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电磁阀。电磁阀是用于在各种技术领域及产品中控制流体的流动,其中包括设置在车辆内部的变速器。
背景技术:
在以下介绍的内容只是单纯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最近,对于自动控制变速器电磁阀,为了轻量及节省成本正在进行活跃的研究。
若对电磁阀施加电源,则通过电枢开关流路,其中通电过电磁场运行电枢。
该电磁阀的结构一般可包括:形成有压力接口、控制接口等的阀体;在阀体内直线移动的线轴;用于移动线轴的电枢;形成电磁场使线轴移动的线圈;形成线圈的电磁场为了形成磁路而提供的磁性部件。
一般地说,电枢可在形成在磁芯内部的运行腔室内进行往返移动,并且在运行腔室内部被空气或油等流体填充。
为了迅速控制流体的流动,根据电磁场的形成需要电枢迅速响应并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问题)
在电枢移动时,若流体在运行腔室内部空间中无法向电枢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侧空间迅速流动,则可能形成负压,因此电枢的迅速移动可受到阻碍。
为了防止运行腔室内中的该现象,需要连通运行腔室与该运行腔室外部的通气结构。
然后,对于该通气结构,需要将通气结构制作成使异物质通过通气结构难以流入运行腔室的结构。
即,通气结构应该形成使流体充分流通,以确保电枢迅速的响应性。另外,需要将通气结构形成异物质难以流入运行腔室内的结构。
本发明作为一实施例提供具有该通气结构的电磁阀。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磁阀包括通风通道,连通运行电枢的运行腔室的内/外部。
所述电磁阀可包括阀体、线圈、磁极铁芯、电枢及筒管。
阀体具有多个接口与分别连通所述多个接口的流路。
线圈通过供应电源生成电磁场,磁极铁芯形成电磁场的磁路,并在内部具有运行腔室。
然后,电枢设置在运行腔室,并通过电磁场进行直线移动。
筒管至少围绕磁极铁芯的一部分,并且可包括形成在圆筒形筒管体与筒管体两端的第一凸缘以及第二凸缘。
在筒管体外部缠绕线圈,而在内部插入设置磁极铁芯。
在筒管的第二凸缘形成连通运行腔室与筒管体的外部的贯通孔。
另一方面,在第一凸缘或第二凸缘的表面形成圆周方向的流路。圆周方向的流路与形成在第一凸缘或第二凸缘的贯通孔连接,并且可与以半径方向形成的半径方向流路连接。
在第一凸缘形成圆周方向流路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凸缘的贯通孔从筒管体的外部流入的流体,通过第一凸缘的圆周方向流路沿着圆周方向流动,之后经过半径方向流路排放到外壳外部。
(发明的效果)
有效防止外部异物质流入运行腔室,同时连通运行腔室的内部与外部,进而可确保电枢迅速的响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磁阀。
图2是示出设置在图1的电磁阀的筒管。
图3是示出对图2的筒管的面。
图4是示出另一实施例的筒管的面。
图5是示出运行腔室的流体向外壳外部排放的路径。
图6是示出流体沿着圆周方向流路流动的图面。
图7是示出磁极铁芯的另一实施例。
图8是示出在图7的磁极铁芯形成的流路结构的剖面。
图9是示出从运行腔室排放的流体沿着磁极铁芯流路流动的图面。
具体实施方法
以下,通过示例性的图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但是,这并没有要限定本发明的范围的意图。
在各个图面的构成要素附加参照符号时,对于相同构成要素,虽然显示在不同的图面上,但是应该留意尽可能具有相同符号。另外,在说明本发明时,对相关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使本发明的要点不清楚的情况下,省略对该相关公知结构或功能的详细说明。
另外,为了说明的明确性与便利性,可夸张示出在图面示出的构成要素的大小或形状等。另外,考虑到本发明的结构及作用,特别定义的用语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是要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磁阀。
参照图1进行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磁阀1的结构包括:阀体10、线圈20、磁极铁芯30、铁芯板30a、电枢40、外壳50及筒管60。
阀体10具有多个接口与连通多个接口的流路,而电枢40可沿着长度方向移动来开关流路。
磁极铁芯30起到帮助形成在线圈20中生成的电磁场的磁路的作用,并且设置在筒管60的内部。
磁极铁芯30内部具有运行腔室31,电枢40可直线移动地设置在运行腔室31内部。
铁芯板30a与磁极铁芯30相同可起到帮助形成在线圈20中生成的电磁场的磁路的作用。铁芯板30a具有与阀体10的凸缘相互接触的凸缘,并且插入结合于磁极铁芯。
线圈20缠绕于筒管60,并且通过施加电源产生电磁场。
外壳50围绕线圈20,并且相互结合阀体10的凸缘与铁芯板30a的凸缘以保持相互接触的状态。
筒管60配置在阀体10的一侧。筒管60的内部可以是圆筒形状,并且设置有磁极铁芯30。
为了吸收通过所述电枢40的移动发生的流体的体积变化,在筒管60的一面可形成流路,该流路一端与外部连通,而另一端则与运行腔室31连通。
流路可包括复杂弯曲的流路的形态。本发明实施例形成复杂的流路,不使包含在流路流动流体中的异物质流到运行腔室31内部。
图2是示出筒管的图面,参照图2对筒管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筒管60的结构包括筒管体61、第一凸缘62及第二凸缘63。
筒管体61外面缠绕上述线圈20,而在内部则形成中空部64来设置磁极铁芯30。
第一凸缘62与第二凸缘63分别配置在所述筒管体61的一端与另一端。即,第一凸缘62配置在筒管体61的上端,而第二凸缘63配置在筒管体61的下端。
第一凸缘62上面接触铁芯板30a的下面的同时与阀体10邻接配置。第二凸缘63与向着外壳50的轴方向的内面(底面)相互面对。
第一凸缘62与第二凸缘63之间可形成筒管外面流路74。筒管外面流路74可起到移动于第二凸缘63与第一凸缘62之间的流体的移动通道的作用。在此,如图2所示,根据实施例,筒管外面流路74可以是形成在筒管60的筒管体61外面的槽74,也可以是筒管60的筒管体61的外面与线圈20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缠绕的线圈20之间的间隙,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圆周方向的流路66可形成在所述第一凸缘62或者第二凸缘63的面65。即,圆周方向流路66可形成在第一凸缘62的面65。另外,圆周方向流路66可形成在第二凸缘63的面65。
圆周方向流路66沿着面65的圆周方向形成。
根据实施例,在所述面65形成阶梯,进而可形成所述流路66。在此,阶梯可意味着在所述面65以轴方向突出形成的部分与未突出的部分。在这情况下,根据实施例,铁芯板30a的凸缘下面与所述面65紧贴可,进而可形成所述流路66。
图3是示出形成在筒管60的面65的圆周方向流路66。参照图3,更加详细说明在第一凸缘62的面65形成的圆周方向流路66。
面65包括第一圆形突出部67与第二圆形突出部68。所述流路66可形成在所述第一圆形突出部67及第二68之间。第一圆形突出部67能够以轴方向突出形成。第二圆形突出部68与所述第一圆形突出部67相同也能够以轴方向突出形成。第一圆形突出部67与第二圆形突出部68以轴方向突出的程度可相同也可不同。第一圆形突出部67与第二圆形突出部68可同轴配置。第二圆形突出部68的直径可小于第一圆形突出部67的直径。第二圆形突出部68可与筒管60的中空部64邻接配置。第一圆形突出部67可形成在筒管60的第一或者第二凸缘62、63的边框。
所述流路66通过第一突出部69与第二突出部70使流体沿着圆周方向以之字形流动。
第一突出部69从所述第一圆形突出部67延长形成,第二突出部70从所述第二圆形突出部68延长形成。第一突出部69及第二突出部70从面向轴方向突出形成,并且突出的程度可相同也可不同。
所述第一突出部69从第一圆形突出部67向半径方向外侧延长形成,第二突出部70从第二圆形突出部68向半径方向内侧延长形成。第一突出部69与所述第二突出部70沿着圆周方向分别交替配置。
所述流路66将外部通道71以及内部通道72连通。外部通道71为,在电枢40向下方(图1中的右侧方向)移动时,曾沿着圆周方向流路66流动的流体沿着半径方向从面65排放的通道。
内部通道72与运行腔室31连通。即,电枢40向下方移动时,从运行腔室流到筒管体61外部的流体通过内部通道72流到第一凸缘62的上面。
外部通道71或者内部通道72可包括孔或者槽。在图3中,外部通道71形成向轴方向凹陷的槽形状,而内部通道72则形成孔形状。
图4是示出内部通道72的另一实施例。并且,参照图4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由凹槽73形成内部通道,并且第一凸缘62或者第二凸缘63的圆周面向半径方向内侧凹陷地形成在第一圆形突出部67或者第二圆形突出部68。在这一情况下,流体可通过凹槽73与通过外壳50内面形成的孔而移动。
图5是示出从连通运行腔室31与筒管60的第一通风通道及运行腔室31向外部排放流体的图面。在此,图5示出圆周方向流路66只形成在第一凸缘部62的情况。并且,参照图5进行详细说明。
磁极铁芯30具有通风通道32。通风通道32与所述流路66一同起到吸收因电枢40的移动而发生的流体的体积变化的作用。通风通道32的一端与设置有电枢40的运行腔室31连通,而另一端则通过筒管60与外部连通。
通风通道32包括第一通风通道33与第二通风通道34。第一通风通道33包括以轴方向的流路,第二通风通道34包括以半径方向的流路。
第一通风通道33的一端与筒管60连通。具体地说,第一通风通道33的一端与形成在筒管60的第二凸缘63的孔75连通。第一通风通道33的另一端与第二通风通道34的一端连通。然后,第二通风通道34的另一端与运行腔室31连通,运行腔室31是电枢40运行的空间。与此相同,为了连通到运行腔室31内部,磁极铁芯30可包括与图10的直线流路120相同的流路,对此将在之后进行说明。
从运行腔室31移动的流体依次通过第二通风通道34、第一通风通道33、孔75,之后通过形成在第一凸缘62与第二凸缘63之间的筒管外面流路74,从而可到达通向圆周方向流路66的内部通道72,其中孔75形成在筒管60的第二凸缘63。
另一方面,图6是示出流体通过圆周方向流路66的图面。
参照图5及图6,通过根据本实施例通气结构说明流体移动的路径。以图5为基准,若电枢40向右侧移动,则运行腔室31内部的流体依次通过第二通风通道34、第一通风通道33、第二凸缘63的孔75、筒管外面流路74及第一凸缘62的内部通道72、第一凸缘62的圆周方向流路66及第一凸缘62的外部通道71,从而可排放到外壳外部。在此,在流体通过所述流路66的情况下,因为该流路66复杂的形状,例如能够以矩形波(Square wave)的形状66a移动(参照图6)。
在本实施例中,外部通道71与内部通道72以中心轴为基准相互反方向配置,因此通过内部通道的流体以顺时针以及逆时针方向分别分开向外部通道71移动(参照图6)。
另外,根据实施例,外部通道71与电磁阀1的外部连通的通道可以是形成在阀体10与外壳50之间的间隙或者槽。
另一方面,若电枢40反方向移动,则运行腔室31中电枢40的右侧空间压力下降,并且流体从外部通过第一凸缘62的圆周方向流路66、筒管外面流路74、第二凸缘63、第一通风通道33以及第二通风通道34流到运行腔室31内部。在这一情况下,流入流体的路径长度长并且弯曲次数多,因此具有防止流入异物质的效果。尤其是,该结构因为复杂的流路66形状,可大幅度提高阻挡异物质的效果。
通过图7、8、9说明另一实施例的磁极铁芯。
在本实施例中,通风通道包括第一通风通道91与第二通风通道100。
第一通风通道91的一端与形成在筒管60的贯通孔75连通。然后,第一通风通道91的另一端与第二通风通道100连通。即,第一通风通道91起到连接第二通风通道100与形成在筒管60的流路的作用。
第二通风通道100的一端与第一通风通道91连通,另一端与设置电枢40的运行腔室连通。即,第二通风通道100连通第一通风通道91与运行腔室71。
第一通风通道91包括圆形贯通孔91,但是贯通孔的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四角形、多角形等。
对于第一通风通道91,能够以轴方向形成,但是也能够以从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形成,
第一通风通道91形成在从磁极铁芯30的最大值直径部末端(P)向半径方向内侧间隔距离(A)的位置。然后,磁极铁芯30包括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凸缘。第一通风通道91贯通所述凸缘的一面与另一面。
例如,在外壳50可形成设置接线端子的孔,该接线端子用于电气性连接线圈20与接触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风通道91的结构具有阻挡从形成在外壳50的孔等流入异物质的效果。
第二通风通道100包括第一直线流路92、第二直线流路120以及曲线流路110。第一直线流路92的一端与第一通风通道91连通,而另一端与曲线流路110连通。第二直线流路120的一端与设置电枢40的运行腔室连通,而另一端与第一直线流路92连通。然后,曲线流路110的一端与第一直线流路92连通,而另一端与第二直线流路120连通。
磁极铁芯30具有与外壳50的内面52a沿轴方向面对面接触的一面,可由所述外壳50的内面52a与所述磁极铁芯30的一面之间定义所述第一直线流路92、第二直线流路120及曲线流路110。在此,外壳50的内面52a意味着在外壳50中封闭部52的内面52a。
即,在磁极铁芯30的一面形成第一直线流路92以及第二直线流路120、曲线流路110,其中第一直线流路92形成凹槽形状,曲线流路110为由后述的斜角82、93形成的槽,除此以外的部分与外壳50的内面52a以轴方向面对面地紧贴。因此,在除了槽以外的部分不形成流路,通过槽与外壳50的内面52a形成第一直线流路92、第二直线流路120及曲线流路110,其中该槽形成第一直线流路92、第二直线流路120及曲线流路110。
更详细说明第二通风通道100,第一直线流路92包括以从内面52a远离的方向在磁极铁芯30的一面形成凹陷的阶梯的部分92。然后,在形成所述阶梯的部分92连接第一通风通道91的另一端。即,在形成所述阶梯的部分92形成上述的贯通孔91。
如上所述,通过如上述形成阶梯的部分92与外壳50的封闭部52的内面52a提供第一直线流路92。
形成阶梯的部分92在磁极铁芯30的一面中形成在从最外角向半径方向内侧间隔距离(B)的位置。
从运行腔室排放移动于第一直线流路92的流体不移动至磁极铁芯30的最外廓,而是在途中转换方向流到第一通风通道91。
在磁极铁芯30的一面中除了形成阶梯的部分92以外的其余部分与外壳50的封闭部52的内面52a紧贴,以至于不存在流体能够移动的间隙。因此,流体可移动于第一直线流路92,并且不移动至磁极铁芯30的最外廓,而是在这之前流动到在形成有阶梯的部分92的配置的贯通孔91,其中由形成阶梯的部分92与封闭部52的内面52a形成第一直线流路92。
具有形成有磁极铁芯30的阶梯的部分92的结构具有阻挡通过形成在外壳50的封闭部52的各种孔流到内部的异物质。
曲线流路110沿着圆周方向形成在磁极铁芯30的一面。曲线流路110可形成在从形成有磁极铁芯30的第一通风通道91的位置向半径方向内侧间隔距离(C)的位置。即。在磁极铁芯30的一面从磁极铁芯30的最外廓逐渐向半径方向内侧间隔距离地依次设置有第一通风通道91与曲线流路110,在第一通风通道91与曲线流路110之间形成第一直线流路92,在曲线流路110与运行腔室之间可形成第二直线流路120。
在本实施例中,磁极铁芯30是由铁芯80与磁级90结合而成,在这一情况下,第二直线流路120沿着半径方向形成在铁芯80的一面。然后,第一直线流路92当然也沿着半径方向形成在磁级90的一面。
如图8所示,由斜角82、93形成曲线流路110,该斜角82、93分别形成在铁芯80与磁级90相互邻接的角落。即,铁芯80的一面与内周面连接的角落部分形成斜角82,在磁级90的一面与外周面连接的角落部分形成另一个斜角93。曲线流路110形成由形成在铁芯80的斜角82、形成在磁级90的斜角93与外壳50的内面52a围绕的结构。
图9示出流体移动的路径。
若电枢40在运行腔室内中向外壳50的封闭部52侧移动,则运行腔室内部的流体依次通过第二直线流路120、曲线流路110、第一直线流路92、第一通风通道91及筒管60排放到外部。
另外,若电枢向从外壳50的封闭部52远离的方向移动,则运行腔室内的压力下降,并且流体从外部可依次通过筒管60、第一通风通道91、第一直线流路92、曲线流路110及第二直线流路120流到运行腔室内部。在这一情况下,在流体移动于曲线流路110时,根据实施例优选为移动至圆周长度长的流路。
为此,在曲线流路110的圆周长度短的流路可形成防流动凸起130以防止流体移动。在此,防流动凸起130可分别形成在铁芯80与磁级90相互面对的部分。如此延长设计流路的长度,进而可防止从外部流入异物质。
在图8中,铁芯80的末端角落以及磁级90的角落分别形成斜角82以及斜角93,而在这些角落中一部分不形成斜角82、93而是可配置防流动凸起130。
工业利用可能性
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电磁阀。电磁阀是用于在各种技术领域及产品中控制流体的流动,其中包括设置在车辆内部的变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