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装零件上料设备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组装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的零件把产品不同的部件进行组装成一个整体,例如螺钉、螺母、销钉等。但是现有的很多组装设备多为手工作业,缺少自动控制器,需要操作人员手动的去挑拣零件,不仅强度较大,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由于这些组装零件较小,在挑拣过程中不容易把握,同时又无法保证产品组装的质量,企业成本投入大,经济效益差,而且存在品质的隐患。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特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组装零件上料设备控制系统,实现组装零件的自动上料,工作效率高,能够保证产品质量。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装零件上料设备控制系统,包括零件供料模块、零件吸附模块、零件搬送模块、产品组装模块和控制器,其中:
所述零件供料模块的现场设备包括零件振动盘、输送轨道和零件夹取口,所述零件振动盘依据控制器的指令动作将零件通过输送轨道输送至零件夹取口;
所述零件吸附模块的现场设备包括气动夹头、吸附机构和上下位移机构,所述上下位移机构依据控制器的指令做定向移动,用于带动气动夹头上下移动夹取零件并输送至吸附机构吸附定位;
所述零件搬送模块的现场设备包括位移载板和搬送机构,所述搬送机构依据控制器的指令驱动位移载板搬送零件至产品组装模块;
所述产品组装模块的现场设备包括产品载具、组装工位和组装工具,所述产品载具上设置有自动开合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依据控制器的指令自动锁付产品并搬送至组装工位,所述组装工具依据控制器的指令环绕于组装工位进行组装操作;
所述控制器用于对组装零件的上料操作进行监控和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零件振动盘与输送轨道之间设置有零件自动检测排列单元,用于组装零件的自动检测并顺序排列在输送轨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零件夹取口处设置有感应器,感应器自动感应零件信号并传信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零件供料模块和零件吸附模块动作,用于保持设定的零件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组装模块的现场设备还包括自动检测校正装置,用于在产品组装完成后进行检测操作并依据检测结果进行自动校正。
进一步地,所述零件供料模块、零件吸附模块、零件搬送模块和产品组装模块均设置有感应装置,用于自动感应每个模块及其每道工序并传信于控制器实现零件上料的现场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控制器对每个模块的现场设备进行现场控制,实现组装零件的自动上料和组装,而且上料操作包括自动排列工序,能够大大节省人力、时间的成本投入,显著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产品的组装质量,便于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种组装零件上料设备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的一种组装零件上料设备控制系统,包括零件供料模块、零件吸附模块、零件搬送模块、产品组装模块和控制器,其中零件供料模块的现场设备包括零件振动盘、输送轨道和零件夹取口,零件振动盘依据控制器的指令动作将零件通过输送轨道输送至零件夹取口;零件吸附模块的现场设备包括气动夹头、吸附机构和上下位移机构,上下位移机构依据控制器的指令做定向移动,用于带动气动夹头上下移动夹取零件并输送至吸附机构吸附定位;零件搬送模块的现场设备包括位移载板和搬送机构,搬送机构依据控制器的指令驱动位移载板搬送零件至产品组装模块;产品组装模块的现场设备包括产品载具、组装工位和组装工具,产品载具上设置有自动开合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依据控制器的指令自动锁付产品并搬送至组装工位,组装工具依据控制器的指令环绕于组装工位进行组装操作;控制器用于对组装零件的上料操作进行监控和管理。
在本实施例中,零件振动盘与输送轨道之间设置有零件自动检测排列单元,用于组装零件的自动检测并顺序排列在输送轨道上,减少零件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混乱的情况,便于后续的夹取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零件夹取口处设置有感应器,感应器自动感应零件信号并传信于控制器,控制器分别控制零件供料模块和零件吸附模块动作,用于保持设定的零件流量,使得模块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保证模块之间的连续性操作,有利于保障整个上料过程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产品组装模块的现场设备还包括自动检测校正装置,用于在产品组装完成后进行检测操作并依据检测结果进行自动校正,用以保证产品的组装质量,降低废品率。
在本实施例中,零件供料模块、零件吸附模块、零件搬送模块和产品组装模块均设置有感应装置,用于自动感应每个模块及其每道工序并传信于控制器实现零件上料的现场控制,实现组装零件的自动上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控制器对每个模块的现场设备进行现场控制,实现组装零件的自动上料和组装,大大节省人力、时间的成本投入,显著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产品的组装质量,便于提高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