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台架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转接装置一般为依据电机和台架的尺寸设计的一体式结构,当电机测试完毕后,转接装置无任何其他用途。且当更换测试电机时,需根据电机和台架的尺寸重新设计转接装置,造成时间、人力和材料的浪费,致使成本增加。
另外,电机测试前需对被测电机与台架进行机械对中调节,且转速越高的台架对中精度要求越高。而由于转接装置与台架过渡安装,在拆装过程中会影响电机与台架对中度,且更换测试电机后需重新调节对中度,不仅占用电机测试时间,也延长了电机的测试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台架转接装置,以可避免现有一体式结构的转接装置的不足,而提高装置的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台架转接装置,以将制件连接于台架上,该台架转接装置包括:
台架侧连接单元,在所述台架侧连接单元上设有台架连接部;
制件侧连接单元,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台架侧连接单元上,并与所述台架侧连接单元之间同心布置,在所述制件侧连接单元上设有制件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制件侧连接单元卡装于所述台架侧连接单元上,并于所述制件侧连接单元和所述台架侧连接单元之间设有使所述制件侧连接单元固定于所述台架侧连接单元上的定位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台架侧连接单元上形成有呈环状布置的多个卡槽,所述制件侧连接单元通过形成于所述制件侧连接单元上的、对应于所述卡槽布置的多个卡块与所述台架侧连接单元卡装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均布于所述台架侧连接单元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卡块的端部形成有第一螺纹孔,对应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在所述台架侧连接单元上设有贯通于所述卡槽内的第一通孔。
进一步的,相对于所述制件侧连接单元,在所述台架侧连接单元的另一侧设有对所述制件侧连接单元进行抵挡限位的限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包括呈环状布置于所述制件侧连接单元上的第二通孔,对应于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限位板上的第二螺纹孔,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中并螺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内的紧固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均布于所述制件侧连接单元上。
进一步的,对应于所述限位板,在所述制件侧连接单元上设有贯穿至所述限位板的第三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台架连接部为设于所述台架连接单元上的台架连接孔,所述制件连接部为设于所述制件连接单元上的制件连接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台架转接装置,因制件侧连接单元与台架侧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可使两者分离,从而可使台架侧连接单元重复利用,能够避免现有一体式结构的转接装置的不足,而可具有较高的利用率。
(2)制件侧连接单元与台架侧连接单元卡装连接,可便于实现两者之间的拆装。
(3)卡槽和卡块配合的卡装形式,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
(4)卡槽均布设置,可有利于保证制件侧连接单元与台架侧连接单元连接后的同心度。
(5)第一螺纹孔与第一通孔通过紧固螺栓的紧固连接,可避免制件侧连接单于台架侧连接单元上发生轴向窜动,可提高制件侧连接单元的安装稳固性。
(6)设置限位板,可便于制件侧连接单元与台架侧连接单元之间的连接结构的设计。
(7)定位部采用紧固螺栓与第二通孔及第二螺纹孔配合的结构形式,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及紧固操作。
(8)第二通孔均布于制件侧连接单元上,可有利于提高制件侧连接单元和台架侧连接单元的同心度。
(9)通过紧固螺栓与第三螺纹孔配合,以及限位板对紧固螺栓施加的抵挡力,可便于制件侧连接单元于台架侧连接单元上的拆卸。
(10)台架连接部与制件连接部分别采用台架连接孔及制件连接孔,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台架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台架侧连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制件侧连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制件侧连接单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台架侧连接单元,11-主体,12-限位板,13-台架连接孔,14-卡槽,15-凸台,16-第二螺纹孔,17-第一通孔,2-制件侧连接单元,21-本体,22-制件连接孔,23-卡块,24-第二通孔,25-第三螺纹孔,26-第一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台架转接装置,以将制件连接于台架上,其包括可安装于台架上的台架侧连接单元,以及与台架侧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的制件侧连接单元。该制件侧连接单元与台架侧连接单元之间同心布置,在制件侧连接单元上设有制件连接部,在台架侧连接单元上则设有台架连接部。本台架转接装置因制件侧连接单元与台架侧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可使两者分离,而使得台架侧连接单元重复利用,以可具有较高的利用率。
基于如上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台架转接装置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及图2中所示,其具体以制件为电机时所采用的转接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当该台架转接装置应用于减速箱或发动机等其他制件时,其结构与下文类似,本文不再赘述。本台架转接装置在使用时,将台架侧连接单元1安装于图中未示出的台架上,制件侧连接单元2则卡装于台架侧连接单元1的中部,且两者同心布置,以保证两者之间的对中精度。
本实施例的台架侧连接单元1的结构如图3及图4中所示,其包括呈圆环状的主体11,于主体11的两端面上形成有通透的台架连接孔13,也即前述的台架连接部,以用于将台架侧连接单元1安装于台架上。而为提高台架侧连接单元1于台架上安装的牢固性,该台架连接孔13还为沿主体11的周向均布的多个,如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十五个,当然,也可为八个、十个等其他数量。而台架连接部除了为台架连接孔13,其还可采用螺纹孔或固连于主体11上的螺柱等。
为实现制件侧连接单元2于主体11上的定位,于主体11的其一端面上形成有向其中部延伸的环形的限位板12,于限位板12上形成有沿其周向均布的多个第二螺纹孔16,以用于固定下述的制件侧连接单元2。其中,第二螺纹孔16可为均布设置的三个,以利于保证制件侧连接单元2于台架侧连接单元1上连接后的同心度。当然,第二螺纹孔16除了设置三个,也可设置四个、五个等其他数量。另外,主体11除了为前述的圆环状,其也可为三角形、矩形等其他形状。
本实施例中,于主体11上还形成有呈环状布置的多个卡槽14,以用于卡装下述的制件侧连接单元2,且卡槽14的一侧贯穿至主体11的其一端面,而另一侧与限位板12抵接。该卡槽14还沿主体11的周向均布设置,以提高对制件侧连接单元2卡装的稳定性。具体的,卡槽14可为图4中所示的均布设置的三个,当然,除了设置三个,卡槽14也可为两个、四个等其他数量。另外,对应于卡槽14,于主体11的周侧面上形成有均布的贯通于卡槽14内的第一通孔17,第一通孔17可用于主体11与制件侧连接单元2的定位连接。为便于在主体11上设置第一通孔17,对应于第一通孔17,于主体11的周侧面上形成有具有一平面的凸台15,第一通孔17即经由该平面贯通至卡槽14内。
如图5及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制件侧连接单元2包括圆环状的本体21,其中,本体21的外径小于台架侧连接单元1主体11的内径,以使台架侧连接单元1与制件侧连接单元2构成间隙配合,而可便于两者之间的拆装。于本体21上还形成有沿其周向均布的多个制件连接孔22,也即前述的制件连接部,以用于安装制件。而当制件为不同零件时,制件连接部还可采用螺纹孔或螺柱等。
为实现制件侧连接单元2于台架侧连接单元1上的定位,于本体21上形成有呈环状布置、并与第二螺纹孔16相适配的第二通孔24。前述的定位部即由第二通孔24、第二螺纹孔16及穿设于第二通孔24中并螺接于第二螺纹孔16内的紧固螺栓构成。对应于前述的卡槽14,于本体21的外周面上固连有沿其径向外突的卡块23,且于卡块23的端部形成有与第一通孔17配合的第一螺纹孔26,从而可通过将紧固螺栓插装于第一通孔17中,并与第一螺纹孔26螺接紧固后,可防止制件侧连接单元2沿台架侧连接单元1的轴向窜动。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实现制件侧连接单元2于台架侧连接单元1上的拆卸,对应于限位板12,在本体21上设有贯穿至限位板12的第三螺纹孔25。由此,当紧固螺栓顺时针旋进第三螺纹孔25靠近限位板12的一端时,可使紧固螺栓因限位板12的抵挡限位而止动,从而可使制件侧连接单元2沿远离限位板12的方向脱出台架侧连接单元1,进而实现两者的分离。
此外,本实施例中制件侧连接单元2除了为上述的结构,其还可为图7中所示的,使得制件侧连接单元2中本体21具有较大的径向尺寸,由此可用于连接不同结构尺寸的制件。
本台架转接装置在使用时,先利用台架连接孔13将台架侧连接单元1固定于台架上,然后将制件侧连接单元2卡装于台架侧连接单元上,再使紧固螺栓穿过第二通孔24后与第二螺纹孔16紧固,以使制件侧连接单元2定位于台架侧单元上,再利用紧固螺栓实现第一通孔17与第一螺纹孔26之间的紧固配合,即可完成制件侧连接单元2与台架侧连接单元1之间的连接,然后可将电机连接于制件侧连接单元2上进行测试。
当制件测试完毕后,拆除各连接用的紧固螺丝,然后将紧固螺栓顺时针旋进第三螺纹孔25中,并利用限位板12的抵挡限位,便可使制件侧连接单元2从台架侧连接单元1上脱出,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分离。当制件结构尺寸不同时,将对应于该制件的不同的制件侧连接单元2固定到台架侧连接单元1上即可,无需拆卸及重新设计台架侧连接单元1,从而能够降低安装时间及制造成本,也可使台架侧连接单元1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而提高台架转接装置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