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钢管沉水的辅助下水装置。
[
背景技术:
]
在水源工程建设中,保证长距离大质量钢管在超深水域下沉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以现有钢管连接技术方法,基本上均采用螺栓刚性连接,连接拆卸潜水员水下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隔舱进气排水操作复杂,施工难度大;下沉到位后吊装危险性较大。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的用于钢管沉水的辅助下水装置,包括钢管、钢浮筒、钢丝绳,所述的钢管两端焊接有盲板,所述的钢浮筒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钢浮筒对称布置在钢管两侧,在钢管顶部设有浮筒固定点,浮筒固定点处设有吊耳,所述的钢浮筒上设有浮筒吊点和浮筒拆卸吊点,浮筒吊点和浮筒拆卸吊点处设有卡环,所述的钢丝绳一端通过卡环固定在浮筒吊点处,钢丝绳另一端绕钢管一周后固定在钢管的吊耳上。
所述的钢管顶部共设有四个浮筒固定点,每个浮筒固定点设有4个吊耳,所述的钢浮筒上设有与4个浮筒固定点位置一一相对应的4个浮筒吊点。
所述的吊耳采用28mm厚钢板焊接而成,吊耳的两侧焊接有20mm厚的翼板。
所述的钢丝绳直径为43mm。
钢浮筒两端均设有一组进水/气阀门和排气阀门。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钢丝绳柔性反绑连接,水下拆卸简单能有效节约潜水员水下拆卸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本实用新型所采用钢浮筒结构简单,管道下沉到位后,钢浮筒满载吊装出水,大大增加安全系数。钢浮筒循环使用,有效节约施工成本。在水源工程建设中,保证长距离大质量钢管在超深水域下沉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本技术是为了提高长距离大质量钢管整体下沉的安全性,减少施工周期以及节约施工成本而对传统下水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最终保证长距离大质量钢管整体性安全快速下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沉管下沉浮筒加固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吊耳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俯视图;
图2(c)是图2(a)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浮筒钢丝绳固定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浮筒两端进水/气阀门和排气阀门示意图;
如图所示,图中:1.进水/气阀门 2.排气阀门 3.浮筒吊点 4.钢丝绳 5.钢管 6.钢浮筒 7.吊耳 8. 28mm厚钢板 9. 20mm厚翼板 10.预留孔 11.浮筒拆卸吊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钢管沉水的辅助下水装置,其利用钢丝绳柔性连接,减少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间,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节约成本,提高施工安全性。首先将钢管两端用盲板焊上,使其成为一个密封整体,然后浮运至施工区域后,在钢管均等4处两侧对称放置钢浮筒,钢浮筒采用直径Φ43mm钢丝绳反绑法柔性连接,最后利用自制门式浮吊船、钢浮筒辅助起吊下沉到位。柔性连接是指采用钢丝绳绕管道一周将钢浮筒与钢管反绑连接的方式。在钢浮筒两端分别对称放置一组排气阀门、一组进水/气阀门,下沉到位后,进水排气,吊装出水,循环使用。钢浮筒为由钢板焊接而成的圆形箱体,两端采用锅底型盲板封堵,盲板上设置进水、排气阀门。
在钢管上均等设立4个浮筒固定点,每个固定点分别通过钢丝绳柔性连接对称放置2个钢浮筒。通过钢浮筒自身浮力,分担管线下沉时门吊船所受重力。下沉到位后通过潜水员水下打开排气阀门与进水/气阀门,使其注水下沉至引水管两侧,此时钢丝绳不受力,潜水员下水解开钢丝绳与沉管吊耳连接处,然后由浮吊船吊装出水循环使用。
在钢管浮运至施工区域并与门式浮吊船临时固定后,在钢管露出水面上部设立浮筒固定点,共四点,每点四个吊点,均等布置。吊耳采用28mm厚钢板焊接而成,两侧加翼板,钢板与钢管使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双面满焊,如图1、图3所示。因钢管深水域下沉,连接处所受拉力较大,根据浮筒受力分析,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下选用Φ43mm钢丝绳作为柔性连接材料。钢丝绳一段用卡环与钢浮筒连接,另一端绕引水管一周用卡环固定在钢管吊点上。每个钢浮筒由两股钢丝绳固定。
钢管下沉就位后,由潜水员下水打开排气阀门与进水/气阀门,钢浮筒因内外气压差以及进水、排气阀门的高低差进水,进水完成后再由潜水员二次下水固定浮筒拆卸吊点并拆除柔连接吊点,整体起吊出水二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钢丝绳柔性连接对称布置钢管两侧,待钢管下沉时钢浮筒受力,这时钢丝绳柔性连接能够减少因浮筒受力不均产生的安全隐患。柔性连接可有效减少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间。另在钢浮筒上安装排气进水阀,可以使钢浮筒下沉就位后安全吊装出水并二次使用,减少安全隐患。采用钢浮筒辅助下沉,有效减轻长距离大质量钢管下沉重量,减少施工船只与设备使用数量,减少施工成本,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