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汁离心泵排气排液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762267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果汁离心泵排气排液装置。



背景技术:

碳酸饮料对于人体的不良影响一直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2012年,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齐齐卷入“致癌门”,碳酸饮料危害健康的呼声甚嚣尘上。相比之下,一些打着健康、营养旗号的饮料越发受到消费者青睐,比如鲜果汁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果汁是以水果为原料经过物理方法如压榨、离心、萃取等得到的汁液产品,在果汁的产业化生产中,还需要将成品果汁传输至灌装装置进行灌装。

在果汁的传输工艺中,离心泵是常用的一种传送泵,然而离心泵在启动之前,如果不预先将泵体内的气体排出,在随后的工作中,就会导致泵体内的液体气化,叶轮空转,影响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果汁离心泵排气排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果汁离心泵排气排液装置,包括三通管、出液管、抽吸泵和回收箱,所述三通管与离心泵的出液口连接;三通管的一端口连接有出液管,三通管的另一端口通过抽吸管连接至回收箱,所述抽吸泵设于抽吸管上;

所述回收箱内部由一隔板分隔成为左右两个腔体,隔板的顶部与回收箱的顶部留有间隙,回收箱的左腔体与抽吸管连接所述回收箱右腔体内还设有浮球阀,浮球阀上设有穿出回收箱的阀杆,回收箱右侧上方设有供阀杆穿出的浮球阀口,所述浮球阀口与浮球阀相匹配;

所述出液管、抽吸管、排气管和排液管上分别设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

优选地,所述回收箱的右侧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有排气管和排液管,排气管和排液管与回收箱右腔体连通。

优选地,所述浮球阀为硅胶材质,或浮球阀外包裹有硅胶层。

优选地,所述阀杆上设有刻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用于离心泵排气时,操作简单安全,且符合环保要求,可充分排出离心泵内的气体,避免叶轮空转,保证传输效率。

2、回收箱中的果汁可回收重新进入生产线,避免了浪费;且回收箱中的隔板可以将回收箱内果汁中的果粒剔除,保证只有经过沉淀的纯清果汁才会经过排液管流出。

3、浮球阀的阀杆伸出回收箱,且阀杆上设有刻度,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掌握回收箱中的液面高度;浮球阀上升至回收箱顶部时,浮球阀会堵塞浮球阀口,防止果汁溢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果汁离心泵排气排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离心泵,2、进液管,3、出液管,4、三通管,5、抽吸管,6、抽吸泵,7、回收箱,8、隔板,9、浮球阀,10、浮球阀口,11、排气管,12、排液管,13、第一阀门,14、第二阀门,15、第三阀门,16、第四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果汁离心泵排气排液装置,包括三通管4、出液管3、抽吸泵6和回收箱7,所述三通管4与离心泵1的出液口连接,离心泵1连接有用于进液的进液管2。三通管4的一端口连接有出液管3,三通管4的另一端口通过抽吸管5连接至回收箱7,所述抽吸泵6设于抽吸管5上。

所述回收箱7内部由一隔板8分隔成为左右两个腔体,隔板8的顶部与回收箱7的顶部留有间隙,回收箱7的左腔体与抽吸管5连接,回收箱7的右侧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有排气管11和排液管12,排气管11和排液管12与回收箱7右腔体连通。所述回收箱7右腔体内还设有浮球阀9,浮球阀9上设有穿出回收箱7的阀杆,回收箱7右侧上方设有供阀杆穿出的浮球阀口10,所述浮球阀口10与浮球阀9相匹配。

所述出液管3、抽吸管5、排气管11和排液管12上分别设有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第三阀门15和第四阀门16。

优选地,所述浮球阀9为硅胶材质,或浮球阀9外包裹有硅胶层。

优选地,所述阀杆上设有刻度。

在通过装设有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泵1对果汁进行输送时,首先关闭第一阀门13、第三阀门15和第四阀门16,打开第二阀门14,将抽吸泵6通电,对离心泵1内的气体进行抽吸,在此过程中离心泵1内的果汁会随气体进入回收箱7的左腔体中;果汁在左腔体中沉淀,固体果粒沉入底部,纯清果汁越过隔板8进入右腔体;右腔体中的浮球阀9随液面升高而升高,工作人员可根据阀杆上的刻度判断回收箱7中的果汁量。当阀杆达到预期高度时,工作人员关闭第二阀门14,此时离心泵1内充满液体,然后打开第一阀门13,并将离心泵1通电,即可正常输送果汁。

工作人员可以打开第四阀门16,对回收箱7右腔体中的纯清果汁进行回收,避免浪费。

所述浮球阀9在上升至回收箱7顶部时,浮球阀9会堵塞浮球阀口10,防止果汁溢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