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除雾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34142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新型除雾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工业领域使用的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工业应用的新 型除雾器。
【背景技术】
[0002] 气液分离是工业领域中常见的一项工艺流程,在湿法脱硫过程中,较小的浆液粒 径有助于气液反应的快速进行,然而,脱硫后的烟气会因此饱含浆液雾滴,小粒径的雾滴易 被气流携带排出,造成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的巧污和严重腐蚀,因此净化烟气在离开吸收 塔之前需要经过除雾。现有的大部分除雾器对20微米的雾滴去除效率可达70%W上,但对 粒径为10微米的雾滴去除效率仅为30%左右,脱硫塔出口颗粒物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雾滴 带出的颗粒物造成的,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减少雾滴或者减少雾滴颗粒物的排放,即提高 净化后烟气的气液分离效率。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现有净化设备对于小粒径雾滴去除效率较低,排气口雾滴和颗粒物浓度 较难达标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雾效率高的新型除雾器。
[0004]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为: 阳〇化]一种新型除雾器,包括一个W上的除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单元包括导流 筒、安装在导流筒内进气口的初级旋流叶片组和设置在导流筒外的集液筒,一个集液筒内 设有至少一个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侧壁设有透水结构,导流筒外壁面与集液筒内壁面之 间留有间隙,形成夹层容腔。
[0006]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改进或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07] 所述夹层容腔的下方设有底板,对应底板最低处的位置,集液筒筒壁设有凹部,所 述凹部位于底板最低处的下方,且与夹层容腔连通,使夹层容腔内的积液可从凹部流出集 液筒外排。
[0008] 为了使导流筒内收集的雾滴能够更高效地排入夹层容腔,所述夹层容腔可与外部 设备连接,形成相对于导流筒内气压的负压,同时,当除雾器用于气体中洁净雾滴的分离 时,还可在夹层容腔中加入吸水材料。
[0009] 除雾器用于分离粒径极小的雾滴时,如几十至几百纳米的雾滴,可在所述导流筒 内初级旋流叶片组的后段增加若干次级叶片组,为了避免叶片组层数增加导致除雾器压力 损失增大,次级旋流叶片组的中屯、件设为中空的筒体,但相较于次级旋流叶片组叶片进气 口的位置,所述中屯、件在迎气流一侧要长出一段。相对应的,所述夹层容腔也分隔出单独的 容腔单元,每个容腔单元收集由对应的每层旋流叶片组分离的液滴,上方容腔单元的排水 口与下方容腔单元连通,或与外部排水机构连接。相邻除雾单元的集液筒之间通过夹持件 连接,所述夹持件设有基座、固定在基座上方的卡爪和连接在基座下方的排水管,固定相邻 除雾单元时,所述夹持件卡夹在集液筒设置所述凹部的位置,使凹部与排水管连通。
[0010] 所述集液筒的筒壁由若干块壁板顺次连接构成,相邻壁板的夹角为120°,所述凹 部设置在集液筒的拐角处。
[0011] 所述导流筒的透水结构可采用W下形式中的任一种:
[0012] a)导流筒在筒壁上环向开设由多个槽形成所述透水结构;
[0013] b)所述导流筒整体或局部筒体由多块挡板合围构成,各挡板之间留有间隙形成透 水结构,所述挡板为直板或曲面板;
[0014] C)所述导流筒的筒壁设有透水的网、膜或滤布。
[0015] 作为优选,所述曲面板的横截面设为曲率递增的弧形曲线。
[0016] 所述旋流板包括叶片组和固定叶片的支撑构件,所述叶片组内的叶片呈环形排 布,相邻叶片之间形成斜向的流道,所述叶片包括一段曲面板,所述曲面板的横截面为渐变 的弧形曲线,其曲率随气流走向递增。
[0017] 所述叶片在曲面段的渐缩端可进一步延伸出直板。
[001引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筒、叶片)弧形曲线采用修正后的渐开线,其曲线方程为:
[0019]
[0020] 上式中,Φ为展角,r为基圆半径,k为修正系数。
[0021] 有益效果:
[0022] 本发明除雾器安装在气体处理设备中使用,进入除雾装置的气体经过初级旋流叶 片组后形成W导流筒中轴线为中屯、的旋转流态,烟气中夹带的雾滴被甩向导流筒壁,通过 导流筒壁上的透水结构进入导流筒与集液筒的夹层容腔中,从容腔中排出,将除雾过程的 气液通道分开,可减少气体对雾滴的二次夹带,显著提高除雾效率。在进一步结合优选的除 雾叶片后,使气体在通过旋流叶片组的过程中,叶片渐变的弧形曲线促使液滴或粉尘在持 续变化的惯性力作用下,被叶片曲面捕集,去除率高。本发明除雾器结构设计新颖,易于加 工制造。除雾单元的设计也便于生产、运输、拆装和维修,除雾单元可W拼装组合成不同直 径、不同层数的除雾器组,阻力可通层级的设置调整,使用方式灵活。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除雾器实施例一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图1除雾器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巧]图3为图1除雾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 图4为除雾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除雾器实施例二集液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为除雾单元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0029] 图7为集液筒上凹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8为除雾单元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0031] 图9为除雾单元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Ξ;
[0032] 图10为导流筒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1为导流筒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2为导流筒实施例Ξ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3为夹持件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4为图13夹持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5为图13夹持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6为旋流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7为叶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8为叶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19为次级叶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20为除雾器实施例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为了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设计原理,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 发明做进一步的介绍。 阳044] 实施例一:
[0045] 如图1、图2、图3、图6 -种新型除雾器,包括多个拼接成蜂窝状的除雾单元1,所 述除雾单元1包括集液筒11、导流筒12和旋流叶片组13,集液筒11设置在导流筒12的外 围,一个集液筒11内设有至少一个导流筒12。初级旋流叶片组13安装在导流筒12内,位 于其进气口端。所述导流筒12的侧壁设有透水结构,导流筒12外壁面与集液筒11内壁面 之间留有间隙,形成过水的夹层容腔14,所述夹层容腔14底部与外部排水机构连通。
[0046] 所述集液筒11筒体优选采用正六边形,便于实现相邻除雾单元的无缝拼接。所述 夹层容腔14的下方设有蝶形底板,底板的最低处设置在集液筒11的拐角处。对应底板最 低处的位置,集液筒11筒壁设有一倒角短切面111,形成一凹部,如图1、图7所示,所述凹 部位于夹层容腔14底板最低处的下方,通过透水孔112且与夹层容腔14连通,使夹层容腔 14内的积液可从凹部流出集液筒11,便于外排。所述导流筒12可设置为圆柱形或正六边 形。
[0047] 相邻除雾单元集液筒11通过夹持件3连接,如图13、14、15所示,所述夹持件3设 有Ξ角形的基座32、固定在基座上方的Ξ个卡爪31和连接在基座下方的排水管33。固定相 邻除雾单元时,所述夹持件3卡在Ξ个相邻除雾单元对接的位置,集液筒的倒角短切面111 上设有对应的卡口。Ξ个相邻除雾单元对接后,Ξ个集液筒11在对接处的凹部拼接成一Ξ 棱柱腔,夹持件3的基座32从底部堵住所述Ξ棱柱腔,使从夹层容腔14流出的积液通过凹 部被收集到夹持件2的排水管33中,通过排水管33直接排下或使排水管33与架住除雾器 的横担管道2连接,通过横担管道2排出净化系统外。
[0048] 所述初级旋流叶片组13包括多片叶片和固定叶片的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包 括外部框架131和中屯、件134,叶片环形排布在框架131内,相邻叶片之间形成斜向的流道。 所述叶片组内的叶片包括长叶片132和若干长短不一的短叶片13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