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旁通阀的废气再循环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340872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旁通阀的废气再循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废气再循环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旁通阀的废气再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国家对车辆的排放物要求越来越严格。众所周知发动机废气再循环(以下简称EGR)技术能有效降低有害排放物,但是欧六(国六)的实验监测循环与国四、国五的实验监测循环有很大变化,严格要求了低温、低转速的排放水平。由于发动机在低转速、低温区燃料燃烧不完全生成的有害物质较多,传统的EGR系统达不到低温、低速的排放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旁通阀的废气再循环装置,能够在低速和低温环境下有效控制发动机NOx排放,以解决现有技术发动机在低转速、低温区燃料燃烧不完全生成的有害物质较多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旁通阀的废气再循环装置,其包括EGR冷却器,其中,所述EGR冷却器的气侧分别接有废气进气管、连接钢管和出气管,所述EGR冷却器的水侧分别接有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废气进气管与发动机排气歧管连接,将废气引入EGR冷却器,冷却后的废气通过连接钢管进入出气管,所述出气管接至发动机进气道,所述EGR冷却器上集成有废气旁通阀,且所述EGR冷却器通过连接软管连接有用于控制废气旁通阀的旁通阀控制器。

特别地,所述EGR冷却器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发动机进气歧管上,所述废气进气管和出气管的管路末端通过法兰接口固定在发动机进气歧管上。

特别地,所述旁通阀控制器固定在发动机进气歧管上。

特别地,所述废气进气管上还焊有支架固定在缸盖后端。

特别地,所述废气进气管、出气管和连接钢管的每个管路中间均设置有波纹管段。

特别地,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采用橡胶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带旁通阀的废气再循环装置在EGR冷却器上集成有废气旁通阀,通过废气旁通的控制作用,能够有效的控制发动机在低温、低转速工况过多有害排放物的生成。不仅结构紧凑,便于装配;而且节能环保,满足国六的发动机排放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带旁通阀的废气再循环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带旁通阀的废气再循环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带旁通阀的废气再循环装置包括EGR冷却器1、废气旁通阀2、废气进气管3、废气旁通阀控制器4、连接软管5、进水管6、连接钢管7、冷却器固定支架8、出气管9、电动EGR控制阀10和出水管11。所述EGR冷却器1的气侧分别接有废气进气管3、连接钢管7和出气管9,EGR冷却器1的水侧分别接有出水管11和进水管6,且所述EGR冷却器1的后端装有冷却器固定支架8。

所述废气进气管3与发动机排气歧管连接,将废气引入EGR冷却器1,冷却后的废气通过连接钢管7进入出气管9,所述出气管9接至发动机进气道。电动EGR控制阀10在发动机不同工况下通过阀门开度大小来控制进入进气道的废气量,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得到各种性能的最佳折中,从而实现减少NOx生成量的目标。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内冷却水的一部分引入EGR冷却器的进水管6,EGR冷却器的出水管11返回接至缸盖前端出水管上。废气旁通阀2集成在EGR冷却器1上,废气旁通阀控制器4固定在进气歧管上,通过连接软管5接至EGR冷却器1,用来控制废气旁通阀2的开启。

所述废气进气管3和出气管9的管路末端均焊有法兰接口,固定在进气歧管上,废气进气管3上还焊有支架固定在缸盖后端,EGR冷却器1通过固定支架8安装在进气歧管上,因此整个废气再循环系统装置设计非常稳定,而且空间布置紧凑,有效减小了发动机外部空间。废气进气管3、出气管9和连接钢管7的每个管路中间设计波纹管段,进水管6和出水管11采用橡胶管,此设计目的,是使废气再循环装置的各个管段与发动机相应各附件的连接非常灵活,同时保证安装时的便捷性。

发动机在正常运转工况,由发动机排气管引出的一部分废气通过废气旁通阀2进入EGR冷却器1的气侧,EGR冷却器1是一个热交换器,水侧通有冷凝水,高热的废气经EGR冷却器1冷却后再次进入发动机。通过降低EGR进入进气道的温度,提高进气密度,降低氧气的浓度,来达到减低NOx有害排放的目的。当发动机在低温、低转速工况,由于燃料燃烧不充分,排气中含有大量的HC、CO及PM,此时就需要提高发动机气缸内的温度来实现燃料的完全燃烧,发动机运行在此工况下时,通过废气旁通阀控制器4使废气不经过EGR冷却器1而直接进入气缸内,提高缸内的燃烧温度从而减少HC、CO及PM的生成。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