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碎屑岩油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

文档序号:8335658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碎屑岩油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碎肩岩油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属于采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油、气作为目前全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总储量是有限的,在油气藏开发过程 中,合理有效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开发效果(最大采收率)是其核心目标。然而,如何合理、 准确评价油气藏的开发效果,在方法上已经取得相对一致,但在评价尺度上,现有的划分方 法在油气藏开发应用中并不是很理想。
[0003] 评价油气藏开发效果时,目前主要是在单井、流动单元、开发层系和油气藏等几个 尺度上进行。按单井进行开发效果评价是目前最小的评价单元,该方法虽然细致,但对缺少 测试资料,特别是试井、产剖、剩余油饱和度测试等资料的情况下,以单井为单元进行开发 效果评价缺少可靠依据,且以单井为单元进行开发效果评价可能导致同一个渗流场被人为 切割,造成评价中的"误判"。按层系或油气藏进行开发效果评价,对认识油气藏整体开发 效果是十分必要的,但对油气藏剩余油气聚集区的认识则明显缺乏,而寻找剩余油气富集 区是展开提高采收率措施的必要步骤。目前使用最多的评价单元为流动单元,流动单元是 介于单井与油气藏之间,由储层砂体间物性、岩性界面及封闭断层所分割出来的储层单元 体。其定义有很多,但总的来说,流动单元是具有相似的岩石物理性质(包括孔隙度、渗透 率、非均质性等)并使流体连续流动的储集层段。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在地质上具有充足的 依据,且目前各油田应用很多,但是,流动单元的划分主要参考了静态地质参数,而缺乏考 虑井网部署、水动力条件变化及开发过程中开发方式转变等开发因素,因此按流动单元进 行开发效果评价,其评价结果只能发现动用较差的储集层段,但层段内剩余油气的分布则 不清楚,同时,也会造成局部区域开发效果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的偏差。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碎肩岩油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 从油气藏动静结合的角度出发,考虑储层地质、断层、水动力、生产井网及单井产率等因素, 提出在碎肩岩油气藏开发中,以开发单元为基本单元进行开发效果评价,该评价尺度在油 气藏开发评价中更为合理、准确。
[0005]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碎肩岩油气藏开发单 元划分方法,将注采井网信息已知的油气藏进行纵向划分和平面划分,以将油气藏划分为2 个以上开发单元,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依据油气藏开发层系的划分方法,对油气藏进行纵向划分,使油气藏在纵向上 划分为一个或两个以上油组;
[0007] (2)对油气藏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平面单元的划分:
[0008] (2-1)获得静态连通性关系:根据注采井网信息中的各砂体的砂体类型、发育状 况、以及、厚度判断相邻砂体是否连通,最终得到储层内砂体的个数以及相邻砂体间的连通 关系;
[0009] (2-2)获得动态连通性关系:
[0010] 判断相邻的注水井与生产井是否连通:若注水井注水时生产井井底流压回升、注 水井停止注水时生产井井底流压下降,则该相邻的注水井和生产井连通性好;判断相邻的 生产井与生产井是否连通:若一口生产井投产时相邻生产井井底流压下降、其中一 口生产 井调整工作制度后相邻生产井井底流压下降或上升,则相邻生产井间连通;
[0011] 根据井间动态上连通则静态上连通、井间静态上连通动态上不一定连通的规则, 进行动态连通性与静态连通性之间的相互验证,结合静态连通性关系和动态连通性关系进 行判断,得到储层的渗流场范围及主流线位置;
[0012] (2-3)根据储层的断层信息,判断断层性质:如果断层是封闭的,则过断层的渗流 场要绕行,且当断层长度超过渗流场横截范围时,该断层成为该渗流场的封隔边界;如果断 层是开启的,则断层起到扩大渗流场范围的作用,渗流场穿过该断层;储层的断层信息已 知;
[0013] (2-4)判断水动力性质:根据油气藏的沉积相、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分布和注采井 网注采关系,判断渗流场的优势波动方向,得到注入水、边底水的水进路径;油气藏的沉积 相、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分布已知;
[0014] (2-5)对于相互连通的生产井与生产井,通过计算相邻生产井产出量比例,确定渗 流场边界位置,渗流场边界靠近产出量较小的生产井,渗流场边界位置确定使油气藏在平 面上划分为2个以上开发单元。
[0015] 本发明基于其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 本发明开发单元的划分结合了油气藏动静态资料,以开发中的渗流场为单元进行 的开发单元划分更加符合油气藏的实际生产。在本发明基础上进行的碎肩岩油气藏开发效 果评价更为合理,剩余油分布更明确、可靠,对油气藏下步生产措施的实施以提高采收率更 具有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砂体剖面对比图。
[0019]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砂体对比剖面中相关井的平面分布图。
[0020]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注水井与生产井间动态连通性分析过程图。
[0021]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生产井与生产井间动态连通性分析过程图。
[0022]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11±油组渗流场分布范围及主流线分布图。
[0023]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IIt油组渗流场分布范围及主流线分布图。
[0024]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11±油组断层对开发单元范围限制图。
[0025]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IIt油组断层对开发单元范围限制图。
[0026]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11±油组开发单元划分结果图。
[0027]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IIt油组开发单元划分结果图。
[0028]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11±油组流动单元划分结果图。
[0029]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IIt油组流动单元划分结果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