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油引风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名称为一种新型柱形冷凝器的专利,该专利的申请号为:201210008628.7,申请日为2012.01.12,授权公告号为CN 102536914B,授权公告日为2015.06.03,其结构包括:电机、由所述电机驱动的主轴、安装在所述主轴一端的叶轮、蜗壳、轴承座和安装在所述轴承座内的轴承,所述主轴安装在所述轴承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主轴,所述轴承座内安装有两个轴承,所述主轴安装在两个所述轴承内,所述主轴上设置有散热段,所述散热段伸出所述轴承座,所述散热段是位于所述轴承座靠近所述蜗壳的一侧面与所述蜗壳靠近所述轴承座的一侧面之间的主轴轴段,所述散热段的长度为100mm~300mm,所述散热段采用自然裸露散热方式,所述轴承座为水冷轴承座。其不足之处在于:当第一叶轮吸进的空气中含有油烟时,油烟会慢慢的聚集在主轴上,沿着主轴渐渐流进电机,长期以往,电机容易烧毁,造成安全隐患,而该装置不能防止油气沿着主轴流进电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油泥沿着主轴进入电机的防油引风机。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油引风机,包括有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外侧的电机,电机的主轴上连接有第一叶轮,第一叶轮设置在壳体内,位于电机与壳体之间的主轴上设置有防油部件,所述的防油部件包括有套装在主轴上的第二叶轮和开设在主轴上的多个导油槽,所述导油槽位于第二叶轮的出风口一侧,导油槽与壳体之间的主轴上套设有多个用于阻挡壳体内油液沿主轴流向电机的第一挡油环,所述第二叶轮与导油槽之间的主轴上套设有用于阻挡导油槽内油泥沿主轴流向电机的第二挡油环。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电机驱动主轴转动,主轴带动第一叶轮工作,第一叶轮吸进的空气中含有油烟时,油泥会慢慢的聚集在主轴上,沿着主轴流向电机,大部分的油泥经第一挡油环阻挡滴落,少量的油泥越过第一挡油环流入导油槽内,第二叶轮随着主轴转动,将油泥吹向第一挡油环,阻止油泥越过第二挡油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防油部件的存在,该装置可有效地阻止油泥沿主轴流入电机,避免电机烧毁,造成安全事故。
为了防止油泥直接滴落在地面,污染环境,位于电机与壳体之间的主轴下端设置有用于接收主轴上滴落的油液的接油盒。
为了提到防油的效果,所述导油槽的长度为100~300mm。
为了避免壳体内的油液沿主轴外渗,所述主轴与壳体的连接处缝隙内设有密封圈。
为了有效地阻挡油泥沿主轴流向电机,所述第一挡油环与第二挡油环都为弹性的橡胶环。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与防油部件之间的主轴上连接有减速机。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排风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电机,101减速机,102主轴,2第一叶轮,3壳体,301密封圈,302进风口,303排风口,4防油部件,401第一挡油环,402导油槽,403第二挡油环,404第二叶轮,5接油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为一种防油引风机,包括有壳体3和设置在壳体3外侧的电机1,壳体3上设置有进风口302和排风口303,电机1的主轴102经减速机101连接有第一叶轮2,第一叶轮2设置在壳体3内,主轴102与壳体3的连接处缝隙内设有密封圈301,位于电机1与壳体3之间的主轴102上设置有防油部件4,为了防止油泥直接滴落在地面,污染环境,防油部件4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接收主轴102上滴落的油液的接油盒5,防油部件4包括有套装在主轴102上的第二叶轮404和开设在主轴102上的多个导油槽402,导油槽402的长度为100~300mm,导油槽402位于第二叶轮404的出风口一侧,导油槽402与壳体3之间的主轴102上套设有多个用于阻挡壳体3内油液沿主轴102流向电机1的第一挡油环401,第二叶轮404与导油槽402之间的主轴102上套设有用于阻挡导油槽402内油泥沿主轴102流向电机1的第二挡油环403,第一挡油环401与第二挡油环403都为弹性的橡胶环。
工作时,电机1驱动主轴102转动,主轴102带动第一叶轮2工作,第一叶轮2吸进的空气中含有油烟时,油泥会慢慢的聚集在主轴102上,沿着主轴102流向电机1,大部分的油泥经第一挡油环401阻挡滴落到接油盒5里,少量的油泥越过第一挡油环401流入导油槽402内,第二叶轮404随着主轴102转动,将一部分油泥吹向第一挡油环401,阻止油泥越过第二挡油环403,将另一部分吹落到接油盒5内。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