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分流式低阻抗环保型发动机消音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681988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多级分流式低阻抗环保型发动机消音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发电机消音器,尤其是多级分流式低阻抗环保型发动机消音器。



背景技术:

由于柴油发电机工作时会发出巨大噪音,该噪音为内燃机爆燃产生的振动或者冲击波,所以各大厂家一般需要对其进行消音处理。一般来说消音器是主要的消音处理部件。现有的针对柴油发电机的消音器一般为内填充消音棉的管体。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仅仅依靠消音填充物进行消音,消音填充物填充过满则影响排气,如果消音填充物填充过少则无法满足消音。另外由于柴油发电机排气温度较高,普通的消音填充物还容易发生变质甚至燃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兼具消音和排气功能的消音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多级分流式低阻抗环保型发动机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进气管、排气管、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一共振分流管和第二共振分流管,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最外侧的金属外壳、设置在最内侧的微孔金属板以及填充在金属外壳和微孔金属板之间的玻纤石棉吸音层,所述壳体为一个筒状腔体,所述进气管插入壳体前部,所述排气管插入壳体后部,所述进气管其中一端密封且该端的端面连接第一法兰中央,所述进气管密封一端的侧壁设有镂空段,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平行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的结构区别仅在于安装位置不同,所述第一法兰上设置有若干分流孔,所述第一法兰的分流孔上插入有第一共振分流管,所述第二法兰的分流孔上插入有第二共振分流管,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的分流孔通过气流钢管连接,所述气流钢管为侧壁镂空且中段通过填充物填充密封的钢管。

具体的,所述进气管与壳体连接处密封连接。

具体的,所述排气管与壳体连接处密封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的外周与壳体内壁之间密封连接。

具体的,所述排气管插入壳体的这一端的端面与第二共振分流管端口的端面齐平。

具体的,所述第一法兰上设置有十个分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声音(也就是排气振动)通过进气管进入壳体内,由于进气管设有镂空段,声音从镂空处四散开来并在壳体前段进行高频率的振动,消耗部分能量后分流进入第一共振分流管;

2)声音进入第一共振分流管后由于每个分流管均发生振动,声音消耗部分能量后进入气流钢管,由于气流钢管中间堵塞,声音在该路段的行进过程为从气流钢管前段的镂空处逃逸进入壳体中段,在壳体中段反射多次后进入气流钢管的后段;

3)声音从气流钢管进入第二共振分流管后被带入壳体后段,声音在壳体后段迂回进入排气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前段的高频分流降噪,壳体中段的低阻力吸音,再通过壳体后段的低频振幅均衡输出,使得声音的音量变小,声音频率降低,声音携带的能量消耗殆尽,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会对气流造成较大的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气管;3、排气管;4、第一法兰;5、第一共振分流管;6、气流钢管;7、第二法兰;8、第二共振分流管;21、镂空段;61、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多级分流式低阻抗环保型发动机消音器,它包括壳体1、进气管2、排气管3、第一法兰4、第二法兰7、第一共振分流管5和第二共振分流管8,所述壳体1包括设置在最外侧的金属外壳、设置在最内侧的微孔金属板以及填充在金属外壳和微孔金属板之间的玻纤石棉吸音层,所述壳体1为一个筒状腔体,所述进气管2插入壳体1前部,所述排气管3插入壳体1后部,所述进气管2其中一端密封且该端的端面连接第一法兰4中央,所述进气管2密封一端的侧壁设有镂空段21,所述第一法兰4和第二法兰7平行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所述第一法兰4和第二法兰7的结构区别仅在于安装位置不同,所述第一法兰4上设置有若干分流孔,所述第一法兰4的分流孔上插入有第一共振分流管5,所述第二法兰7的分流孔上插入有第二共振分流管8,所述第一法兰4和第二法兰7之间的分流孔通过气流钢管6连接,所述气流钢管6为侧壁镂空且中段通过填充物61填充密封的钢管。

所述进气管2与壳体1连接处密封连接。

所述排气管3与壳体1连接处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法兰4和第二法兰7的外周与壳体1内壁之间密封连接。

所述排气管3插入壳体1的这一端的端面与第二共振分流管8端口的端面齐平。

所述第一法兰4上设置有十个分流孔。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述的共振分流管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阻尼材料制成的微孔金属管,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尝试了不锈钢管、涂覆有约束阻尼涂料的金属管,消音效果相近。上述材料均为现有技术,制作方式不赘述。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