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046382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滚动轴承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轴承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滚动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滚动轴承结构由轴承外圈、轴承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

滚动轴承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会有污物进入轴承间隙,导致轴承精度降低,达不到使用的精度要求,解决此类问题有两种,一种是更换新的轴承,一种是对轴承进行拆卸进行清洗。传统的拆卸方式分为敲击法、拉出法、推压法、热拆法,常用拆卸方式是先将加热至100℃左右的机油用油壶浇注在待拆的轴承上,待轴承圈受热膨胀后,即可用拉具将轴承内圈拉出,然后从保持架上拆出滚动体,最后轴承外圈与保持架分离。

轴承拆卸过程中,需将100℃左右的机油用油壶浇注在待拆的轴承上,在此过程中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另外需待轴承圈受热膨胀,膨胀的大小与时间有直接的关系,针对不同的轴承,膨胀量的大小并不相同,人为操作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轴承时间不易管控,受热时间过短,则膨胀量不够。若受热时间过长,则会导致膨胀量过大或机油冷却,加大了拆卸的难度。另外在拉出轴承内圈过程中,由于轴承表面布满机油,在拉出时极易导致工具打滑,从而导致轴承打伤。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滚动轴承结构,实现在清洗与更换过程中易于拆卸,避免产生轴承打伤碰伤的风险,对操作人员无较高技术要求,同时也降低了人员操作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快速的完成拆装的滚动轴承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滚动轴承结构,包括轴承内圈、轴承外圈组件以及装设在所述轴承内圈及所述轴承外圈组件之间的滚动体,所述轴承外圈组件包括上轴承外圈以及下轴承外圈,所述上轴承外圈与所述下轴承外圈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外圈组件以及轴承内圈之间设有保持架,所述滚动体嵌入在所述保持架中。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架上设有若干个环绕着所述轴承内圈的外周布置的圆形孔,所述滚动体嵌入所述圆形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内圈呈中空的圆柱体状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轴承外圈以及所述下轴承外圈分别呈中空的圆柱体状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轴承外圈以及下轴承外圈的内径大于所述轴承内圈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上轴承外圈设有至少一个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贯穿所述上轴承外圈的内端面以及外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连接件为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连接件的个数为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上轴承外圈设有三个上螺纹孔,所述下轴承外圈上设有三个分别与所述上螺纹孔对齐布置的下螺纹孔,所述螺纹连接件插设在所述上螺纹孔以及所述下螺纹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螺纹连接件把上轴承外圈与下轴承外圈连接,形成轴承外圈组件,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在清洗与更换过程中易于拆卸,只需取下螺纹连接件,即可拆卸,避免产生轴承打伤碰伤的风险,对操作人员无较高技术要求,同时也降低了人员操作的安全隐患,并且,可以根据轴承的大小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螺纹连接件连接,更换过程具有通用性,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滚动轴承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滚动轴承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轴承外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轴承外圈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下轴承外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下轴承外圈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6,提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滚动轴承结构,包括轴承内圈2、轴承外圈组件以及装设在轴承内圈2及轴承外圈组件之间的滚动体7,该滚动轴承结构将运动的轴承与轴承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魔草,该轴承内圈2与轴承相配合并与轴承一起转动,该轴承外圈组件与轴承座想配合,起到支撑作用,滚动体7均匀分布在该轴承内圈2与轴承外圈组件之间,起到滚动的作用。

轴承外圈组件包括上轴承外圈1以及下轴承外圈3,上轴承外圈1与下轴承外圈3通过螺纹连接件4连接。

当轴承需要拆卸时,先取出螺纹连接件4,可以把轴承外圈组件分解成上轴承外圈1以及下轴承外圈3,此时滚动体7可从轴承外圈组件以及轴承内圈2之间脱离。

滚动轴承结构,通过螺纹连接件4把上轴承外圈1与下轴承外圈3连接,形成轴承外圈组件,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在清洗与更换过程中易于拆卸,只需取下螺纹连接件4,即可拆卸,避免产生轴承打伤碰伤的风险,对操作人员无较高技术要求,同时也降低了人员操作的安全隐患,并且,可以根据轴承的大小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螺纹连接件4连接,更换过程具有通用性,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轴承外圈组件以及轴承内圈2之间设有保持架6,上述的滚动体7嵌入在保持架6中,在组装时,滚动体7装入保持架6中,该保持架6固定在轴承内圈2的外端,使滚动体7固定后,用螺纹连接件4将上轴承外圈1以及下轴承外圈3连接在保持架6的外端,最终组成滚动轴承;拆卸时,当先取出螺纹连接件4,可以把轴承外圈组件分解成上轴承外圈1以及下轴承外圈3,此时滚动体7可从保持架6上取下来,再将保持架6从轴承内圈2上脱离。

保持架6上设有若干个环绕着轴承内圈2的外周布置的圆形孔,滚动体7嵌入圆形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轴承内圈2呈中空的圆柱体状布置,其可由轴承合金、耐磨铸铁、铜基和铝基合金、滚动轴承钢等强度高、耐磨性好的材料制成。该轴承内圈2的内侧壁套设在所述轴承上,并与该轴承相配合并随着该轴承一起转动。

另外,所述上轴承外圈1以及下轴承外圈3分别呈中空的圆柱体状布置,上轴承外圈1以及下轴承外圈3可由轴承合金、耐磨铸铁、铜基和铝基合金、滚动轴承钢等强度高、耐磨性好的材料制成。

该上轴承外圈1以及下轴承外圈3的内径大于上述轴承内圈2的外径,上轴承外圈1以及下轴承外圈3的外侧壁分别装设在所述轴承座上。

在本实施例中,上轴承外圈1设有至少一个注油孔,该注油孔贯穿上轴承外圈1的内端面以及外端面。该注油孔注入润滑油,润滑油可以对滚动体7起到润滑作用,从而减少所述滚动体7之间,以及该滚动体7与所述轴承内圈2和轴承外圈组件之间的摩擦。加注润滑油之后,通过一螺丝来封闭该注油孔,以将润滑油保留在所述轴承内圈2和轴承外圈组件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该螺丝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封闭该注油孔,且该螺丝的弧度与所述上轴承外圈1的弧度相同,且该螺丝的端面与所述上轴承外圈1的内端面齐平,使得所述滚动体7可以在所述轴承内圈2和轴承外圈组件之间无障碍滚动。所述螺丝可由与上述轴承外圈相同的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滚动体7为形状、尺寸均匀统一的球体,其可由钢性材料制造而成,如轴承钢或结构钢。该滚动体7的球面弧度与上述轴承内圈2和轴承外圈组件的横截面的弧度相同,当该滚动体7装入轴承内圈2和轴承外圈组件之间时,使得该若干滚动体7均匀分布在轴承内圈2和轴承外圈组件之间,并与该轴承内圈2和轴承外圈组件之间无间隔滚动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螺纹连接件4为螺钉,螺纹连接件4的个数为三个,于其他实施例,上述的螺纹连接件4可以为螺栓等,且螺纹连接件4的个数可以4个以上。

上轴承外圈1设有三个上螺纹孔9,下轴承外圈3上设有三个分别与上螺纹孔9对齐布置的下螺纹孔8,螺纹连接件4插设在上螺纹孔9以及下螺纹孔8内。相邻的上螺纹孔9之间的夹角为120°。螺纹具有方便拆卸特点,在操作时不需要较高技术含量,同时组件具有可更换性和通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动轴承结构,通过螺纹连接件把上轴承外圈与下轴承外圈连接,形成轴承外圈组件,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在清洗与更换过程中易于拆卸,只需取下螺纹连接件,即可拆卸,避免产生轴承打伤碰伤的风险,对操作人员无较高技术要求,同时也降低了人员操作的安全隐患,并且,可以根据轴承的大小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螺纹连接件连接,更换过程具有通用性,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