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U型螺栓功能的连接装置,属于连接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车吊底盘与上装吊机连接多为U型螺栓及双头螺栓连接形式,但是针对双驱动桥中的二桥,U型螺栓底部与板簧限位装置在车辆满载或桥跳动时会出现碰撞干涉,动挠度小,使车辆舒适性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U型螺栓功能的连接装置,减小连接螺栓底部与板簧限位装置的距离,增加动挠度,避免其相互碰撞。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具有U型螺栓功能的连接装置,包括U型连接板、对称设置在U型连接板上端的两连接件;
所述U型连接板的两侧采用上宽下窄结构,两侧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U型连接板内通过两竖内边、一横内边形成U型腔;
所述连接件截面为直角三角形,连接件的一直角边与U型连接板顶边长度相同,且两者相接,连接件的另一直角边与U型连接板的竖内边处于同一平面。
作为改进,所述U型连接板包括U型板本体、设置在U型板本体上的加强板一和顶板,所述加强板一设置在U型板本体一侧,顶板设置在加强板一和U型板本体顶端,所述顶板上开有螺纹下孔;
所述连接件包括呈L形的连接板、设置在连接板上的加强板二,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为底板,所述底板上开有与下孔配合的上孔,所述连接板的侧边上开有若干通孔。
作为改进,两连接件上的通孔相对设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每个连接件上设有三个通孔,且三通孔间呈等边三角形布置。
作为改进,所述下孔、上孔22的孔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将U型螺栓改为双头螺栓连接,螺栓U型部分由U型连接板替代,有效缩小连接件与板簧限位装置间Z向距离,解决了设计车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动态干涉问题,同时此连接方式比U型螺栓连接方式安装方便、快捷,结构形式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U型连接板,11、加强板一,12、顶板,2、连接件,21、加强板二,22、上孔,23、通孔,24、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具有U型螺栓功能的连接装置,包括U型连接板1、对称设置在U型连接板1上端的两连接件2;
所述U型连接板1的两侧采用上宽下窄结构,两侧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U型连接板1内通过两竖内边、一横内边形成U型腔;
所述连接件2截面为直角三角形,连接件2的一直角边与U型连接板1顶边长度相同,且两者相接,连接件2的另一直角边与U型连接板1的竖内边处于同一平面。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U型连接板1包括U型板本体、设置在U型板本体上的加强板一11和顶板12,所述加强板一11设置在U型板本体一侧,顶板12设置在加强板一11和U型板本体顶端,所述顶板12上开有螺纹下孔;
所述连接件2包括呈L形的连接板、设置在连接板上的加强板二21,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为底板24,所述底板24上开有与下孔配合的上孔22,所述连接板的侧边上开有若干通孔23。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两连接件2上的通孔23相对设置,结构设计合理,安装使用方便。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每个连接件2上设有三个通孔,且三通孔间呈等边三角形布置。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下孔、上孔22的孔径相同,通过螺栓将U型连接板1与连接件2紧固更方便,且整体结构稳固性高。
使用时,通过双头螺栓将U型连接板1和上部连接件2通过螺母连接起来固定在车架上,U型连接板1内平面与车架下翼面贴合,上部连接件2分别和车架纵梁翼面及辅助连接板贴合,通过双头螺栓紧固车架与上装即可。采用U型连接板替代U型螺栓的U型部分,保证与车架下翼面可以很好贴合,比U型螺栓添加垫块再和车架连接方便且所占Z向空间较小。
本实用新型将U型螺栓改为双头螺栓连接,螺栓U型部分由U型连接板替代,有效缩小连接件与板簧限位装置间Z向距离,解决了设计车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动态干涉问题,同时此连接方式比U型螺栓连接方式安装方便、快捷,结构形式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