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送风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179630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离心式送风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特别是涉及作为换气、空调用途而具备涡形外壳的离心式送风机的构造。
【背景技术】
[0002]离心式送风机具备风路截面积在气流方向上具有规定的扩大率的涡形外壳,该离心式送风机在涡形外壳回收从叶轮吹出的空气的动压,并通过朝向吹出口逐渐扩大风路截面积而进行使动压向静压转换的静压恢复。因此,静压在送风机的吹出口附近最高。另一方面,以将送风机的吹出口与送风机内风路分隔的舌部为边界,基于涡形外壳的静压恢复效果在风路截面积狭窄的区域较小,因此静压降低。即,根据离心式送风机的结构,以舌部为边界而产生最大的内部压力差。
[0003]在吹出口附近流动的空气的静压较高,因此气流的一部分未被从吹出口向外部吹出,而是向静压低的送风机风路内产生逆流。特别是容易从送风机风路内通过叶轮的主板的背面侧(叶轮与涡形外壳之间的间隙)、并向气流较弱的驱动马达的轴中心方向逆流。另夕卜,与舌部壁面碰撞而分流的气流有时也同样向叶轮的主板的背面侧进入。
[0004]在作为现有技术的离心式送风机中,如图11所示,由于叶轮和与叶轮对置的涡形外壳底壁面之间的间隔相同,因此,向叶轮的主板背面侧逆流的气流的、空气流入的方向无法唯一地确定,而是变得不稳定。而且,如图12所示,向叶轮的主板背面侧进入的气流容易不从叶轮的主板的开口部通过,而是从叶轮的背面侧再次向送风机内风路流出。因此,空气流出的方向也无法唯一地确定,而是变得不稳定。
[0005]另外,在其他现有技术中,利用向上述的叶轮的主板背面侧进入的空气的气流,并精心设计了在叶轮的主板设置的开口部的位置以及尺寸形状,由此能够在叶轮的驱动马达周围形成空气的气流,从而能够实现对驱动马达进行冷却、且使得送风噪声降低的送风机的改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035号公报(参照权利要求1)
[0007]在具备涡形外壳的离心式送风机中,在吹出口附近流动的空气的静压较高,因此气流的一部分向叶轮的主板的背面侧进入。此时,在现有的离心式送风机中,由叶轮的主板与涡形外壳底壁面形成的间隙的形状相同,因此空气从叶轮整周的任意方向均向叶轮的主板背面侧进入。其结果,空气流入的方向无法唯一地确定,而是变得不稳定,气流的紊乱以及压力变动增大,从而有可能导致送风性能的降低或者噪声的增大、产生喘振(surging)之类的不良影响。另外,由于向叶轮的主板背面侧进入的空气有可能不在驱动马达的周围流动,而是从叶轮的主板的背面侧再次向送风机内风路流出,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点:无法充分获得基于空气气流的驱动马达的冷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现有的问题点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送风机,利用形状简单且廉价的单元对叶轮的主板背面侧的空气的气流进行整流,从而降低了气流的紊乱以及压力变动,并实现了送风噪声性能的提高。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送风机,使得空气容易向叶轮主板的表面侧(吸入口侧)流出,并进一步提高了驱动马达的冷却效果。
[0009]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送风机具备:涡形外壳;叶轮,其以环状对多个翼进行排列、且收纳于上述涡形外壳内;以及驱动马达,其对上述叶轮进行驱动,在与上述叶轮对置的上述涡形外壳底壁面设置有向上述叶轮侧突出的环状的鼓出部,在上述鼓出部的一部分形成有供气流流通的气流流入部。
[0010]本实用新型在供涡形外壳的吹出口侧的空气向叶轮的主板背面侧进入的流路中,在涡形外壳底壁面形成有气流流入部,由此使得向叶轮的主板背面侧进入的空气从吹出口侧朝向驱动马达的轴中心方向以流向唯一且稳定的方式流动,因此能够获得既能降低送风噪声又能进一步提高驱动马达的冷却效果的送风机。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离心式送风机的俯视图。
[0012]图2是从与旋转轴交叉的方向观察图1的离心式送风机的纵剖视图(X1- ‘XI)。
[0013]图3是从轴向观察图2的离心式送风机的横剖视图(Υ- ‘Y)。
[0014]图4是从轴向观察图2的离心式送风机的横剖视图(Z- ‘Z)。
[0015]图5是设置于涡形外壳底壁面的挡板的形状例。
[0016]图6是设置于涡形外壳底壁面的引导板的形状例。
[0017]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离心式送风机的俯视图。
[0018]图8是从与旋转轴交叉的方向观察图7的离心式送风机的纵剖视图(X2- ‘X2)。
[0019]图9是示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的送风性能的曲线图。
[0020]图10是示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的噪声性能的曲线图。
[0021]图11是现有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的横剖视图。
[0022]图12是现有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方式1.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离心式送风机的俯视图。
[0025]图2是从与旋转轴交叉的方向观察图1的离心式送风机的纵剖视图(X1- ‘XI)。
[0026]图3是从图2的离心式送风机的轴向观察的横剖视图(Υ- ‘Y)。
[0027]图4是同样从图2的离心式送风机的轴向观察的横剖视图(Z- ‘Z)。
[0028]图5是设置于涡形外壳底壁面的挡板的形状例。
[0029]图6是设置于涡形外壳底壁面的引导板的形状例。
[0030]如图1?图4所示,离心式送风机1构成为包括驱动马达2、叶轮3以及涡形外壳
4。叶轮3构成为包括设置有多个开口部5的主板6、多个翼7、以及加强用的环状部件8。另外,涡形外壳4具备风路截面积在气流方向上具有规定的扩大率的流路,并在上表面具备吸入口 9,且在侧面具备吹出口 10以及舌部11。
[0031]在涡形外壳4设置有环状的鼓出部4b,该鼓出部4b在与叶轮3对置的涡形外壳底壁面4a向叶轮3侧突出。如图2所示,在离心式送风机1中,叶轮3以能够借助驱动马达2而旋转的方式与涡形外壳4的鼓出部4b保持有规定的间隙。另外,如图4所示,在涡形外壳4的吹出口 10侧的鼓出部4b形成有能够供空气流通的凹部12。因此,鼓出部4b形成为通过凹部对环状的一部分进行切割而成的形状。
[0032]在该离心式送风机1中,若叶轮3旋转,则对于从叶轮3吹出的空气在风路截面积于气流方向上具有规定的扩大率的涡形外壳4的流路内回收动压,并伴随着朝向吹出口 10使动压向静压转换的静压恢复作用而将上述空气从吹出口 10吹出。因此,静压在离心式送风机1的吹出口 10侧最高。
[0033]另一方面,以将离心式送风机1的吹出口 10与送风机内风路分隔的舌部11为边界,基于涡形外壳4的静压恢复效果在风路截面积狭窄的区域较小,因此静压较低。S卩,根据离心式送风机1的结构,以舌部11为边界而产生最大的内部压力差。
[0034]于是,在吹出口 10附近流动的空气的静压较高,因此气流的一部分未被从吹出口10向外部吹出,而是向静压低的送风机风路内产生逆流。特别是容易从送风机风路内通过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侧(叶轮3与涡形外壳的鼓出部4b之间的间隙)而向气流较弱的驱动马达2的轴中心方向产生逆流。并且,与舌部11的壁面碰撞而分流的气流有时也同样向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侧进入。
[003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离心式送风机1以局部地扩大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与涡形外壳底壁面4a的鼓出部4b之间的间隙的方式,在涡形外壳底壁面4a的鼓出部4b设置有凹部12。因此,欲向叶轮3的背面6a侧(叶轮3与涡形外壳4之间的间隙)进入的空气的气流汇集于凹部12附近。
[0036]另外,在构造方面,如上所述那样具备涡形外壳4的离心式送风机1的静压在吹出口 10附近较高。因此,如图4所示,通过在离心式送风机1的吹出口 10的附近、且在涡形外壳底壁面4a的鼓出部4b设置凹部12,使得向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侧进入的气流容易进一步汇集于凹部12附近。凹部12发挥向叶轮3的背面6a侧进入的空气的气流的流入口的作用,从而具有唯一地确定空气流动的方向的功能。
[0037]S卩,稳定地形成如图2那样向叶轮3的主板6的背面6a侧进入的空气的逆流。该气流的一部分形成循环流A,该循环流A从吹出口 10侧朝向驱动马达2的轴中心方向流动,不久就从主板6的开口部5通过并向叶轮3的主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