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联动分流功能的恒温恒流阀芯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193142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联动分流功能的恒温恒流阀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带联动分流功能的恒温恒流阀芯。



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恒温阀芯是通过改变冷水和热水的进水比例而调节出水问题,因此,在调节温度的同时,必然带来热水和冷水进水流量的改变,从而使得所述恒温阀芯无法出水恒温的条件下,保持进水流量的恒定。

此外,现有的恒温阀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存在手轮调节到最热端,出水温度调不高问题,而且现有的恒温阀芯还可能在冷热水压力差大时出水温度超出标准范围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带联动分流功能的恒温恒流阀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的问题,并提供一种带联动分流功能的恒温恒流阀芯。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联动分流功能的恒温恒流阀芯包括阀芯外壳、感温活塞组件、阀芯底座和分流组件,所述阀芯外壳、所述阀芯底座和所述分流组件依次连接,并在内部共同形成混合水通道,所述感温活塞组件收容于所述混合水通道内,且所述感温活塞组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分流组件;所述阀芯外壳和所述感温活塞组件之间形成有冷水进水间隙;所述阀芯底座和所述感温活塞组件之间形成有热水进水间隙;所述分流组件和所述阀芯底座之间形成有热水分水间隙;热水从所述热水进水间隙分流形成第一路热水,并从所述热水分水间隙分流形成第二路热水;冷水从所述冷水进水间隙进入并与所述第一路热水在所述混合水通道内形成混合水;在工作时,所述感温活塞组件因温度变化产生收缩或伸张而移动,并推动所述分流组件移动,进而改变所述冷水进水间隙、所述热水进水间隙和所述热水分水间隙的间隔宽度,从而控制冷水和所述第一路热水的进水比例获得具有设定温度的混合水,且所述热水进水间隙和热水分水间隙的间隔宽度之和保持不变,从而控制所述第一路热水和所述第二路热水的进水量之和保持不变。

优选地,所述阀芯外壳设有冷水进口,所述冷水进口与所述冷水进水间隙相连通;所述阀芯外壳设有热水进口,所述热水进口与所述热水进水间隙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感温活塞组件包括感温棒和活塞件,所述活塞件套设并固定于所述感温棒的外侧,且所述活塞件通过弹簧件与所述阀芯底座抵接设置;在所述阀芯外壳和所述阀芯底座的连接处形成有活塞收容槽,所述活塞件收容于所述活塞收容槽内,并与所述阀芯外壳之间形成所述冷水进水间隙,并与所述阀芯底座之间形成所述热水进水间隙。

优选地,还包括收容于所述阀芯外壳内的安全弹簧组件,所述感温棒的一端抵接所述安全弹簧组件,另一端抵接所述分流组件。

优选地,还包括旋转调节阀杆,所述旋转调节阀杆伸入所述阀芯外壳内,并与所述阀芯外壳卡接设置,且所述旋转调节阀杆与所述安全弹簧组件抵接以调节所述感温活塞组件的移动。

优选地,所述活塞件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软胶密封垫片,从而在所述冷水进水间隙和所述热水进水间隙内形成软胶密封。

优选地,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阀、分流阀套和弹性件,所述分流阀套套设于所述分流阀外侧,且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分流阀套和所述分流阀之间;所述分流阀套与所述阀芯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分流阀的一端通过弹性件抵接所述分流阀套,另一端抵接所述感温活塞组件,并与所述阀芯底座之间形成所述热水分水间隙。

优选地,在所述分流阀套和所述分流阀之间还设置有米型密封圈,在所述阀芯底座和所述分流阀之间还设置有Y型密封圈,所述Y型密封圈和所述米型密封圈分别实现所述阀芯底座和所述分流阀套与所述分流阀之间的密封,并减少所述分流阀的滑动摩擦力。

优选地,所述分流阀套设有热水分水出口,所述分流阀的外侧设有分水通道,所述热水分水间隙、所述水通道和所述热水分水出口依次连通。

优选地,所述分流阀朝向所述阀芯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二软胶密封垫片,从而在所述热水分水间隙内形成软胶密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恒温恒流阀芯的有益效果如下:

1、在所述恒温恒流阀芯内,所述阀芯底座和所述感温活塞组件之间形成有热水进水间隙,所述分流组件和所述阀芯底座之间形成有热水分水间隙,所述热水进水间隙和热水分水间隙的间隔宽度之和保持不变,不随所述感温活塞组件的移动而改变,从而可以控制所述第一路热水和所述第二路热水的进水量之和保持不变,进而实现热水总流量不随出水温度改变而保持恒定的效果;

2、在所述感温活塞组件内,所述感温棒由温度敏感材料制备而成,并可以通过感应混合水温度而产生膨胀伸张或冷凝收缩,进而带动所述活塞件前后移动,进而实现所述恒温恒流阀芯的温控功能;

3、在所述恒温恒流阀芯内,所述感温棒的一端抵接所述安全弹簧组件,且所述活塞件通过弹簧件与所述阀芯底座抵接设置,从而使得所述活塞件可以通过弹簧力来调节所述活塞件的运动,提高了所述活塞件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4、在所述恒温恒流阀芯内,通过所述旋转调节阀杆与所述安全弹簧组件抵接以调节所述感温活塞组件的移动,从而可以通过所述旋转调节阀杆调节所述恒温恒流阀芯的最高出水温度和最低出水温度;

5、所述分流阀朝向所述阀芯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二软胶密封垫片,从而在所述热水分水间隙内形成软胶密封,进而在所述分流阀和所述阀芯底座之间形成有效的密封,避免硬胶配合而产生水泄漏现象;

6、所述活塞件朝向所述阀芯外壳和所述阀芯底座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软胶密封垫片,从而在所述冷水进水间隙和所述热水进水间隙内形成软胶密封,从而在所述活塞件、所述阀芯外壳和所述阀芯底座之间形成有效的密封,避免硬胶配合而产生水泄漏现象;

7、在所述分流阀套和所述分流阀之间设置有米型密封圈和Y型密封圈,所述米型密封圈和所述Y型密封圈可以实现所述分流阀套和所述分流阀之间的密封,并减少所述分流阀的滑动摩擦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联动分流功能的恒温恒流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联动分流功能的恒温恒流阀芯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带联动分流功能的恒温恒流阀芯100包括阀芯外壳10、旋转调节阀杆20、安全弹簧组件30、感温活塞组件40、阀芯底座50和分流组件60。

其中,所述旋转调节阀杆20伸入所述阀芯外壳10内,并与所述阀芯外壳10卡接设置,所述安全弹簧组件30收容于所述阀芯外壳10内,且所述旋转调节阀杆20抵接所述安全弹簧组件30。

所述阀芯外壳10、所述阀芯底座50和所述分流组件60依次连接,并在内部共同形成混合水通道(未标示),所述感温活塞组件40收容于所述混合水通道内,且所述感温活塞组件40的一端抵接所述安全弹簧组件30,另一端抵接所述分流组件60。

所述阀芯外壳10整体为空心圆柱体结构,且所述阀芯外壳10上设有冷水进口11和热水进口12。热水从所述热水进口12分流形成第一路热水;冷水从所述冷水进口11进入所述阀芯外壳10内的混合水通道,所述第一路热水从所述热水进口12进入所述阀芯外壳10内的混合水通道,从而所述冷水和所述第一路热水在所述混合水通道内形成混合水。

所述旋转调节阀杆20部分伸入所述阀芯外壳10的一端,并与所述安全弹簧组件30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旋转调节阀杆20通过螺纹啮合的方式与所述安全弹簧组件3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全弹簧组件30的内部设有弹簧(未标示),所述安全弹簧组件30通过弹簧抵接所述感温活塞组件4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旋转所述旋转调节阀杆20而带动所述安全弹簧组件30移动,并进而调节所述感温活塞组件40的移动。

所述感温活塞组件40包括感温棒41和活塞件42,所述活塞件42套设并固定于所述感温棒41的外侧。所述感温棒41由温度敏感材料制备而成,并可以通过感应混合水温度而产生膨胀伸张或冷凝收缩,进而带动所述活塞件42前后移动。

所述阀芯底座50整体为空心圆柱结构,且所述阀芯底座50与所述阀芯外壳10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在所述感温活塞组件40和所述阀芯底座50之间还设置有弹簧件51,所述弹簧件51一端抵接所述阀芯底座50,另一端抵接所述活塞件42,即所述活塞件42通过所述弹簧件51与所述阀芯底座50抵接设置。

其中,在所述阀芯外壳10和所述阀芯底座50的连接处形成有活塞收容槽110,所述活塞件42收容于所述活塞收容槽110内。在所述活塞收容槽110内,所述活塞件42与所述阀芯外壳10之间形成所述冷水进水间隙101,并与所述阀芯底座50之间形成所述热水进水间隙10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水进水间隙101与所述阀芯外壳10的冷水进口11相连通,所述热水进水间隙102与所述阀芯外壳10的热水进口12相连通。也就是说,热水从所述热水进水间隙102分流形成第一路热水,且冷水从所述冷水进水间隙101进入并与所述第一路热水在所述混合水通道内形成混合水。

为了在所述活塞件42分别与所述阀芯外壳10和所述阀芯底座50之间形成有效的密封,避免硬胶配合而产生水泄漏现象,所述活塞件42朝向所述阀芯外壳10和所述阀芯底座50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软胶密封垫片70,从而在所述冷水进水间隙101和所述热水进水间隙102内形成软胶密封。

所述分流组件60包括分流阀61、分流阀套62和弹性件63,所述分流阀套62套设于所述分流阀61外侧,且所述弹性件63设于所述分流阀61和所述分流阀套62之间。其中,所述分流阀套62与所述阀芯底座50固定连接,所述分流阀61的一端通过弹性件63抵接所述分流阀套62,另一端抵接所述感温活塞组件40,并与所述阀芯底座61之间形成所述热水分水间隙103。优选地,所述弹性件63是弹簧。在本实施例中,热水从所述热水分水间隙103分流形成第二路热水。

具体的,所述分流阀61通过一调节螺母120抵接所述感温活塞组件40的感温棒41,所述调节螺母120固定在所述分流阀61。也就是说,当所述感温活塞组件40的感温棒41感应混合水温度而产生膨胀伸张或冷凝收缩时,也通过所述调节螺母120带动所述分流阀61在所述分流阀套62内移动。

为了在所述分流阀61和所述阀芯底座50之间形成有效的密封,避免硬胶配合而产生水泄漏现象,所述分流阀61朝向所述阀芯底座50的一端设有第二软胶密封垫片80,从而在所述热水分水间隙103内形成软胶密封。

而且,为了实现所述阀芯底座50和所述分流阀套62与所述分流阀61之间的密封,并减少所述分流阀61的滑动摩擦力,在所述分流阀套62和所述分流阀61之间还设置有米型密封圈130,在所述阀芯底座50和所述分流阀61之间还设置有Y型密封圈14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阀套62设有热水分水出口621,所述分流阀61的外侧设有分水通道611,所述热水分水间隙103、所述分水通道611和所述热水分水出口621依次连通,从而将所述第二路热水通过所述分流组件60从所述恒温恒流阀芯100内引导出去。

应当理解,在所述恒温恒流阀芯100中,对所述冷水进水间隙101、所述热水进水间隙102和所述热水分水间隙103而言,如果其间隙宽度越大,则其能够允许通过的水流量就会越大;如果其间隙宽度越小,则其能够允许通过的水流量就会越小,因此,可以通过调节三个间隙的间隙宽度来调节冷水和热水的水流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冷水进水间隙101、所述热水进水间隙102和所述热水分水间隙103的间隙宽度,是指间隙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垂直长度。

当所述恒温恒流阀芯100工作时,所述感温活塞组件40的感温棒41因温度变化产生收缩或伸张而移动,不仅带动所述活塞件42在所述活塞收容槽110内移动,还通过所述调节螺母120带动所述分流阀61在所述分流阀套62内移动;

所述感温棒41同时带动所述活塞件42和所述分流阀61沿相同的方向移动,所述活塞件42在所述活塞收容槽110内移动而改变所述冷水进水间隙101和所述热水进水间隙102的间隙宽度,所述分流阀61在所述分流阀套62内移动而改变所述热水分水间隙103的间隙宽度;

其中,如果所述冷水进水间隙101的间隙宽度变小,则所述热水进水间隙102的间隙宽度变大;如果所述冷水进水间隙101的间隙宽度变大,则所述热水进水间隙102的间隙宽度变小,因此,控制冷水和所述第一路热水的进水比例获得具有设定温度的混合水,实现恒温出水的效果;

而且,当所述活塞件42远离所述阀芯底座50移动时,所述分流阀61朝向所述阀芯底座50移动;当所述活塞件42朝向所述阀芯底座50移动时,所述分流阀61远离所述阀芯底座50移动;

因此,所述热水进水间隙102和所述热水分水间隙103的间隙宽度变化相反,且所述热水进水间隙和热水分水间隙的间隔宽度之和保持不变,从而控制所述第一路热水和所述第二路热水的进水量之和保持不变,实现热水总流量不随出水温度改变而保持恒定的效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恒温恒流阀芯的有益效果如下:

1、在所述恒温恒流阀芯内,所述阀芯底座和所述感温活塞组件之间形成有热水进水间隙,所述分流组件和所述阀芯底座之间形成有热水分水间隙,所述热水进水间隙和热水分水间隙的间隔宽度之和保持不变,不随所述感温活塞组件的移动而改变,从而可以控制所述第一路热水和所述第二路热水的进水量之和保持不变,进而实现热水总流量不随出水温度改变而保持恒定的效果;

2、在所述感温活塞组件内,所述感温棒由温度敏感材料制备而成,并可以通过感应混合水温度而产生膨胀伸张或冷凝收缩,进而带动所述活塞件前后移动,进而实现所述恒温恒流阀芯的温控功能;

3、在所述恒温恒流阀芯内,所述感温棒的一端抵接所述安全弹簧组件,且所述活塞件通过弹簧件与所述阀芯底座抵接设置,从而使得所述活塞件可以通过弹簧力来调节所述活塞件的运动,提高了所述活塞件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4、在所述恒温恒流阀芯内,通过所述旋转调节阀杆与所述安全弹簧组件抵接以调节所述感温活塞组件的移动,从而可以通过所述旋转调节阀杆调节所述恒温恒流阀芯的最高出水温度和最低出水温度;

5、所述分流阀朝向所述阀芯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二软胶密封垫片,从而在所述热水分水间隙内形成软胶密封,进而在所述分流阀和所述阀芯底座之间形成有效的密封,避免硬胶配合而产生水泄漏现象;

6、所述活塞件朝向所述阀芯外壳和所述阀芯底座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软胶密封垫片,从而在所述冷水进水间隙和所述热水进水间隙内形成软胶密封,从而在所述活塞件、所述阀芯外壳和所述阀芯底座之间形成有效的密封,避免硬胶配合而产生水泄漏现象;

7、在所述分流阀套和所述分流阀之间设置有米型密封圈和Y型密封圈,所述米型密封圈和所述Y型密封圈可以实现所述分流阀套和所述分流阀之间的密封,并减少所述分流阀的滑动摩擦力。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