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盘式卸载阀的结构改进,改进型盘式卸载阀既简化了结构,又满足功能需求。
背景技术:
盘式卸载阀是大型汽轮机组(350MW以上)EH油系统油动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对油动机的快速关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油动机快速关闭主要是指,油动机通过卸载阀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泄油,活塞杆复位,油动机关闭,继而关闭蒸汽阀门,避免危险状况发生,因此快关时间是油动机的一个关键技术参数。
目前在油动机技术中,主要采用两种产品来实现油动机的快速泄油,进而实现快速关闭功能,分别是盘式卸载阀和插装阀,鉴于盘式卸载阀相对于插装阀在快速泄油上,有响应时间短,泄油量大,故障率低等优势,大型机组中普遍采用盘式卸载阀。
我厂自主设计的一种用于汽轮机EH油系统油动机的传统盘式卸载阀存在结构复杂、加工不便等缺陷,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型盘式卸载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轮机EH油系统油动机新型盘式卸载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保证需求功能及技术参数的前提下,对原结构进行改进,降低产品的加工难度,减小整体尺寸,以实现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轮机EH油系统油动机新型盘式卸载阀主要由卸载盘、弹簧、导销、壳体组成。在结构设计上,壳体通过螺钉使得卸载阀整体与油缸连接;导销与壳体间通过螺纹连接;卸载盘与导销通过间隙配合装配;取消油缸与卸载阀运动元件间的过渡零件---导油块,油缸与卸载阀运动元件直接接触,在保证卸载阀关键技术参数不变的基础上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并且能够实现油动机快关功能。
工作原理不变,正常工作时油液先充满卸载阀,并建立安全油压,安全油压力大于等于工作压力,油动机正常工作。油动机需要快关时,安全油压失去,进行泄油,完成油动机快速关闭。
由于结构设计上取消导油块,做到了结构紧凑,小巧玲珑。具有加工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原卸载阀结构图;
图2为改进型卸载阀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到的原盘式卸载阀主要由导油块2、卸载盘3、壳体4、导销5、弹簧6组成,卸载阀与缸底1(油缸部分)直接相连,是应用于大型汽轮机组(350MW以上)EH油系统油动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对机组的快速关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图1所示,正常工作时,导油块2将安全油导入壳体4和卸载盘3之间的腔体内,建立安全油压,油液先充满卸载阀,并建立安全油压,使卸载盘3与导油块2紧密贴合,油动机正常工作。油动机需要快关时,安全油压失去,在工作压力油作用下,卸载盘2沿轴向运动与导油块3分离,压力油通过环形孔,流经导油块进行泄油,完成油动机快速关闭。
综上所述,导油块2主要起到油缸与卸载阀的过渡作用,因此,本产品从结构设计上取消零件导油块2,使缸底1与卸载盘3直接接触,为保证产品正常工作,需要满足工作压力与安全油压力作用面积比不变。因此,本产品未对卸载盘与油缸接触面的结构设计进行改动,保证其结构不变,因此保证了截面积S1和S2保持不变。由于截面积S3不变,也保证了产品的快关性能。
因此,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轮机EH油系统油动机新型盘式卸载阀主要由卸载盘1、弹簧2、导销3、壳体4组成。其中,卸载盘1开启为主要运动部件,闭合(与缸底贴合)时,安全油压建立,油动机正常工作;开启(与缸底分离)时,泄油,油动机快关。导销3实现对卸载盘1运动的导向作用。弹簧2可以通过弹簧力使得卸载盘1复位。
正常工作时,油液先充满卸载阀,并建立安全油压,安全油压力大于等于工作压力,卸载盘1压向油缸,油动机正常工作。油动机需要快关时,安全油压失去,卸载盘1松离油缸, 进行泄油,完成油动机快速关闭。在保证卸载阀关键技术参数不变的基础上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并且能够保证卸载阀关键技术参数不变,实现油动机快关功能。
如图2所示,在结构设计上,壳体4通过螺钉使得卸载阀整体与油缸连接;导销3与壳体4间通过螺纹连接;卸载盘1与导销3通过间隙配合装配;取消油缸与卸载阀运动元件间的过渡零件---导油块,卸载阀整体与油缸通过螺纹连接。
如图2所示,卸载盘1和导销3在满足卸载盘1行程的前提下,缩减轴向尺寸。
如图2所示,弹簧2的设计要保证可以通过弹簧力使卸载盘1复位。
如图2所示,壳体4的整体外形尺寸和壁厚通过计算、校核,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减小了整体外形尺寸以及壁厚。
本实施例中的新型盘式卸载阀可以完美替代原产品,应用于相应油动机,通用性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