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极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电压电流保护装置的抗应力二极管。
背景技术:
二极管作为结构最简单的半导体器件在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二极管使用场合越来越广,对二极管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二极管工作环境的电压电流往往不稳定,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损坏二极管。而且,二极管焊接到电路板上时,需要将引线弯折,这样就极易引起引线内部出现断裂、松动,使得产品失去电连接性能而成为废品。而即使采用了墩头结构,也由于墩头厚度不够造成墩头抗应力能力不足,导致应力传导到引线与芯片的直接接触面,造成芯片拉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电压电流保护装置的抗应力二极管,通过在阳极引脚加入电压电流保护装置,避免了二极管由于电压电流过高被烧坏;引脚增加了墩头,增大了引脚的抗应力能力,避免应力直接传导到引线与芯片的直接接触面,防止二极管内部芯片拉伤和引线出现断裂、松动;在封装体表面添加降温层,避免二极管在长时间工作中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损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使用电压电流保护装置的抗应力二极管,包括封装体和二极管本体,所述二极管本体置于封装体内部,所述二极管本体包括芯片、金属触点和引线,所述金属触点设在芯片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芯片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所述芯片的左侧金属触点通过引线与阳极引脚电性连接,所述芯片的右侧金属触点通过引线与阴极引脚电性连接,所述引脚自由端延伸至封装体的外部,所述阳极引脚在封装体外部一端设有电压电流保护装置。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芯片的下表面设置有DAF膜,所述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通过DAF膜固定在芯片的下表面。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阳极引脚和阴极引脚的结构相同,所述阳极引脚包括置于封装体内部的第一墩头和第二墩头,所述第一墩头与芯片接触。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电压电流保护装置内部设有过载保护器和微型稳压器,所述阳极引脚依次和过载保护器和微型稳压器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DAF膜设为耐高温绝缘膜,其厚度设为不大于25μm。。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墩头设为锥形凸头状,第二墩头的厚度设置为0.15mm-1mm。
所述封装体外表面设有降温层,其厚度不大于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正极引脚加入了由微型稳压器和过载保护器构成的电压电流保护装置,避免二极管由于电压电流过高被烧坏;
2、芯片的引脚增加墩头,焊接中由于墩头的存在和尺寸的加厚,增大了引脚的抗应力能力,能够防止应力直接传导到引线与芯片的直接接触面,防止二极管内部芯片拉伤和引线出现断裂、松动;
3、在封装体表面添加降温层,避免二极管在长时间工作中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封装体-1 二极管本体-2 芯片-3
金属触点-4 阳极引脚-5 阴极引脚-6
引线-7 DAF-8 第一墩头-9
第二墩头-10 电压电流保护装置-11 过载保护器-12
微型稳压器-13 降温层-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使用电压电流保护装置的抗应力二极管,包括封装体1和二极管本体2,所述二极管本体2置于封装体1内部,所述二极管本体2包括芯片3、金属触点4和引线7,所述金属触点4设在芯片3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芯片3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阳极引脚5和阴极引脚6,所述芯片3的左侧金属触点4通过引线7与阳极引脚5电性连接,所述芯片3的右侧金属触点4通过引线7与阴极引脚6电性连接,所述引脚自由端延伸至封装体1的外部,所述阳极引脚5在封装体1外部一端设有电压电流保护装置11。
所述芯片3的下表面设置有DAF膜8,所述阳极引脚5和阴极引脚6通过DAF膜8固定在芯片3的下表面。
所述阳极引脚5和阴极引脚6的结构相同,所述阳极引脚5包括置于封装体1内部的第一墩头9和第二墩头10,所述第一墩头9与芯片3接触。
所述电压电流保护装置11内部设有过载保护器12和微型稳压器13,所述阳极引脚5依次和过载保护器12和微型稳压器13电性连接。
所述DAF膜8设为耐高温绝缘膜,其厚度设为不大于25μm。
所述第一墩头9设为锥形凸头状,第二墩头10的厚度设置为0.15mm-1mm。
所述封装体1外表面设有降温层14,其厚度不大于1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引脚(5、6)设置第一墩头9、第二墩头10,增大了引脚(5、6)的抗应力能力,能够防止应力直接传导到引线7与芯片3的直接接触面,防止二极管本体2内部芯片3拉伤和引线7出现断裂、松动,并且在阳极引脚5上设置电压电流保护装置11,增强了二极管本体的工作稳定性,避免二极管本体2由于电压电流过高被烧坏。还有,在封装体1的外表面增加了降温层14,可以有效降低二极管本体2工作时的温度,提升二极管本体2的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仅是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