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芯线缆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724321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电线的多芯线缆。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的是涉及用于电梯线缆的扁平线缆的发明,该扁平线缆是将3组6根线缆芯和在该线缆芯的各组之间配置的2根加强用线排列为一列,将它们周围用乙烯树脂等护套包覆的结构。在护套中在沿着加强用线的位置,形成有为了实施末端处理等的槽(缺口)。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39725号公报

作为不是简单的圆型线缆的不规则形状的多芯线缆,存在如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所示的扁平线缆的例子,但通常是为了仅输送电力或发送单一的信号等的目的而使用的简单的构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芯线缆,该多芯线缆能够发送多个信号,而且较薄且能够承受扭转。

本发明的多芯线缆具有多根芯电线,在该多芯线缆中,形成多个将所述多根芯电线捆束而成的电线束,该多个电线束的直径相互实质上相等,隔开一定的间隔而并列的所述多个电线束彼此一体地被外皮覆盖,在所述外皮中,在所述多个电线束之间的部分沿所述多芯线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缺口,所述外皮的外表面形成为由设置有所述一对缺口的面夹着的部分成为圆弧状,所述多个电线束中的一个电线束所包含的芯电线的绞合方向、和与所述一个电线束相邻的其他电线束所包含的芯电线的绞合方向是相反方向。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多芯线缆,该多芯线缆能够发送多个信号,而且较薄且能够承受扭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芯线缆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标号的说明

1:多芯线缆 10:第一电线束 11~14:芯电线 15:按压卷绕部 16:屏蔽层 20:第二电线束 21、22:芯电线 25:按压卷绕部 26:屏蔽层 30:外皮 31: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芯线缆,(1)具有多根芯电线,在该多芯线缆中,形成多个将所述多根芯电线捆束而成的电线束,该多个电线束的直径相互实质上相等,隔开一定的间隔而并列的所述多个电线束彼此一体地被外皮覆盖,在所述外皮中,在所述多个电线束之间的部分沿所述多芯线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缺口,所述外皮的外表面形成为由设置有所述一对缺口的面夹着的部分成为圆弧状,所述多个电线束中的一个电线束所包含的芯电线的绞合方向、和与所述一个电线束相邻的其他电线束所包含的芯电线的绞合方向是相反方向。

在本发明的多芯线缆中,通过形成多个电线束而并列,从而与设为一束的结构相比能够将线缆变薄,扭转性优异。另外,有时在分体设置的电线束安装相互独立的连接器,在该情况下,要求在线缆的端部将外皮割开,以每个电线束为单位进行分开,根据本结构,通过设置缺口,从而能够在线缆的端部将外皮割开。而且,通过将线缆的外皮的侧面设为沿着电线束的形状,从而能够将外皮变得非常薄,将线缆变轻。另外,外皮的边缘不会发生缺失。

(2)优选为,各电线束所包含的所述多根芯电线的绞合间距为大于或等于所述各电线束的外径的13倍而小于或等于23倍。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不易断线而机械特性优异的多芯线缆。

(3)优选为,所述多个电线束中的一个电线束所包含的芯电线的数量、粗细及构造中的至少一者、和与所述一个电线束相邻的其他电线束所包含的芯电线不同。(4)优选为,在各电线束中混合地包含有粗细及构造不同的芯电线。根据这些结构,能够在多芯线缆的每个电线束安装连接器。

(5)优选为,以在各电线束的周围横向卷绕金属细线的状态,将所述各电线束屏蔽。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可维持细径化,并且柔软性优异的多芯线缆。

(6)优选为,所述多个电线束中的一个电线束以在其周围横向卷绕有金属细线的状态被屏蔽,另一个电线束以在其周围编织有金属细线的状态被屏蔽。通过对应于各电线束所包含的电线种类而选择屏蔽方法,从而能够提供实际使用时的机械特性优异的多芯线缆。

(7)优选为,横向卷绕所述金属细线时的横向卷绕间距为大于或等于各电线束的外径的5倍而小于或等于7倍。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不易断线,机械特性优异的多芯线缆。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多芯线缆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线缆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芯线缆1具有多个电线束(在这里是第一电线束10及第二电线束20)。

第一电线束10包含有信号线、绝缘电线、同轴电线、对绞线等不同的线种类的芯电线。如图1所示,在第一电线束10中,包含有粗细及构造不同的芯电线11~14(例如,USB(Universal Serial Bus)插头连接用的芯电线11或AUX(Auxiliary)插头连接用的芯电线13)。

多根芯电线11~14以在多芯线缆1的剖面中一部分的芯电线形成具有外切圆的形状的方式配置而被捆束。例如,在图1中,在芯电线11~14中,芯电线11及12配置在内侧,并且在其周围芯电线13及14配置在同一圆周上。如上所示配置的芯电线11~14集束为其集束方向(绞合方向)C1如图1所示成为逆时针方向。

另外,第一电线束10所包含的多根芯电线11~14集束为,其绞合间距成为大于或等于第一电线束10(不包含后面记述的按压卷绕部15及屏蔽层16)的外径D1的13倍而小于或等于23倍。在这里,绞合间距是指,沿着多芯线缆1的轴方向,一根芯电线旋转一周的期间行进的距离。例如,在第一电线束的外径D1为1.5mm的情况下,芯电线11~14的绞合间距优选为20~35mm左右。如果绞合间距小于外径D1的13倍,则需要的芯电线11~14变长而成本及重量增大,并且在电线束10的细径化及弯曲性方面并不优选。另一方面,如果绞合间距大于外径D1的23倍,则由于芯电线11~14浮动等情况,有可能发生芯电线11~14(特别是绝缘电线)的扭结。因此,通过将芯电线11~14相对于第一电线束10的外径D1的绞合间距设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以维持细径、良好的弯曲性的状态,防止由多芯线缆1的实际使用时的复杂的移动导致的芯电线11~14的断线。

在多根芯电线11~14以具有呈外切圆的形状的方式配置的被捆束而成的第一电线束10的周围,例如按压带以螺旋状卷绕,从而形成按压卷绕部15。作为构成按压卷绕部15的按压带,优选例如使用树脂(PET)带。此外,替代使用作为按压卷绕部15的树脂带,也可以将金属树脂带卷绕在电线束的周围而使其具有作为后面记述的屏蔽层16的功能。

卷绕在第一电线束10的周围的按压卷绕部15的周围被屏蔽层16覆盖。屏蔽层16是通过将例如金属细线以横向卷绕而在按压卷绕部15的周围卷绕而形成的。在该屏蔽层16中,将金属细线横向卷绕时的横向卷绕间距优选设为大于或等于第一电线束10的外径D1的5倍而小于或等于7倍。在这里,横向卷绕间距是指,沿着多芯线缆1的轴方向,一根金属细线旋转一周的期间行进的距离。例如,在第一电线束的外径D1为1.5mm的情况下,屏蔽层16的横向卷绕间距优选为7.5~10.5mm左右。如果横向卷绕间距小于外径D1的5倍,则需要的金属细线变长而成本及重量增大,并且在多芯线缆1的细径化及弯曲性方面并不优选。另一方面,如果横向卷绕间距大于外径D1的7倍,则在实际使用时由于金属细线断线而导致引发芯电线11~14的断线的可能性高。因此,通过将金属细线(屏蔽层16)相对于第一电线束10的外径D1的横向卷绕间距设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以维持细径、良好的弯曲性的状态,防止芯电线11~14、金属细线的断线。此外,屏蔽层16可以是以卷绕金属树脂带的方式而形成的,也可以是以将金属细线作为基线进行编织的方式而形成的。

第二电线束20包含有信号线、绝缘电线、同轴电线、对绞线等不同的线种类的芯电线。如图1所示,在第二电线束20中,包含有粗细及构造不同的芯电线21、22(例如,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注册商标)插头用的芯电线)。

多根芯电线21、22以在多芯线缆1的剖面中一部分的芯电线形成具有外切圆的形状的方式配置而被捆束。例如,在图1中,在芯电线21、22中,芯电线21配置在内侧,并且在其周围芯电线22配置在同一圆周上。如上所示配置的芯电线21、22集束为其集束方向(绞合方向)C2如图1所示成为与第一电线束10的集束方向(绞合方向)C1相反的方向(顺时针方向)。

第二电线束20(不包含后面记述的按压卷绕部25及屏蔽层26)的外径D2实质上与第一电线束10的外径D1相等。另外,第二电线束20所包含的多根芯电线21、22集束为,其绞合间距成为大于或等于第二电线束20(不包含后面记述的按压卷绕部25及屏蔽层26)的外径D2的13倍而小于或等于23倍。通过将芯电线21、22相对于第二电线束20的外径D2的绞合间距设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以维持细径的状态,防止由多芯线缆1的实际使用时的复杂的移动导致的芯电线21、22的断线。

在多根芯电线21、22以具有呈外切圆的形状的方式配置的被捆束而成的第二电线束20的周围,例如按压带以螺旋状卷绕,从而形成按压卷绕部25。作为按压卷绕部25,能够使用与覆盖第一电线束10的按压卷绕部15相同的树脂带(金属树脂带),但也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按压带。

卷绕在第二电线束20的周围的按压卷绕部25的周围被屏蔽层26覆盖。覆盖按压卷绕部25的屏蔽层26是通过将金属细线以横向卷绕而在按压卷绕部25的周围卷绕而形成的。在该屏蔽层26中,将金属细线横向卷绕时的横向卷绕间距优选设为大于或等于第二电线束20的外径D2的5倍而小于或等于7倍。由此,能够以维持细径、良好的弯曲性的状态,防止芯电线21、22、金属细线的断线。此外,第二电线束20的周围的屏蔽层26也可以是将编织金属细线而成的编织件包覆在按压卷绕部25的周围而形成的。通过采用金属细线的编织件,从而能够形成机械强度优异的屏蔽层26。也可以将第一电线束10的屏蔽层16和第二电线束20的屏蔽层26设为不同种类的屏蔽层。

被按压卷绕部15及屏蔽层16覆盖的第一电线束10、和被按压卷绕部25及屏蔽层26覆盖的第二电线束20相互隔开一定的间隔而并列配置,其周围被外皮30集中包覆。外皮30能够由聚氯乙烯(PVC)、聚氨酯、硅酮等树脂材料形成。在外皮30中在第一电线束10和第二电线束20之间的部分,设置有沿着多芯线缆1的长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一对缺口(切口)31。通过该缺口31,良好地保持多芯线缆1的弯曲性、扭转性。另外,有时在分体设置的电线束10、20安装相互独立的连接器,在该情况下,要求在多芯线缆1的端部将外皮30割开,以每个电线束为单位进行分开。为了应对该要求,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线缆1通过在外皮30设置缺口31,从而能够在多芯线缆1的端部将外皮30割开。

另外,外皮30在其外表面处,将设置有一对缺口31的面设为上下面,将由该上下面夹着的面设为侧面的情况下,该侧面(由设置有一对缺口31的面夹着的部分)与圆形的电线束10、20的形状匹配而形成为圆弧状。通过将外皮30的侧面设为沿着电线束10、20的形状,从而能够将外皮30变得非常薄,将多芯线缆1变轻。另外,外皮30的边缘不会发生缺失。如上所述,制作出具有第一电线束10和第二电线束20的扁平的多芯线缆1。

如以上说明所示,通过将各自所包含的电线的线种类不同的第一电线束10和第二电线束20利用外皮30集中包覆而复合,从而能够制作可发送HDMI信号、USB信号、AUX信号这样的多个信号的多芯线缆1。通过将电线束10、20形成多个而并列,从而与设为一束相比能够将线缆变薄,扭转性优异。另外,如图所示,在多芯线缆1所包含的电线束为两个(第一电线束10和第二电线束20)的情况下,能够将各芯电线的集束方向设为左右对称,从而能够提供不易产生线弯曲倾向且机械特性优异的多芯线缆1。而且,通过对应于各电线束10、20所包含的电线种类,选择屏蔽层16、26的形成方法(横向卷绕或者编织),从而能够设为机械特性、屏蔽特性更优异的多芯线缆1。

此外,在第一电线束10和第二电线束20各自所包含的芯电线的线种类、根数、配置等并不限定于图示的例子。另外,电线束10、20的剖面形成为大致正圆状,但也可以是椭圆状或方形状。

【实施例】

下面,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多芯线缆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作为例1(对比例)及例2(实施例),制作出图1所示的形状的多芯线缆。在捆束多根电线而形成的电线束(外径1.5mm)的周围作为按压卷绕部而卷绕树脂带,在其周围将金属细线横向卷绕配置而形成了屏蔽层。将两个电线束并列而在其周围挤出包覆聚氯乙烯而作为外皮。多芯线缆在图1所示的形状下,将与并列面平行的上下的表面设为平坦的面,电线束之间的部分设为从所述平坦的面朝向线缆之中使外皮凹陷的部分(缺口)。线缆的侧面沿着电线束(剖面为圆形)而设为圆弧状。各电线束的集束方向设为相反方向。在例1中,将各电线束所包含的电线的绞合间距设为40mm,将构成屏蔽层的金属细线的横向卷绕间距设为12mm(各电线束(两束)均设为相同间距)。另一方面,例2是电线的绞合间距及金属细线的横向卷绕间距均小于例1的结构,将电线的绞合间距设为27mm,将金属细线的横向卷绕间距设为9mm(该例子也是设为各电线束(两束)均是相同间距)。针对例1及例2的集束体,分别进行了扭转试验。扭转试验是将多芯线缆铅垂地放置,将线缆的上下利用夹具把持。对夹具间的线缆施加了200g(2N)的张力的负载。将上方的夹具固定,将下方的夹具以±360度、30次/分钟的速度进行扭转,测定出在多芯线缆的任意芯电线中发生断线为止的次数。将其结果(平均值)在表1示出。

【表1】

如表1所示,能够确认到在将电线的绞合间距及金属细线的横向卷绕间距设为比现有结构小的例2中,与例1相比大幅度地改善了扭转试验次数。

详细且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变更或修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