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换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焦炉荒煤气上升管高效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焦炉产生的荒煤气通过上升管进入桥管冷却后去集气管和化产回收系统,回收焦炉荒煤气中热量生产的热水或蒸汽,以实现节能减排,上述过程需要焦炉荒煤气上升管高效余热回收装置来完成。目前现有的焦炉荒煤气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存在换热管泄漏的问题,严重时导致汽包水泄漏进入焦炉碳化室内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焦炉荒煤气上升管高效余热回收装置,其不仅避免了原有换热管泄漏的问题,还提高了上升管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焦炉荒煤气上升管高效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外管,于所述外管的一端连接外管上环板,上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外管上环板连接,所述上接管的另一端与上法兰的法兰孔配合;所述外管的另一端连接外管下环板,下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外管下环板连接,所述下接管的另一端与下法兰的法兰孔配合;沿所述上接管、外管及下接管的内壁一圈均设置隔热材料,于所述隔热材料内从上至下设置多圈外层换热管,于所述外层换热管的内圈处、在所述外管的管体内还设置内层换热管,所述外层换热管的一端管口与内层换热管的一端管口汇总后连接出口管,所述外层换热管的另一端管口与内层换热管的另一端管口汇总后连接进口管,于所述进口管与出口管上均设置远程压力监测报警装置接口。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炉荒煤气上升管高效余热回收装置,于所述上接管与上法兰法兰孔的配合处、在所述上接管的端部还连接上环板;于所述下接管与下法兰法兰孔的配合处、在所述下接管的端部还连接下环板;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炉荒煤气上升管高效余热回收装置,于所述上接管及下接管上均设置远程温度监测报警装置,各远程温度监测报警装置的一端分别伸入上接管、下接管内与焦炉荒煤气接触;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炉荒煤气上升管高效余热回收装置,所述外层换热管与内层换热管均由外套管、翅片、内管及法兰组成;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炉荒煤气上升管高效余热回收装置,所述隔热材料采用耐火砖或耐火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增加内层换热管,其不仅增加了换热面积,还提高了余热回收率,使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余热回收效率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远程压力监测报警装置能防止因内层换热管、外层换热管泄漏所引起的焦炉事故,保证了生产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下法兰;2、下接管;3、下环板;4、外管下环板;5、外管;6、内层换热管;7、外层换热管;8、外管上环板;9、上接管;10、上法兰;11、隔热材料;12、上环板;13、远程温度监测报警装置;14、远程压力监测报警装置接口;15、出口管;16、进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焦炉荒煤气上升管高效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外管5,于外管5的一端连接外管上环板8,上接管9的一端与外管上环板8连接,上接管9的另一端与上法兰10的法兰孔配合;外管5的另一端连接外管下环板4,下接管2的一端与外管下环板4连接,下接管2的另一端与下法兰1的法兰孔配合;沿上接管9、外管5及下接管2的内壁一圈均设置隔热材料11,于隔热材料11内从上至下设置多圈外层换热管7,于外层换热管7的内圈处、在外管5的管体内还设置内层换热管6,外层换热管7的一端管口与内层换热管6的一端管口汇总后连接出口管15,外层换热管7的另一端管口与内层换热管6的另一端管口汇总后连接进口管16,于进口管16与出口管15上均设置远程压力监测报警装置接口14。于上接管9与上法兰10法兰孔的配合处、在上接管9的端部还连接上环板12;于下接管2与下法兰1法兰孔的配合处、在下接管2的端部还连接下环板3。于上接管9及下接管2上均设置远程温度监测报警装置13,各远程温度监测报警装置13的一端分别伸入上接管9、下接管2内与焦炉荒煤气接触。如图1所示,上述外层换热管7与内层换热管6均由外套管、翅片、内管及法兰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所示,除盐除氧水由进口管16分别进入外层换热管7及内层换热管6内,如图1所示,焦炉荒煤气沿箭头所示上升进入外管5内,此时由外层换热管7及内层换热管6内的介质吸收热量后形成热水及蒸汽并汇总从出口管15流出。由于增加了内层换热管6,因此增加了介质换热面积,余热的回收利用率高。在使用过程中从设置在出口管15及进口管16两处的远程压力监测报警装置接口14连接压力变送器在线监测换热管中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的压力变化就可以判断出是否发生泄漏,从而防止焦炉发生事故,另外由远程温度监测报警装置13在线监测上升管焦炉荒煤气的温度来控制进入换热管的除盐除氧水流量从而控制焦炉荒煤气温度在合理的范围,防止焦炉荒煤气在上升管内结焦或絮状物堵塞。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