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对旋轴流主通风机的稀油润滑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对旋轴流主通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用对旋轴流主通风机的稀油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对旋轴流主通风机是煤矿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主要通风机,其主风筒为内筒和外筒组合结构,它采用电机内置在通风机主风筒内筒的结构。目前对旋轴流主通风机均采用脂润滑方式,容易导致电机轴承润滑不良,轴承工作温度高,进而导致电机轴承出现抱轴故障,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目前大多数主通风机采用人工加注润滑脂,加注的润滑脂量和在润滑周期受维护人员的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并且无法确保润滑脂无法加注到轴承内部,影响了主通风机轴承的润滑可靠性。部分主通风机采用了自动加脂装置,但加脂装置的运行工作状况无法在线监控,出现故障后无法及时发现问题,也影响了主通风机轴承的润滑可靠性。目前对旋轴流主通风机的脂润滑方式尚无方法能够确保电机轴承得到可靠润滑,且脂润滑方式使用维护的自动化程度不高,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因此对旋轴流主通风机的工作可靠性不高,维护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目前矿用对旋轴流主通风机脂润滑方式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润滑可靠、安装维护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矿用对旋轴流主通风机的稀油润滑系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用对旋轴流主通风机的稀油润滑系统,它包括对旋轴流主通风机的主风筒、电机、稀油润滑管路和润滑油泵,所述电机的轴承为稀油润滑轴承结构,所述稀油润滑轴承结构包括与所述电机的轴承连通的轴承进油管和轴承回油管,所述稀油润滑管路包括进油总管、回油总管、进油支路和回油支路,所述进油总管和回油总管固定设置在主风筒的外侧,所述进油总管上设置有若干个进油支路,进油支路的一端与进油总管连通,进油支路的另一端穿过主风筒与所述轴承进油管连通,所述回油总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回油支路,回油支路的一端与回油总管连通,回油支路的另一端穿过主风筒与所述轴承回油管连通,所述进油总管、回油总管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润滑油泵连通。
[0005]所述主风筒包括径向设置的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由一级电机主风筒和二级电机主风筒组成,所述一级电机主风筒和二级电机主风筒通过叶轮保护筒连通;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内筒中。
[0006]所述进油支路与回油支路位于外筒和内筒之间的管体设置在主风筒的中分面下方,且该管体上套设有护管,所述护管与所述主风筒固定连接。
[0007]所述进油总管由进油总管前段、进油总管可拆卸段、进油总管后段组成,进油总管前段、进油总管后段分别与所述主风筒的外筒固定连接,进油总管前段与进油总管可拆卸段、进油总管后段与进油总管可拆卸段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回油总管由回油总管前段、回油总管可拆卸段、回油总管后段组成,回油总管前段、回油总管后段分别与所述主风筒的外筒固定连接,回油总管前段与回油总管可拆卸段、回油总管后段与回油总管可拆卸段均为可拆卸连接。
[0008]所述进油总管可拆卸段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叶轮保护筒的轴向长度,所述回油总管可拆卸段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叶轮保护筒的轴向长度。
[0009]所述进油总管和回油总管设置在所述主风筒的中分面以下,且分别与主风筒的外筒表面平行设置。
[0010]所述进油支路上安装有管式流量计和流量调节阀,所述回油支路上安装回油视镜。
[0011]所述管式流量计、流量调节阀和回油视镜均设置在距对旋轴流主通风机的地脚安装平面以上1.5米高度处。
[0012]所述回油总管上向上连通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安装有空气滤清器。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矿用对旋轴流主通风机电机采用稀油润滑轴承装置,采用强制稀油润滑方式。润滑油通过润滑油站为电机提供一定流量、一定压力和一定温度的润滑油,确保轴承得到可靠润滑,并且采用风冷或水冷的方式将回流到润滑油站的润滑油有效冷却,从而使润滑油在润滑轴承的同时,将轴承产生的热量带走,有效降低电机轴承工作温度,确保轴承的运行可靠性。
[0015]2.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矿用对旋轴流主通风机的润滑系统的进油支路与进油支路位于外筒和内筒之间的管体设置在主风筒的中分面下方,且该管体上套设有护管,所述护管与所述主风筒固定连接,该护管能够避免进油支路与回油支路被通风机流道内的潮湿空气腐蚀。
[0016]3.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矿用对旋轴流主通风机的润滑系统采用进油总管、回油总管结构,进油总管、回油总管位于电机主风筒的中分面以下,并且与主风筒外筒表面平行,进油总管由进油总管前段、进油总管可拆卸段、进油总管后段组成,进油总管前段、进油总管后段分别与所述主风筒的外筒固定连接,进油总管前段与进油总管可拆卸段、进油总管后段与进油总管可拆卸段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回油总管由回油总管前段、回油总管可拆卸段、回油总管后段组成,回油总管前段、回油总管后段分别与所述主风筒的外筒固定连接,回油总管前段与回油总管可拆卸段、回油总管后段与回油总管可拆卸段均为可拆卸连接,本结构设计可使主风筒在发货运输及风机检修时,仅将进油总管可拆卸段和回油总管可拆卸段的管路拆卸下来,不再拆卸进回油管路的其他管路部分,减少了风机的安装维护工作量,并且提高了管路密封处的密封可靠性,从而提高了主通风机的润滑可靠性。
[0017]4.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矿用对旋轴流主通风机的润滑系统采用进油总管可拆卸段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叶轮保护筒的轴向长度,所述回油总管可拆卸段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叶轮保护筒的轴向长度,该结构设计使进油总管可拆卸段、回油总管可拆卸段与其余两段管路的接口在轴向均远离叶轮保护筒的轴向边缘,以便在现场安装、检修叶轮保护筒时避免叶轮保护筒碰伤油管。
[0018]5.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矿用对旋轴流主通风机润滑系统的进油支路均安装有管式流量计和流量调节阀,回油支路均安装回油视镜,采用人机工程原理将管式流量计、流量调节阀和回油视镜均设置在距地脚安装平面以上1.5米高度,以方便现场维护人员进行流量调节和观察回油油流状况,方便了风机在用户现场的安装使用。
[0019]6.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矿用对旋轴流主通风机润滑系统的进油支路与回油支路位于外筒和内筒之间的管体设置在主风筒的中分面下方,该结构设计使回油支路的水平管路均低于电机轴承回油管的水平高度,并且在回油总管上向上焊接有通气管,通气管上方安装有空气滤清器。该结构一方面可确保电机轴伸端轴承在受到主通风机正压气压环境影响时,正压气流能通过回油管路释放出去,避免将滚动轴承运转时产生的油雾在压力作用下进入电机内部,造成电机内部漏油;另一方面,可避免回油管路回油不畅造成电机轴承室受背压影响,造成电机漏油。通气管上方安装空气滤清器可避免风机运行环境的雨雪、风沙进入管路,污染润滑油,提高了主通风机的润滑可靠性。
[0020]7.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矿用对旋轴流主通风机润滑系统的进油总管、回油总管通过金属软管作为连接管连接到一个润滑油站的进回油口上,减少每台风机需要的润滑油站的数量,降低了主通风机制造成本,并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了主通风机的润滑可靠性;减少了主通风机安装时的配管工作量,方便了主通风机的安装使用。
[0021]8.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矿用对旋轴流主通风机稀油润滑系统的所述润滑油泵由备用润滑油泵和工作润滑油泵组成,润滑油泵上还连接有供油压力监测仪表、供油温度监测仪表、油箱油位监测仪表、油箱加热器监测仪表和回油过滤器监测仪表,供油压力监测仪表、供油温度监测仪表、油箱油位监测仪表、油箱加热器监测仪表和回油过滤器监测仪表均与电控箱连接,所述备用润滑油泵、工作润滑油泵、供油压力监测仪表、供油温度监测仪表、油箱油位监测仪表、油箱加热器监测仪表、回油过滤器监测仪表和电控箱组成润滑油站,当其中一个工作润滑油泵停止工作时,另一个备用润滑油泵会自动开启,供油压力监测仪表、供油温度监测仪表、油箱油位监测仪表、油箱加热器监测仪表和回油过滤器监测仪表可与电控箱实现将所有信号远传到中控室,可实现润滑油站所有运行状况的远程监控,并可实现两个润滑油泵的自动转换和远程转换操作,本稀油润滑系统可以远程监控,大大提高了主通风机的自动化程度,减低了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为矿用对旋轴流主通风机的稀油润滑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的右剖视图和润滑油站示意图;
[0024]图3是图1的进油总管和回油总管的俯视图。
[0025]图中各部件的附图标记:1-一级电机主风筒,2-叶轮保护筒,3-二级电机主风筒,4-电机,4-1-轴承,4-2-轴承回油管,4-3-轴承进油管,5-护管,6-连接管,7-通气管,8-进油支路,9-回油支路,10-进油总管,11-回油总管,12-润滑油站,13-主风筒的内筒,14-主风筒的外筒,15-主风筒的中分面,16-流量调节阀16,17-管式流量计,18-回油视镜,19-空气滤清器,10-1-进油总管前段,10-2-进油总管可拆卸段,10-3-进油总管后段,11-1-回油总管前段,11-2-回油总管可拆卸段,11-3-回油总管后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矿用对旋轴流主通风机的稀油润滑系统,它包括对旋轴流主通风机的主风筒、电机4、稀油润滑管路和润滑油泵,主风筒包括径向设置的外筒14和内筒13,所述外筒14由一级电机主风筒I和二级电机主风筒3组成,所述一级电机主风筒I和二级电机主风筒3通过叶轮保护筒2连通,所述电机4设置在所述内筒13中,所述电机4的轴承4-1为稀油润滑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