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废水深度处理的上方下圆斜管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废水深度处理的上方下圆斜管机械搅拌澄清池。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污水产生量越来越多,污水成份随着工业废水的流入也越来越复杂,且工业废水的比重也越来越多,这对城市污水的处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迫切需要加入深度处理单元作为水质达标的最终保证。但与此同时,土地资源变的寸土寸金,用地越来越紧张。这就要求在高效处理污水的同时,能尽可能的减少用地,节省土地资源。此外,对于污水厂而言,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节省能耗,降低药剂用量,控制运行成本,使各种消耗实现最小化,是城市污水处理需要努力的方向。
[0003]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大致分为3类,生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膜处理法。在二级出水低浓度条件下,活性污泥很难培养,因此一般在深度处理时宜采用的生物处理法是曝气生物滤池等生物膜法。但曝气生物滤池水头损失较大,容易堵塞,需要定期进行反冲洗,日常运行要求高;其他纤维类挂膜工艺,挂膜需要的时间较长,另常会出现填料包裹、结球等现象,大大影响工艺处理效果。膜分离技术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色度、臭味、各种离子、消毒副产物前体、大分子和微生物等,但是二级出水中仍含有一定的有机污染物,易污染膜,影响膜的性能,并且膜分离技术对低温适应性较差,难以在高寒的北方地区推广应用。化学处理法中混凝技术作为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应用较广,可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微小悬浮状态中的有机物和无机污染物,通常作为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技术,能有效去除二沉池出水中的悬浮物和磷酸盐,二级处理后,在处理水中残留的悬浮物是粒径从数毫米到lOum的生物絮凝体和未被凝聚的胶体颗粒。这些颗粒几乎都是有机性的,二级处理水B0D值的50%?80%都来源于这些颗粒。故为了提高二级处理水的稳定性,通过混凝沉淀法去除这些颗粒是非常必要的。
[0004]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技术,所需要的表面负荷较低,占地较大,尤其对于大水量的污水厂,基本沉淀类型都是采用辐流式沉淀池,圆形结构,不利于分组合建,占地更加偏大,并且传统混凝沉淀日常运行成本也比较高,投加药剂基本是一次反应沉淀排除,药剂利于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混凝沉淀技术作为城市生物污水深度处理单元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能够合壁共建、造价低、运行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能明显改善配水均匀性、用于废水深度处理的上方下圆斜管机械搅拌澄清池。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上方下圆斜管机械搅拌澄清池针对传统混凝沉淀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7]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包括进水管、出水管、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导流室、分离室、搅拌提升装置和刮泥机,还包括环形配水三角槽和蜂窝填料斜管,废水由进水管进入,由环形配水三角槽布水后进入第一反应室,在第一反应室底部设有刮泥机,在第一反应室与其上方的第二反应室之间的通道上设有搅拌提升装置(优选涡轮搅拌机);第二反应室的周围环绕设有导流室,第二反应室通过导流室与分离室连通,分离室下部的泥渣区与上部的清水区之间设有若干平行排列的蜂窝填料斜管,导流室出水经蜂窝填料斜管后,泥渣沉降至泥渣区,清水通过出水管排出。
[0008]优选的,所述机械搅拌澄清池的池体总体外形结构为上方下圆。针对不同的污水量,上方下圆的结构便于合壁共建多个处理单元,多个处理单元并联运行可满足各种水处理要求;同时合壁共建可节约工程占地,减少工程投资。
[0009]优选的,所述环形配水三角槽上均布出水缝隙,所述出水缝隙的宽度为95?105mm。水流速度平稳均匀,可确保污水均匀进入第一反应室。
[0010]优选的,所述环形配水三角槽上还设置有通气管。用以排出进水中夹带的空气。[0011 ] 优选的,第二反应室内设有若干出水孔和若干导流板,第二反应室出水经导流板、出水孔进入导流室,再经由导流室内设置的若干导流板进入分离室的蜂窝填料斜管的上方。第二反应室和导流室内设置的导流板,起整流与消能作用。
[0012]优选的,所述蜂窝填料斜管为可拆卸的设置在分离室内。采用活动斜板,保养及清理方便;没有一般斜管堵塞的问题。此外,斜管为正六角形蜂窝状,安装角度为60度,平行排列。每两块平行斜管间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增加矾花颗粒(通过加药管加入的药剂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反应生成的矾花颗粒)的接触面积;矾花颗粒受到水流的干扰减小,在斜管中运行时被粘附到斜管管壁上;而水流向上运行时使许多细小巩花颗粒增加了碰撞次数,很快在斜管上粘附成较大颗粒,当颗粒超过摩擦力时,自动顺斜管下移并通过回流缝进入第一反应室,既有利于泥渣与上向流的进水拉开距离,避免了泥渣再次泛起的不利影响,又能改善了泥、水分离条件,能有效提高沉淀效果。从混凝机理来看,泥渣的吸附链条也相应增大,使部分大颗粒泥砂在进入第一反应室就快速下沉,且增加了泥渣颗粒的碰撞次数,为澄清池的快速反应、泥渣沉降创造了条件。
[0013]优选的,所述机械搅拌澄清池还包括加药管,所述加药管与进水管或环形配水三角槽相通。
[0014]优选的,所述分离室上方设有若干穿孔集水支槽和集水总槽,所述清水区的清水经穿孔集水支槽汇集到集水总槽,通过出水管排出。穿孔集水支槽孔口流速均缓慢平稳可保证收水均匀。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室与分离室之间的斜壁上靠近第一反应室底部的位置设有回流缝。回流缝高度不够,易造成回水量不足,泥渣颗粒不能顺畅回流到第一反应室,在加装斜管填料后易造成堵塞,并且减少了矾花在第一反应室的碰撞次数,使混合反应的效率降低。优选回流缝高度为60cm,使高达3?5倍进水量的回流泥渣回流更为顺畅、均匀。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室底部为近半圆球型,最低端设有排泥管,沉淀在第一反应室底部的泥渣通过设置在池体外部的污泥栗(与排泥管出口相连)从排泥管排出。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配水均匀,整流效果显著,沉降速度快,运行稳定,表面负荷高,沉淀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0019]2、结构合理、无易损件、经久耐用、减少维修;采用活动斜板,保养及清理方便;没有一般斜管堵塞的问题。
[0020]3、与其他类型的沉淀池相比占地省,运行管理方便,安全可靠,投资省,药剂循环利用率高,投药量小。
[0021]4、单个处理单元池体结构为上方下圆,处理水量1100m3/h?1700m3/h。针对不同的污水量,上方下圆的结构便于合壁共建多个处理单元,多个处理单元并联运行可满足各种水处理要求。同时合壁共建可节约工程占地,减少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搅拌澄清池的一种单组池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搅拌澄清池的一种单组池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进水管,2、环形配水三角槽,3、刮泥机,4、搅拌提升装置,5、电动机,6、导流板,7、蜂窝填料斜管,8、穿孔集水支槽,9、集水总槽,10、回流缝,11、排泥管,12、污泥栗,
13、加药管,14、通气管,15、出水管,16、阀门,17、栏杆,a、第一反应室,b、第二反应室,c、导流室,d、分离室,e、清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调整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7]本实用新型的上方下圆斜管机械搅拌澄清池是将混合、反应、沉淀3个工艺集成在一个池内,与其他类型的混凝沉淀池相比具有体积小、处理水量大、药剂循环利用率高、节省药剂的优点。利用水力、机械搅拌和提升作用使泥渣在池内循环、回流、接触反应,回流量高达3?5倍(以下计算按照4倍回流量计算)进水量,在循环过程中,泥渣可以更好的接触凝聚和吸附水中的杂质,使投加的絮凝剂分子与胶体颗粒在循环中颗粒逐渐变大,提高沉降速度,提高沉淀的表面负荷,减少占地,同时反复循环过程中也提高了药剂重复利用率,进而减少药剂投加量。从外形结构上考虑,上方下圆有利于分组设置沉淀池时能够实现合璧共建,进而进一步减少用地。具体实施例如下:
[0028]实施例
[0029]如图1、2所示的一种上方下圆斜管机械搅拌澄清池,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15、第一反应室a、第二反应室b、导流室c、分离室d、搅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