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内燃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内燃机曲轴箱扫气结构。
背景技术:
内燃机曲轴箱中会产生废气,需要及时排出。通过通入新鲜空气进入曲轴箱混合废气再排出,能加快废气排出速度,加快净化空气,提高机油使用寿命,以及延长内燃机使用里程。
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全工况存在扫气。对于增压发动机,有扫气工况和非扫气工况。扫气工况一般是小负荷时,新鲜空气进入曲轴箱,混合废气后排入进气岐管。非扫气工况时,曲轴箱气体直接排进进气系统(一般是排入进气管的空滤后位置)。
一般扫气结构,集成在内燃机塑料气缸盖罩或塑料油气分离器上。
内燃机上有两个油气分离器,扫气工况下,新鲜空气从扫气口进入,经过1号油气分离器,与曲轴箱气体混合后,经过2号油气分离器分离后排进进气岐管。非扫气工况下,2号油气分离器上有单向阀,单向阀关闭,2号油气分离器不通。曲轴箱废气从1号油气分离器排入进气系统管道,现有技术方案缺点是,两个油气分离器一是成本较高,二是需要较多布置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用两个油气分离器实现通风扫气方案,成本较高以及占用空间较多问题,提供一种只需一个油气分离器即实现扫气的功能,简化了结构,从而降低了成本,且布置所需空间更少的新型的内燃机曲轴箱扫气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内燃机曲轴箱扫气结构,包括上壳体以及下壳体,下壳体与上壳体互相装配为一体,下壳体下端为曲轴箱,曲轴箱与上壳体之间设置有一个废气进气口,废气进气口设置于下壳体上,上下壳体间交错布置一块以上的挡板以及一块以上的多孔板形成油气分离结构,油气分离结构的后腔体上,开有两出气口;
上下壳体之间设置挡板,隔离油气分离后腔体以及扫气腔,上壳体上设置有一个歧管出气管与一个进气管出气管,进气管出气管的底座开有两个孔,分别通向油气分离后腔体以及扫气腔,扫气腔下端的下壳体上端面上安装有一个扫气单向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出气管底座开设的两个孔分别为通往油气分离后腔体的圆形孔和通往扫气腔的扫气口。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焊接,歧管出气管与进气管出气管固定于上壳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歧管出气管内的上壳体上安装有歧管出气单向阀,所述进气管出气管内的上壳体上设置有进气管出气单向阀,歧管出气单向阀、进气管出气单向阀通过焊接单元或者卡扣固定于上壳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扫气单向阀通过焊接单元或卡扣固定于下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进气管出气口以及扫气口设置在同一出气管中,但出气管座底下隔成两个腔体,进气管出气口以及扫气口分别通向油气分离后腔体以及扫气腔,扫气腔与曲轴箱之间设置单向阀,气体只能从扫气腔进入曲轴箱,成本更低,布置所需空间更小,方便布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曲轴箱扫气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扫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扫气工况图;
图4为非扫气状态下的工况图。
1-上壳体,2-下壳体,3-曲轴箱,4-进气口,5-油气分离结构,6-歧管出气管,7-进气管出气管,8-歧管出气单向阀,9-进气管出气单向阀,10-扫气单向阀,11-扫气口,12-油气分离后腔体,13-扫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所示,由上壳体1以及下壳体2焊接组成,下壳体2与上壳体1互相装配为一体,下壳体2下端为曲轴箱3,曲轴箱3与上壳体1之间设置有一个废气进气口4,废气进气口4设置于下壳体2上,上下壳体间交错布置一块以上的挡板以及一块以上的多孔板形成油气分离结构5,油气分离结构5的后腔体上,开有两出气口;
上下壳体之间设置挡板,隔离油气分离后腔体12以及扫气腔13,上壳体1上设置有一个歧管出气管6与一个进气管出气管7,进气管出气管的底座开有两个孔,分别通向油气分离后腔体以及扫气腔,扫气腔下端的下壳体上端面上安装有一个扫气单向阀10。
进气管出气管底座开设的两个孔分别为通往油气分离后腔体的圆形孔和通往扫气腔的扫气口11,扫气口11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与下壳体2焊接,歧管出气管6与进气管出气管7通过焊接或者集成固定于上壳体。
歧管出气管内的上壳体上安装有歧管出气单向阀8,所述进气管出气管内的上壳体上设置有进气管出气单向阀9,歧管出气单向阀、进气管出气单向阀通过焊接单元或者卡扣固定于上壳体,扫气单向阀10通过焊接单元或卡扣固定于下壳体上,优选焊接方式。
如图3所示,扫气工况下,废气从进气口4进入,通过油气分离结构5进入油气分离后腔体12。该工况下,进气管压力>油气分离后腔体12压力>歧管内压力,因此歧管出气单向阀8打开,进气管出气单向阀9关闭,分离后的气体从歧管出气管6流出进入歧管。同时,新鲜空气从进气管出气管7进入,通过扫气口11进入扫气腔13,该工况下扫气腔13压力>曲轴箱3压力,扫气单向阀10打开,新鲜空气进入曲轴箱3。
如图4所示,非扫气工况下,废气从进气口4进入,通过油气分离结构5进入油气分离后腔体12。该工况下,歧管内压力>油气分离后腔体12压力>进气管压力,因此歧管出气单向阀8关闭,进气管出气单向阀9打开,分离后的气体从进气管出气管7排出,进入进气管。同时,此工况下曲轴箱3压力>扫气腔13压力,扫气单向阀关闭,未经过油气分离的曲轴箱废气不发生泄露。
本发明将进气管出气单向阀9以及扫气口11设置在同一进气管出气管7以内,底下分别连通油气分离后腔体12以及扫气腔13,扫气腔13与曲轴箱3之间设置单向阀,气体只能由扫气腔13进入曲轴箱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进气管出气口以及扫气口设置在同一出气管中,但出气管座底下隔成两个腔体,进气管出气口以及扫气口分别通向油气分离后腔体以及扫气腔,扫气腔与曲轴箱之间设置单向阀,气体只能从扫气腔进入曲轴箱,成本更低,布置所需空间更小,方便布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