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风场高空作业机舱罩的支撑架。
背景技术:
风场高空作业中,风机进行维护时,需对机舱罩进行支撑。
目前,工程中常采用撑杆作为机舱罩的支撑结构,撑杆由于其长度固定,不能进行调节,在使用过程中导致操作不便,且不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风场高空作业机舱罩的支撑架,解决现有机舱罩支撑结构导致的操作不便、且不便于运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风场高空作业机舱罩的支撑架,包括上支撑件、蜗轮丝杆升降器和下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与蜗轮丝杆升降器的上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下支撑件与蜗轮丝杆升降器的下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下支撑件放置在机舱罩的机架上,所述上支撑件用于支撑机舱罩的顶盖。
现有的机舱罩支撑结构为支撑杆,因为支撑杆为一个整体不可拆卸,导致在运输、吊装到风机的操作不便,且长度不可调节,导致在支撑过程中操作不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蜗轮丝杆升降器为现有技术,通过调节蜗轮丝杆升降器可有效的调节支撑高度,不仅便于支撑,而且能够使得上支撑件与顶盖紧密接触,提高支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通过将支撑架分为可拆卸式的上支撑件、蜗轮丝杆升降器和下支撑件,能够拆卸与组装,便于运输和吊装,且能够通过调节蜗轮丝杆升降器有效的调节支撑高度,不仅便于支撑,而且能够使得上支撑件与顶盖紧密接触,提高支撑的效果。
进一步地,上支撑件包括上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一端设置有支撑板,另一端与蜗轮丝杆升降器的上端螺栓连接。
所述支撑板为平板结构,能够增加上支撑件与机舱罩顶盖的基础面积,进一步提高支撑效果。
进一步地,上支撑杆上设置有把手。
把手便于组装操作。
进一步地,上支撑杆的另一端套设在蜗轮丝杆升降器上端的伸缩杆上,上支撑杆的另一端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法兰,所述蜗轮丝杆升降器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下支撑件包括下支撑杆,所述下支撑杆一端连接有底座,另一端与蜗轮丝杆升降器的下端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底座与下支撑杆的上端之间设置有支撑体。
支撑体的设置能够提高下支撑杆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底座与下支撑杆的下端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加强筋的设置能够提高下支撑杆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孔。
必要时,可通过安装孔与螺栓的配合将底部固定在机舱罩的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通过将支撑架分为可拆卸式的上支撑件、蜗轮丝杆升降器和下支撑件,能够拆卸与组装,便于运输和吊装,且能够通过调节蜗轮丝杆升降器有效的调节支撑高度,不仅便于支撑,而且能够使得上支撑件与顶盖紧密接触,提高支撑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上支撑件,2-蜗轮丝杆升降器,3-下支撑件,4-螺栓,11-支撑板,12-上支撑杆,13-把手,14-第一法兰,21-第二法兰,31-支撑体,32-下支撑杆,33-加强筋,34-底座,35-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用于风场高空作业机舱罩的支撑架,包括上支撑件1、蜗轮丝杆升降器2 和下支撑件3,所述上支撑件1包括上支撑杆12,所述上支撑杆12一端设置有支撑板11,所述上支撑杆12的另一端套设在蜗轮丝杆升降器2上端的伸缩杆上,上支撑杆12的另一端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法兰14,所述蜗轮丝杆升降器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法兰21,所述第一法兰 14和第二法兰21之间通过螺栓4连接,所述下支撑件3包括下支撑杆32,所述下支撑杆32 一端连接有底座34,另一端与蜗轮丝杆升降器2的下端螺栓连接,所述下支撑件3放置在机舱罩的机架上,所述上支撑件1用于支撑机舱罩的顶盖。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运输与吊装的过程中,将上支撑件1、蜗轮丝杆升降器2和下支撑件3拆卸,当吊装在机舱罩内后,将上支撑件1、蜗轮丝杆升降器2和下支撑件3螺栓连接组装,然后将底座34放置在机舱罩的机架上,调节蜗轮丝杆升降器2,使上支撑件1上升,直到合适高度,且各个支撑架的支撑板11均与机舱罩的顶盖紧密接触。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所述上支撑杆12上设置有把手13;所述底座34 与下支撑杆32的上端之间设置有支撑体31;所述底座34与下支撑杆32的下端之间设置有加强筋33,所述底座34上设置有安装孔35。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