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除工业废气中粉尘的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30580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清除工业废气中粉尘的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清除工业废气中粉尘的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工厂在生产时,往往会产生很多废气,其中含有较多的粉尘,如果直接将其排放到空气中去,会直接导致空气的PM2.5值上升,使得空气质量较差,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清除工业废气中粉尘的设备。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用于清除工业废气中粉尘的设备,所述用于清除工业废气中粉尘的设备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框体、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集料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右侧的进气装置、位于所述框体上方的出气装置及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洒水装置,所述框体包括位于右表面上的第一通孔、位于上表面上的第二通孔、位于其内部的第一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上方的支撑板,所述集料装置包括左壁、位于左壁右侧的右壁、位于所述右壁下方的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右侧的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左壁与所述右壁之间的堵塞块及位于所述堵塞块下方的竖杆,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及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上的第一阀门,所述出气装置包括出气管及设置于所述出气管上的第二阀门,所述洒水装置包括进水斗、位于所述进水斗下方的洒水柱、设置于所述洒水柱内的通道及位于所述通道左右两侧的若干洒水孔,所述洒水柱呈圆柱体,所述洒水柱的上表面与所述进水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洒水柱的下端穿过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框体的内部,所述洒水柱贯穿所述支撑板的上下表面且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洒水孔的一端与所述通道相通,所述洒水孔的另一端与所述洒水柱的表面相通。
[0007]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方。
[0008]所述第一过滤网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过滤网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0009]所述支撑板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板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圆孔。
[0010]所述左壁呈L型,所述左壁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左壁的另一端竖直向下。
[0011]所述右壁包括上端部及位于所述上端部下方的下端部,所述上端部呈倾斜状,所述上端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端部呈竖直状。
[0012]所述第一支撑柱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上端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3]所述堵塞块呈长方体,所述堵塞块水平放置,所述堵塞块的左表面与所述左壁的侧面紧密接触,所述堵塞块的右表面与所述下端部的左表面紧密接触。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5]本实用新型用于清除工业废气中粉尘的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进行有效的净化,除去其中的粉尘,使得其中的粉尘含量有效的降低,防止其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用于清除工业废气中粉尘的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清除工业废气中粉尘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清除工业废气中粉尘的设备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I上方的框体2、位于所述框体2下方的集料装置3、位于所述框体2右侧的进气装置4、位于所述框体2上方的出气装置5及设置于所述框体2上的洒水装置6。
[0019]如图1所述,所述底座I呈长方体,所述底座I水平放置。所述框体2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2竖直放置,所述框体2包括位于右表面上的第一通孔21、位于上表面上的第二通孔22、位于其内部的第一过滤网23及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3上方的支撑板24。所述第一通孔21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一通孔21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3的下方。所述第二通孔2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洒水装置6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通孔22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一过滤网2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过滤网23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23的侧面与所述框体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23可以过滤掉体积较大的固体颗粒。所述支撑板24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板24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24的侧面与所述框体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4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圆孔241,所述圆孔241均匀分布在所述支撑板24上,从下方进入的气体可以穿过所述圆孔241进入到所述支撑板24的上方。
[0020]如图1所示,所述集料装置3包括左壁31、位于左壁31右侧的右壁32、位于所述右壁32下方的第一支撑柱3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33右侧的第二支撑柱34、位于所述左壁31与所述右壁32之间的堵塞块35及位于所述堵塞块35下方的竖杆36。所述左壁31呈L型,所述左壁31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左壁31的另一端竖直向下。所述右壁32大致呈L型,所述右壁32包括上端部及位于所述上端部下方的下端部,所述上端部与所述下端部一体成型。所述上端部呈倾斜状,所述上端部呈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所述上端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端部呈竖直状,所述下端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左壁31的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一支撑柱33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支撑柱33呈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所述第一支撑柱33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33的上端与所述上端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34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撑柱34的上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支撑柱34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34的上表面与所述上端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堵塞块35呈长方体,所述堵塞块35水平放置,所述堵塞块35的左表面与所述左壁31的侧面紧密接触,所述堵塞块35的右表面与所述下端部的左表面紧密接触。所述竖杆36呈圆柱体,所述竖杆36竖直放置,所述竖杆36的上表面与所述堵塞块3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堵塞块35可以防止集料装置3中的气体流出。
[0021]如图1所示,所述进气装置4包括进气管41及设置于所述进气管41上的第一阀门42。所述进气管41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21且与所述框体2的右表面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