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树脂膜及其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909045阅读:来源:国知局
优选为针状电极。
[0177] 在第一电极为针状电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电极为在相对于该移动方向垂直的方 向上配置的多个针状电极。该多个针状电极只要在该移动方法中在大致垂直方向上配置即 可,另外,可W配置成一列或多列。
[0178] 该多个针状电极优选W能够使非极化树脂膜无间隙地带电的方式配置。目P,优选 多个针状电极配置在一定的距离内。该样的距离因针状电极的形状、针状电极与非极化树 脂膜的距离、W及施加于针状电极的电压等而有所不同,具体而言,例如为低于1. 5cm、低于 1.2cm等。在电压高的情况下,可增大该距离。
[0179] 由于上述第一电极是该样的电极,在从非极化树脂膜的一端向相反侧的一端的连 续的电晕处理中,空气容易被挤出,能够高度地抑制空气的残留。可W推测该是基于非极 化树脂膜的贴附于接地电极的部分的一端的形状不是一条直线而带来的空气的易挤出度 (空气的易排出度),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0180] 作为工序A的电晕处理的条件,设定适合非极化树脂膜的带电的条件。
[0181] 虽然在后述工序B中也进行电晕处理,但在工序A中,W比工序B弱的条件进行电 晕处理。具体而言,例如,就带电而言,对工序A的电晕处理(带电处理)和工序B的电晕 处理(极化处理)进行比较时,处理后的膜的表面电位为工序A(带电处理)<工序B(极 化处理)。例如,在对象物(膜)距电极的距离相同的情况下,施加电压为工序A(带电处 理)<工序B(极化处理)。另外,在从电极向对象物(膜)施加的电压相同的情况下,对象 物(膜)距电极的距离为工序A(带电处理)> 工序B(极化处理)。
[0182] 在该条件过于缓和时,带电变得不充分,非极化树脂膜与上述接地电极之间残留 空气,有时在最终得到的极化树脂膜上产生点状缺陷。另一方面,在该条件过于严格时,在 非极化树脂膜上产生电晕处理造成的缺陷,结果,有时在最终得到的极化树脂膜上残留点 状缺陷。
[0183] 作为该样的电晕处理的条件的要素,例如可W举出与接地电极之间在第一电极上 施加的电压、第一电极与非极化树脂膜之间的距离、和工序A的处理速度。
[0184] 在该些要素中在某要素选择了严格的条件的情况下,为了综合地形成适当的电晕 处理的条件,可W在其他要素中选择缓和的条件。
[0化5] 在与上述接地电极之间在第一电极上施加的电压越强,工序A中的电晕处理的条 件越严格。具体而言,该电压例如为一5~一15kV。
[0186] 第一电极与非极化树脂膜之间的距离和第一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的距离实质上 相同,该些距离越短,工序A中的电晕处理的条件越严格。具体而言,该距离例如为1mm~ 50mm、5 ~15mm〇
[0187] 工序A的处理速度越慢,工序A中的电晕处理的条件越严格。作为工序A的处理 速度,具体而言,例如选择10~500cm/分钟。该速度因第一电极的形状等而有所不同。例 如,在第一电极为线状电极的情况下,其数量越多,越能够提高该速度。
[01能]2. 2.工序B
[0189] 在工序B中,通过使用与上述接地电极之间施加有施加电压的第二电极的电晕处 理,使贴附于上述接地电极的非极化树脂膜极化。
[0190] 电晕放电可W使用负电晕和正电晕中的任一种,但从非极化树脂膜的极化容易程 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负电晕。
[0191] 工序B在通过上述工序A而使得非极化树脂膜贴附于上述接地电极期间实施。
[0192] 工序B优选一边使直接载置于上述接地电极上的上述非极化树脂膜相对于上述 第二电极相对移动一边实施。有时将该移动的速度称为工序B的处理速度。该移动例如可 W通过使上述接地电极和/或上述第二电极移动W改变上述非极化树脂膜的接受电晕处 理的位置来实施。
[0193] 在上述工序A中,在从非极化树脂膜的一端向相反侧的一端实施连续的电晕处理 的情况下,可在上述工序A的电晕处理到达相反侧的一端之前,从上述一端开始进行工序B 的电晕处理。
[0194] 第二电极例如可W是针状电极或线状电极。
[0195] 在第二电极为线状电极的情况下,该线状电极在相对于上述非极化树脂膜的移动 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配置。第二电极的数量可W为1个,也可W为多个(例如两个)。从W较 低电压完全地进行非极化树脂膜的极化的观点考虑,该线状电极的数量优选为多个,具体 而言,例如优选为两个。
[0196] 通过W较低的电压进行非极化树脂膜的极化,能够减轻因高电压而引发膜的点状 缺陷。
[0197] 在第二电极为针状电极的情况下,上述第二电极是在相对于该移动方向垂直的方 向上配置的多个针状电极。该多个针状电极只要在该移动方法中在大致垂直的方向配置即 可,另外,可W配置成一列或多列(换言之一维或二维)。
[0198] 该多个针状电极优选W能够将非极化树脂膜无间隙地极化的方式配置。即,优选 多个针状电极配置在一定的距离内。该样的距离因针状电极的形状、针状电极与非极化树 脂膜之间的距离、W及施加于针状电极的电压等而有所不同,具体而言,例如低于1. 5cm、低 于1.2cm。在电压高的情况下,可W增大该距离。
[0199] 作为工序B中的电晕处理的条件,设定适合于非极化树脂膜的极化的条件。
[0200] 由工序A相关的记载可知,在工序B中,W比工序A强的条件进行电晕处理。
[0201] 当该条件过于缓和时,极化不充分。另一方面,当该条件过于严格时,会在非极化 树脂膜上产生因电晕处理造成的点状缺陷。
[0202] 作为该样的条件的要素,例如可举出在与接地电极之间在第二电极上施加的电 压、第二电极与非极化树脂膜之间的距离、W及工序B的处理速度。
[0203] 在该些要素中某要素中选择了严格的条件的情况下,为了综合地形成适当的电晕 处理的条件,可在其他要素上选择缓和的条件。
[0204] 在与上述接地电极之间在第二电极上施加的电压越强,工序B中的电晕处理的条 件越严格。该电压因第二电极与非极化树脂膜之间的距离等而有所不同,具体而言,例如 为 _ 15 ~_ 25kV。
[0205] 第二电极与非极化树脂膜之间的距离和第二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的距离实质上 相同,该些距离越短,工序B中的电晕处理的条件越严格。该距离例如为1~50mm,优选为 10 ~25mm。
[0206] 工序B的处理速度越慢,工序B中的电晕处理的条件越严格。工序B的处理速度 例如为10~500cm/分钟。该速度因第二电极的形状等而有所不同。例如,在第二电极为 线状电极的情况下,其数量越多,越能够提高该速度。
[0207] 工序B中的电晕处理时的非极化树脂膜的温度优选为20°C~120°C,更优选为 20°C~85°C。通过在极化中边加热边放电,能够提高充电的电荷、压电性的耐热性。
[0208] 本发明的极化偏氣己締/四氣己締共聚物树脂膜极大地降低了用作光学膜时的 由显示元件产生的影像或图像的质量的劣化程度,适合用作光学膜。
[0209] 另外,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得的极化树脂膜实质上不存在各向异性,且表面划 痕少,因此适合用作具有压电性的光学膜。
[0210] 通常,在光学用途中使用的膜优选总雾度(HAZ巧值(totalhaze)低,具体而言, 总雾度值优选为2. 5 %W下,更优选为2 %W下,进一步优选为1 %W下。
[0211] 本发明的极化偏氣己締/四氣己締共聚物树脂膜W及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得 的极化树脂膜的总雾度值可W为该样的值。
[0212] 接着,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0213] 图1表示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制造装置的概要。
[0214]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具备;设置于被移送的接地电极2的上方的第一电极3、 和设置于接地电极2的上方且沿着接地电极2的移动方向设置于第一电极3的下游侧的第 二电极4。
[021引接地电极2接地,另一方面,在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上分别连接有第一高压电 源5和第二高压电源6。在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与接地电极2之间,分别从第一高压电 源5和第二高压电源6施加电压,由此从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向接地电极2发生电晕 放电。
[0216]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电极2具有平坦的上表面,在其上表面上直接载置非极化 树脂膜7。通过接地电极2被沿图1所示的箭头X方向移送,非极化树脂膜7也被沿同方向 移送,构成为依次与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相对配置。
[021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3由在相对于接地电极2的移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Y 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针状电极30构成。各针状电极30为了有效地产生电晕放电, 前端为削尖的针状。各针状电极30例如由侣、不诱钢、鹤、粗等形成,其表面也可W实施锻 金等处理。其前端与接地电极2相对。各针状电极30设为充分覆盖非极化树脂膜7的上 述垂直方向Y的宽度的程度。其中,在图1中,多个针状电极30在接地电极2的移动方向 X上仅设有一列,但也可W设置多列。另外,多个针状电极30只要在大致垂直于接地电极2 的移动方向X的方向上配置即可。
[0218]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4由沿着相对于接地电极2的移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 Y延伸的线状电极40构成。线状电极40例如由侣、不诱钢、鹤、粗等形成,其表面可W实施 锻金等处理。线状电极40在接地电极2上平行延伸到能够充分覆盖非极化树脂膜7的上 述垂直方向Y的宽度的程度。其中,在图1中,线状电极40在接地电极2的移动方向X上 设有两根,但也可W设置一根或=根W上。另外,线状电极40只要沿着大致垂直于接地电 极2的移动方向X的方向延伸即可。
[0219] 在上述结构的制造装置1中,通过边将接地电极2向移动方向X移送,边首先在第 一电极3与接地电极2之间施加电压,接地电极2上的非极化树脂膜7通过由第一电极3 产生的电晕放电,从其一端部(移动方向X侧的端部)向另一端部(移动方向X的相反侧 的端部)依次带电。通过该带电,非极化树脂膜7通过静电从其一端部到另一端部连续地 贴附于接地电极2。此时,介于接地电极2与非极化树脂膜7之间的空气被向移动方向X的 相反方向挤出,从非极化树脂膜7的另一端部被排出,因此接地电极2上的非极化树脂膜7 能够完美地贴附而不会出现气泡或折皱。接下来,在贴附有非极化树脂膜7的状态下,接地 电极2被进一步向移动方向X移送,在第二电极4与接地电极2之间施加电压,由此,通过 由第二电极4产生的电晕放电,非极化树脂膜7从其一端部到另一端部被连续地极化。
[0220] 在此,在上述的利用第一电极3实现的非极化树脂膜7向接地电极2的贴附处理 (工序A)中,作为在第一电极3与接地电极2之间施加的电压,例如选择一5~一15kV左 右。另外,第一电极3与非极化树脂膜7之间的距离和第一电极3与接地电极2之间的距 离实质上相同,作为该距离,例如选择1mm~50mm左右,优选选择5~15mm。另外,作为接 地电极2的移送速度,例如选择10~500cm/分钟。
[0221] 进一步,如图2所示,构成第一电极3的多个针状电极30W能够通过电晕放电而 带电的非极化树脂膜的带电区域9与相邻的针状电极30产生的非极化树脂膜的带电区域9 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设定配置间隔d。由此,非极化树脂膜7能够通过多个针状电极30 无间隙地带电。另外,此时,非极化树脂膜7的贴附于接地电极2的部分的端部10的形状 不为直线状,而是波线状,从而使得接地电极2与非极化树脂膜7之间的空气容易被挤出, 能够高度地抑制空气的残留。
[0222]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利用第二电极4实现的非极化树脂膜7的极化处理(工序B) 中,作为在第二电极4与接地电极2之间施加的电压,例如选择一15~一25kV左右。另外, 第二电极4与非极化树脂膜7之间的距离和第二电极4与接地电极2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相 同,作为该距离,例如选择1mm~50mm左右,优选选择10~25mm。另外,作为接地电极2的 移送速度,例如选择10~500cm/分钟。
[0223] 此外,接地电极2与温度控制装置8连接,通过控制接地电极2的温度,能够调节 施加电压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