导的作用,引线3、第一接线端子4和第二接线端子6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引线3、第一接线端子4和第二接线端子6均呈上下平行分布,通过引线3、第一接线端子4和第二接线端子6均呈上下平行分布,使零件之间不会触碰在一起,第二接线端子6的背表面与接线盒2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第二接线端子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封闭连接导线7,封闭导线7只是暂时的,正式使用时,是要剪开成两个端头,分别连接正,负两极,封闭连接导线7呈U形状,且封闭连接导线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接线端子6固定连接,封闭连接导线7远离第二接线端子6的一侧贯穿接线盒2且延伸至接线盒2的外部,传感器现场焊接时,需要采用一根长度满足需要的完整导线,完整导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接线端子4和两个第二接线端子6固定连接,最后引出封闭连接导线7,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产品出厂时传感器本体1、引线3、第一接线端子4、第二接线端子6和其他部件已经集成,仅有连接导线外露则可采用本专利中的方法使用一根长度满足使用需要的完整导线连做最后引出封闭连接导线7,传感器不论是安装于被测结构的表面,还是埋置于结构物内部,封闭连接导线7可以在结构物外部留有足够长度供测试时连接,封闭连接导线7一般为金属外层有保护层的导线,并且不仅限于金属导线,封闭连接导线7,不仅限于导线连接,还包含所有回路的留置方法,比如电磁回路的连接,水管的连接,气管的连接等等。

综上所述,该一体化封闭导线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本体1、第一金属片8、传导片5、第二金属片10、引线3、第一接线端子4、第二接线端子6和封闭连接导线7的配合,解决了电路、水路、气流等施工时,回路留置端口的污染问题,而且成对的端口在连接之前不会混淆,编号更加方便,并且可以作为全新未使用产品的标志。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成分或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不同地区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成分。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成分的方式。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