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完井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井筒隔热保温的完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完井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已经开发的井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地热完井井身结构:第一种:在砂岩地热储层:一开段进行下套管固井,二开段直接下套管,并仅封固一开段与二开段重叠区域的部分层段,三开段悬挂筛管或滤水管取水;第二种:在基岩地热储层:一开段及二开段均下套管固井,三开段在裸眼段取水。
[0003]不同储层类型的地热井井身结构不同之处在于两点:一是在二开段存在固井与不固井的不同,二是在产层段采用筛管或是裸眼完井的不同。而共同点则是在一开段,即为泵室段。在泵室段均须留有较大的内通径,泵室段深度通常设为500m。一开段通常采用延伸至井口的大通径钢管用于固井。
[0004]上述地热井井身结构中一开段(泵室段)的特点主要是地热井采液量大,采液量通常为70m3/hrs,因此,对电潜泵排量的要求较大。地热井泵室管(油管)根据产能下深范围为150m。现有技术中的地热完井的井身结构包括电潜泵和泵室管(油管)。所述泵室管(油管)采用普通钢管,采液处为泵室段。
[0005]目前的井筒隔热技术主要应用于稠油热采井。可概括分为两类:一类是油管隔热,另外一类是套管隔热。不论是油管隔热还是套管隔热,除油管外径大小和在油气井完井中使用方式不同外,其它结构组成基本一致。主要为:接箍、密封圈、隔热衬管、外管、隔热材料以及内管。
[0006]上述地热井受井身结构的限制,无法在完井的同时,很好地实现对采取的地热水通过保温来实现降低热损失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7]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完井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1:在构井的目标地层下放三开套管组件至井底目标位置;步骤2:下放二开套管组件至所述三开套管组件的端部;步骤3:下放内部设有抽水单元的一开套管组件,并使所述一开套管组件的内壁与所述二开套管组件的内壁部分重叠其中,在所述二开套管组件的内部设置与其内径相匹配的皮碗封隔装置,用以分隔所述一开套管组件和所述二开套管组件的内部空间,并与所述一开套管组件组合形成保温室;步骤4:将所述抽水单元的出水端与井口泵室组件相连通,进水端通过接箍组件与所述皮碗封隔装置相连通,用以形成取液通道。
[0009]较佳的,所述抽水单元包括封腔组件以及封装在所述封腔组件内部的泵组件,其中,所述封腔组件与所述泵组件之间具有密封空间。所述泵组件包括电潜泵和设置在所述电潜泵的两端及外围设置多处通孔的花管组件。
[0010]较佳的,所述皮碗封隔装置包括皮碗封隔组件和设置在所述皮碗封隔组件的端部并具有弹性形变的引鞋组件,所述引鞋组件外轮廓为锥形,用以引导所述皮碗封隔组件顺利进入所述二开套管组件的内部。
[0011]较佳的,所述皮碗封隔组件与所述二开套管组件的内壁为过盈配合。
[0012]较佳的,所述皮碗封隔组件的外径为110mm到200mm,能够承受的5MPa到20MPa的压力。
[0013]较佳的,所述一开套管组件的外壁设有水泥固井套管,用以使所述一开套管组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二开套管组件的中心轴线重合,并使所述一开套管组件定位牢固。
[0014]较佳的,所述二开套管组件与所述三开套管组件的内径相等并为所述一开套管组件的内径的0.5倍,所述二开套管组件与所述三开套管组件的接触位置通过密封件进行密封。
[0015]较佳的,所述封腔组件的上下端部各设置一个接头组件,用以分别与所述井口泵室组件以及接箍组件相连通。
[0016]较佳的,该方法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皮碗封隔组件,所述皮碗封隔组件之间的间距为 200mm 到 400mm。
[0017]根据本发明,通过在二开段L2进行收取地热水,有效的避免了地热能在一开段L1大通径处的热能损失,提高了地热水的温度。并且,通过设置在一开套管组件的端部的内壁的悬挂器与二开套管组件的端部相固接,并在一开套管组件与二开套管组件的重叠部分设置皮碗封隔装置。
[0018]该皮碗封隔装置包括皮碗封隔器和设置在该皮碗封隔器底端的引鞋,该引鞋用以引导所述皮碗封隔器顺利插入所述二开套管组件的内部。其中,所述皮碗封隔器用以与其相连通的接箍组件形成取液通道,并且与一开套管组件形成保温层,进而有效的减少了地热能在一开套管组件的大通径处的热损失。并且,通过该保温层有效的防止了被采取的地热水温度减少以及热能损失。
[0019]此外,通过对设置在一开套管组件中的电潜泵的上下端各设置一个花管组件并将其整体封装在封腔组件中,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被采取的地热水流经一开套管组件内部的接箍组件。之后,地热水流经接箍组件后进入封腔组件中,进而,流进设置在封腔组件中的花管组件的内部。并通过设置在封腔组件中的电潜泵泵送至井口。因此,有效地减少了地热水的流经截面积,并通过所述保温层,很好地实现了减少地热水的热能损失并且提高了地热水的温度。
【附图说明】
[0020]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21]图1为利用本发明的完井的方法而构造成的完井的内部整体结构图。
[0022]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4]根据本发明,所述完井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步骤1:在构井的目标地层,下放三开套管组件14(见图1)至井底目标位置,在本发明中,所述井底目标位置为地热储层15 (见图1)。
[0026]步骤2:下放二开套管组件13 (见图1)至所述三开套管组件14的端部,并在所述二开套管组件13与所述三开套管组件14的接触位置设置密封件11 (见图1),用以使所述二开套管组件13和所述三开套管组件14完全密封,避免因接触位置密封达不到效果而使地热水12流出,由此,避免大大的降低地面的取水量;由于在不同的层段下放不同的套管组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故在此不再详述。
[0027]步骤3:下放内部设有抽水单元3 (见图1)的一开套管组件6 (见图1),并使所述一开套管组件6的内壁与所述二开套管组件13的内壁部分重叠,即由于所述一开套管组件6的端部内壁设置有悬挂器8 (见图1),用以悬挂所述二开套管组件13的端部,并使二开套管组件13进入所述一开套管组件6的一部分空间,其中,在所述二开套管组件13的内部设置与其内径相匹配的皮碗封隔装置9,用以分隔所述一开套管组件6和所述二开套管组件13的内部空间,并与所述一开套管组件6组合形成保温室,用以减少地热水12被送至地面的热损失,进而有效提高了取水温度。
[0028]步骤4:将所述抽水单元3的出水端与井口 1处设置的泵室组件2 (见图1)相连通,进水端通过接箍组件4 (见图1)与所述皮碗封隔装置9相连通,用以形成地热水12的取液通道。
[0029]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完井的内部整体结构图。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所述完井的方法而构造成的完井100的内部整体结构包括设置在目标地层最底端的三开套管组件14以及设置在其上端的二开套管组件13。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目标地层为地热储层15。其中,所述三开套管组件14与所述二开套管组件13的接触位置通过密封件11进行密封,用以使所述三开套管组件14和所述二开套管组件13的内部形成密封的通道,从而有效地避免因地热水12从所述通道中流出而大大地降低地面收取热水的热水量。
[0030]根据本发明,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将二开套管组件13的上端与设置在井口 1的下方,并且内部设有抽水单元3的一开套管组件6的内壁的悬挂组件相卡接。其中,在所述一开套管组件6的外围设置水泥固井套管5,用以使用所述一开套管组件6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二开套管组件13的中心轴线重合,并使所述一开套管组件6定位牢固,避免整个完井100的井身结构因发生倾斜而影响完井100的质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悬挂组件为悬挂器8。根据本发明,二开套管组件13与三开套管组件14的内径相等并为一开套管组件6的内径的0.5倍,用以将所述一开套管组件6与接箍组件4之间形成较大的密封空间,并对流经接箍组件4中的地热水12进行隔热保温,减少该地热水12被运送至地面的热损失。
[003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抽水单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