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粘结荒煤气的管束式余热回收系统的利记博彩app_4

文档序号:9838177阅读:来源:国知局
10出口的延长线在绝热箱体10 内形成"1 "形的荒煤气流通通道,其中,底部绝热板16与水平线的夹角为20~45° (本实施 中取20° ),底部绝热板16和绝热箱体10内壁共同限定了具体的"1 "形荒煤气流通通道;单 排组件包括上换热横管201、下换热斜管202、下换热横管203和换热竖管204,上换热横管 201位于绝热箱体10顶部的内壁,下换热斜管202位于底部绝热板16上,下换热横管203位于 绝热箱体10出口的上方,下换热斜管202与下换热横管203连通为一个整体换热管,多个竖 直设置的换热竖管204等间距排列成一排,排列成一排的换热竖管204的上端口分别连通在 换热横管201侧面上,排列成一排的换热竖管204的下端口分别连通在整体换热管侧面上, 多个相互平行的单排组件配合设置在上述"形荒煤气流通通道内并进行充分换热,荒 煤气在"1 "形流通通道内流动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折弯变向,一方面有利于调节荒煤气 的流动状态,提高荒煤气与单排组件之间的换热强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凝结的焦油液体在 绝热箱体10的出口处汇集。
[0051 ] 实施例2
[0052] 本实施例的抗粘结荒煤气的管束式余热回收系统,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其 不同之处在于:底部绝热板16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 ;B点、C点的连线与垂直线的夹角为 45。。
[0053] 实施例3
[0054]本实施例的抗粘结荒煤气的管束式余热回收系统,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其 不同之处在于:底部绝热板16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 ;B点、C点的连线与垂直线的夹角为 30。。
[0055]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 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 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抗粘结荒煤气的管束式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上升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 束换热装置(2)和异型连接管(3),所述上升管(1)的顶端竖直向上设有上升管延伸段 (101),该上升管延伸段(101)通过管束换热装置(2)与异型连接管(3)连通; 所述上升管(1)内不设有任何换热装置;所述管束换热装置(2)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 的单排组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粘结荒煤气的管束式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 换热装置(2)还包括绝热箱体(10 ),绝热箱体(10)的入口位于该绝热箱体(10)的侧面,绝热 箱体(10)的出口位于该绝热箱体(10)的底面,且绝热箱体(10)的入口与绝热箱体(10)的出 口之间通过倾斜设置的底部绝热板(16)连接,且该底部绝热板(16)可拆卸地固定在绝热箱 体(10)的底面。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粘结荒煤气的管束式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单排组件 包括上换热横管(201)、下换热斜管(202)、下换热横管(203)和换热竖管(204),所述上换热 横管(201)的两端口密封,上换热横管(201)位于绝热箱体(10)顶部的内壁;所述下换热斜 管(202)位于底部绝热板(16)上,下换热横管(203)位于绝热箱体(10)出口的上方,下换热 斜管(202)与下换热横管(203)连通为一个整体换热管,该整体换热管的两端口密封;多个 竖直设置的换热竖管(204)等间距排列成一排,排列成一排的换热竖管(204)的上端口分别 连通在换热横管(201)侧面上,排列成一排的换热竖管(204)的下端口分别连通在所述整体 换热管侧面上。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粘结荒煤气的管束式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 管延伸段(101)的侧面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管(6)与绝热箱体(10)的入口连通,绝热箱体 (10)的出口通过下连接法兰(5)与异型连接管(3)的入口连通。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粘结荒煤气的管束式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管(6)分为两段,连接管(6)的一段与上升管延伸段(101)的侧面连通,连接管(6)的另一段 与绝热箱体(10)的入口连通,连接管(6)的两段之间通过上连接法兰(4)连接;连接管(6)的 外表面包裹有保温层(7)。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粘结荒煤气的管束式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单排 组件上的换热竖管(204)分为边缘换热竖管和内部换热竖管,所述边缘换热竖管与绝热箱 体(10)的内壁接触,相邻两个边缘换热竖管相接触;所述内部换热竖管位于边缘换热竖管 围成的空间内,相邻两个内部换热竖管之间不接触。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粘结荒煤气的管束式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下换 热斜管(202)的端部均连通一个进水管(8 ),所有的进水管(8)与一个进水总管(15)连通;每 个上换热横管(201)的端部均连通一个蒸汽排出管(9),所有的蒸汽排出管(9)均与一个汽 包(14)连通。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粘结荒煤气的管束式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单排组件 的外壁、绝热箱体(10)的内壁、底部绝热板(16)的内壁以及异型连接管(3)的内壁均涂有不 粘涂层。9. 根据权利要求2~9任意一项所述的抗粘结荒煤气的管束式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异型连接管(3)上设置有高压氨水喷嘴(11)、低压氨水喷嘴(13)和窥视孔(12),所 述高压氨水喷嘴(11)的正下方为异型连接管(3)的出口,异型连接管(3)的出口相对于绝热 箱体(10)的出口距离上升管(1)的水平距离更近,异型连接管(3)出口处的中心点为C点,绝 热箱体(10)出口处的中心点为B点,B点、C点的连线与垂直线的夹角为15~45°。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意一项所述的抗粘结荒煤气的管束式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底部绝热板(16)与水平线的夹角为20~45°。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粘结荒煤气的管束式余热回收系统,属于炼焦工艺过程荒煤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抗粘结荒煤气的管束式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上升管、管束换热装置和异型连接管,上升管的顶端竖直向上设有上升管延伸段,该上升管延伸段通过管束换热装置与异型连接管连通;上升管内不设有任何换热装置;管束换热装置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单排组件。管束换热装置还包括绝热箱体,绝热箱体的入口位于该绝热箱体的侧面,绝热箱体的出口位于该绝热箱体的底面,且绝热箱体的入口与绝热箱体的出口之间通过倾斜设置的底部绝热板连接,且该底部绝热板可拆卸地固定在绝热箱体的底面。本发明能够更加安全、经济、高效地回收荒煤气余热资源。
【IPC分类】F28D7/00, C10B27/00, C10B41/08, F28F19/02, F28F9/00
【公开号】CN105602582
【申请号】CN201610133539
【发明人】陈 光, 闫丹, 包向军
【申请人】安徽工业大学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6年3月9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