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52165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缓冲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缓冲器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缓冲器使用于车辆、设备、构造物等。通常,这样的缓冲器具备:缸体,其在内部封入有工作流体;活塞,其滑动接触于缸体的内周面并将缸体内划分成两个室;活塞杆,其一端部连结于活塞而另一端侧延伸到缸体外;流路,其用于将两个室之间连通;以及阻尼力产生部件,其用于对通过流路的工作流体施加阻力。
[0003]例如,作为使用于车辆的缓冲器,缸体连结于作为被减振对象的车体侧和作为振动输入部的车轮侧中的一者,并且活塞杆连结于车体侧和车轮侧的另一者。在这样的缓冲器中,由于输入振动,活塞在缸体内移动,被活塞加压的一室的工作流体通过流路向另一室移动。因而,缓冲器能够产生由于阻尼力产生构件的阻力而形成的阻尼力,从而抑制振动。
[0004]在日本JP04 — 97133U中所公开的缓冲器具备:活塞,其为用于划分出两个室的阀盘;流路,其形成于活塞且用于将两个室之间连通;环板状的叶片阀,其层叠于活塞且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堵塞流路的出口,该环板状的叶片阀为多片;以及内侧叶片阀和外侧叶片阀,其配置于所述环板状的叶片阀的大致中间。在日本JP04 — 97133U公开的缓冲器中,叶片阀、内侧叶片阀以及外侧叶片阀作为对通过流路的工作流体施加阻力的阻尼力产生部件。
[0005]另外,外侧叶片阀配置于内侧叶片阀的外周,并且形成得比内侧叶片阀厚。因此,在日本JP04 — 97133U公开的缓冲器中,通过对层叠于比外侧叶片阀靠活塞相反侧的叶片阀施加初始挠曲,从而将叶片阀的开阀压设定得较高,并且在活塞速度处于中高速区域的情况下,能够产生较大的阻尼力。

【发明内容】

[0006]对于这样的缓冲器,存在不对叶片阀施加初始挠曲而欲将活塞速度处于中高速区域时的阻尼力增大这样的要求。这种情况下,能够考虑增加叶片阀的层叠片数的方法,但缓冲器组装变得复杂,并且作为被层叠起来的叶片阀整体的轴向长度变长。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无法使用用于保持在上述那样的缓冲器中使用了的活塞和叶片阀的活塞杆。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器,该缓冲器能够不对叶片阀施加初始挠曲就能够使活塞速度处于中高速区域时的阻尼力增大,并能够抑制叶片阀整体的轴向长度变长。
[0008]根据本发明的某方式,提供一种缓冲器,其具备:阀盘,其划分出两个室;流路,其形成于阀盘且将两个室之间连通;以及多片的环板状的叶片阀,其层叠于阀盘且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堵塞流路的出口,层叠于阀盘的最末尾的叶片阀具备加强筋,该加强筋自一平面沿轴向突出,并且该加强筋的背面侧凹陷。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活塞部的纵剖视图。
[0010]图2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最末尾的伸侧的叶片阀的俯视图。
[0011]图2B是图2A的Zl — Zl线剖切部截面图。
[0012]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器中的形成于最末尾的伸侧的叶片阀的加强筋的第一变形例的俯视图。
[0013]图3B是图3A的Z2 — Z2线剖切部截面图。
[0014]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器中的形成于最末尾的伸侧的叶片阀的加强筋的第二变形例的俯视图。
[0015]图4B是图4A的Z4 — Z4线剖切部截面图。
[0016]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器中的形成于最末尾的伸侧的叶片阀的加强筋的第三变形例的俯视图。
[0017]图5B是图5A的Z5 — Z5线剖切部截面图。
[0018]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器中的形成于最末尾的伸侧的叶片阀的加强筋的第四变形例的俯视图。
[0019]图6B是图6A的Z3 — Z3线剖切部截面图。
[0020]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器中的形成于最末尾的伸侧的叶片阀的加强筋的第五变形例的俯视图。
[0021]图7B是表示图7A的Z6 — Z6线剖切部截面的一例子。
[0022]图7C是表示图7A的Z6 — Z6线剖切部截面的另一例子。
[0023]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器中的形成于最末尾的伸侧的叶片阀的加强筋的第六变形例的俯视图。
[0024]图8B是表示图8A的Z7 — Z7线剖切部截面的一例子。
[0025]图8C是表示图8A的Z7 — Z7线剖切部截面的另一例子。
[0026]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器中的形成于最末尾的伸侧的叶片阀的加强筋的第七变形例的俯视图。
[0027]图9B是表示图9A的Z8 — Z8线剖切部截面的一例子。
[0028]图9C是表示图9A的Z8 — Z8线剖切部截面的另一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所有图中标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或相对应的部件。
[0030]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缓冲器S具备:活塞I (阀盘),其用于划分出伸侧室LI和压侧室L2(两个室);伸侧的流路(流路)10,其形成于活塞I且将伸侧室LI和压侧室L2之间连通;以及多片环板状的伸侧的叶片阀(叶片阀)2a?2c,其层叠于活塞I且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堵塞伸侧的流路10的出口。
[0031]层叠于活塞(阀盘)I的最末尾的伸侧的叶片阀(叶片阀)2c具备加强筋3A,该加强筋3A自一平面沿轴向突出而该加强筋3A的背面侧凹陷。也就是说,在层叠于活塞I的伸侧的叶片阀中的离活塞I最远地层叠的叶片阀2c具有加强筋3A。如图1所示,加强筋3A以其活塞侧(阀盘侧)凹陷并且向与活塞相反的一侧即活塞相反侧(阀盘相反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0032]以下,进行详细说明,缓冲器S为安装于汽车的车体和车轮之间的直立式的单筒式液压缓冲器,容纳作为工作流体的油、水、水溶液等液体。由于缓冲器S的构成是周知的,因此不进行详细地图示,但缓冲器S具备:缸体4,其连结于车轮侧;活塞1,其与缸体4的内周面滑动接触;活塞杆5,其一端部利用螺母N连结于活塞I并且另一端部侧延伸到缸体4外并连结于车体侧;环状的杆引导件(未图示),其固定于缸体4的车体侧开口端部;自由活塞(未图示),其与缸体4的靠活塞杆相反侧的内周面滑动接触;以及底盖(未图示),其堵塞缸体4的车轮侧开口。
[0033]活塞杆5贯通杆引导件的轴心部,该活塞杆5被引导件轴支承为在轴向上移动自如。在杆引导件的内周固定有与活塞杆5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环状的密封件。杆引导件和缸体4之间被该密封件填塞。
[0034]在缸体4内,在杆引导件和自由活塞之间容纳有工作流体而形成液室L。在缸体4内,在自由活塞和底盖之间封入气体而形成气室(未图示)。液室L被活塞I划分成两个室。在两个室中,活塞杆侧(图1中上侧)的室为伸侧室LI,与活塞杆相反的一侧即活塞杆相反侧(图1中下侧)的室为压侧室L2。
[0035]活塞杆5从缸体4退出时,也就是说在缓冲器S伸长时,由于缸体内容积增加对应于退出了的活塞杆体积的量,因此自由活塞向车体侧移动而气室的容积扩大。活塞杆5进入到缸体4内时,也就是说在缓冲器S压缩时,由于缸体内容积减少对应于进入了的活塞杆体积的量,因此自由活塞向车轮侧移动而气室的容积缩小。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未图示的气室补偿相当于在缓冲器S伸缩时进入缸体内的活塞杆的体积的量的缸体内容积变化和从缸体内退出的活塞杆的体积的量的缸体内容积变化。
[0036]与缸体4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活塞I为阀盘,该阀盘用于划分出作为两个室的伸侧室LI和压侧室L2。在活塞I形成有用于将伸侧室LI和压侧室L2之间连通的伸侧的流路10和压侧的流路14。活塞I在伸侧室侧(图1中上侧)形成有与伸侧的流路10的始端相连的开口窗13、与压侧的流路14的终端相连的窗15、围着窗15的外周且划分出窗15和开口窗13的阀座16。活塞I在压侧室侧(图1中下侧)形成有与压侧的流路14的始端相连的开口窗17、与伸侧的流路10的终端相连的窗11、围着窗11的外周且划分出窗11和开口窗17的阀座12。
[0037]与伸侧的流路10相连的伸侧室侧的开口窗13在伸侧室LI开口,该开口窗13将伸侧室LI和伸侧的流路10之间始终连通。另一方面,与压侧的流路14相连的压侧室侧的开口窗17在压侧室L2开口,该开口窗17将压侧室L2和压侧的流路14之间始终连通。
[0038]在活塞I的压侧室侧和伸侧室侧各层叠有多片环板状的叶片阀2a?2c、7a?7c。层叠于活塞I的压侧室侧的叶片阀为伸侧的叶片阀2a?2c。层叠于活塞I的伸侧室侧的叶片阀为压侧的叶片阀7a?7c。图1中表示的是设有三片伸侧的叶片阀2a?2c和三片压侧的叶片阀7a?7c的状态,但叶片阀的层叠片数能够适当地进行改变。
[0039]图1是表示如下状态:伸侧的叶片阀2a?2c中的位于最靠近活塞侧的位置的第一片叶片阀2a的外周部落座于阀座12的状态和压侧的叶片阀7a?7c中的位于最靠近活塞侧的位置的第一片叶片阀7a的外周部落座于阀座16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伸侧的叶片阀2a?2c堵塞伸侧的流路10的出口,压侧的叶片阀7a?7c堵塞压侧的流路14的出口。当伸侧室LI的压力超过压侧室L2的压力而使两个室的压差达到开阀压时,伸侧的叶片阀2a?2c的外周部向活塞相反侧挠曲,第一片伸侧的叶片阀2a离开阀座12而打开伸侧的流路10。相反地,当压侧室L2的压力超过伸侧室LI的压力并使两个室的压差达到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