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震监测仪,特别涉及一种简便易制造的地震监测仪,属于地震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为了将地震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各国发明了各种地震监测仪,用于监测地震。但现有的地震监测仪均使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制造,制造成本高,且必须专业人士才能使用,因此无妨推广。但地震前的异常现象主要出现在地震区,所以监测地震这一工作本应该全民参与,不能光靠部分人坐在办公室进行监测,如果每个家庭,即使是每个村能有地震监测仪,就能做到全民测震,确保每次大地震都能被准确及时地监测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地震监测仪制造成本高,必须专业人士才能使用,无妨全面推广的缺陷,提供一种简便易制造的地震监测仪。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便易制造的地震监测仪,包括防护罩、线圈、磁铁、导线和警报器,所述防护罩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防护罩内部的上端安装有所述线圈,所述防护罩上端的两侧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线圈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固定块的底部连接有吊绳,所述磁铁通过所述吊绳安装于所述防护罩的内部,所述磁铁位于所述线圈的中间,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通孔与所述线圈连接,所述导线上安装有所述警报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线上安装有控制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线上安装有可调式电阻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罩为透明玻璃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警报器为声光警报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警报器距离所述防护罩40-50cm。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地震监测仪无需操作、自动报警、材料易得、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性能稳定,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制作,能够大范围推广使用,使地震发生时当地人民能够马上知道,从而能及时进行防范;线圈和磁铁安装于防护罩内,能隔绝气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监测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罩;2、固定块;3、吊绳;4、线圈;5、磁铁;6、通孔;7、导线;8、警报器;9、控制开关;10、可调式电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便易制造的地震监测仪,包括防护罩1、线圈4、磁铁5、导线7和警报器8,防护罩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块2,防护罩1内部的上端安装有线圈4,防护罩1上端的两侧均设置有通孔6,通孔6与线圈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固定块2的底部连接有吊绳3,磁铁5通过吊绳3安装于防护罩1的内部,磁铁5位于线圈4的中间,导线7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6与线圈4连接,导线7上安装有警报器8。
导线7上安装有控制开关9,当警报器因其他原因响起时,可断开控制开关,关闭警报器。导线7上安装有可调式电阻器10,能调节电路中电阻的大小,防止电流过大烧坏警报器或电流过小警报器不响。防护罩1为透明玻璃罩,方便观察防护罩内部的情况。警报器8为声光警报器。警报器8距离防护罩40-50cm,警报器距离磁铁一定的距离,防止警报器喇叭内的磁铁干扰到地震监测器的正常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灾难性的地震是地下岩浆旋转上升对地壳产生巨大作用力引起的,由于温差电效应,使得岩浆带正电,地表带负电,因此带正电的岩浆在旋转时会产生垂直磁场,当岩浆旋转速度较快时,产生的磁场会很强,这就会引起地震监测仪的磁铁5上下运动,而线圈4固定不动,因而线圈4切割磁铁5的磁感线产生电流,产生的电流经过导线7上的警报器8,使警报器8响起,从而达到监测地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地震监测仪无需操作、自动报警、材料易得、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性能稳定,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制作,能够大范围推广使用,使地震发生时当地人民能够马上知道,从而能及时进行防范;线圈和磁铁安装于防护罩内,能隔绝气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监测结果更加准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