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流体供给系统的过滤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997969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用于流体供给系统的过滤器的利记博彩app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供给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流体供给系统的过滤器。



背景技术:

通常,发动机的流体供给系统装配有过滤器,以清除来自流过流体供给系统的流体中的污染物。过滤器装配有可替换过滤器装置。通常,该过滤器装置是可移除的或可分离的,以使得过滤器装置能由新的过滤器所替换。在习惯上,替换过滤器装置需要有经验的操作者徒手来抓持过滤器装置,这会引起使得操作者的手暴露于危险流体的人体工程学风险。此外,在从流体过滤器中移除过滤器装置的同时,流体可流入到下游部件中,由此便增大了下游部件发生灾难性故障的可能性。

公开号为2014/0027366美国专利申请(下文称为‘366申请)描述了一种滤筒顶部加载过滤器的设计和可用于该过滤器的过滤器元件。滤筒和过滤器元件允许流体从过滤器壳体排放,而无需首先移除过滤器元件或过滤器壳体的罩盖。排放特征件由旋钮手动地启用,可从过滤器壳体的外部接近可移除的罩盖,进而触及该旋钮。’366申请公开了一种过滤器元件的罩盖,该罩盖螺接于滤筒顶部加载过滤器的壳体的内表面。由于经污染的流体流入到限定于过滤器元件和壳体之间的空腔中,因而流体中的污染物可能会沉积在螺纹中,由此在替换过滤器元件的同时需要由操作者施加额外的劳力来清除沉积在螺纹中的污染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流体供给系统的过滤器,在更换过滤器装置时可以有效避免操作者的手接触到危险材料或流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流体供给系统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壳体,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进入端口和排放端口,所述进入端口用于将流体接收到壳体中,所述排放端口用于将流体从壳体排出;所述过滤器还进一步包括帽盖,所述帽盖可分离地连接进入端口,且所述帽盖包括第一螺纹部分;所述过滤器还进一步包括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过滤器装置,所述过滤器装置设置在壳体内,以在过滤器装置的外表面和壳体的内表面之间限定周向空腔,所述周向空腔与壳体的进入端口流体连通,以使流体从流体供给系统流入到周向空腔中;所述过滤器还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过滤器装置内的中空中心管件,所述中空中心管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紧固于壳体的内表面并且用于将流体供给至流体供给系统的一个或多个下游部件;所述过滤器还进一步包括第一密封构件,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连接过滤器装置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用于限制流体从空腔经由过滤器装置的第一端进入到中空中心管件中;所述过滤器还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第一密封构件上的接合构件,所述接合构件沿垂直于第一密封构件的表面的方向并且远离过滤器装置的第一端延伸,所述接合构件包括第二螺纹部分,所述帽盖的第一螺纹部分与接合构件的第二螺纹部分接合,用以将过滤器装置从壳体移除;所述过滤器还进一步包括第二密封构件,所述第二密封构件连接过滤器装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包括第一环状环,所述第一环状环沿垂直于第二密封构件的表面的方向延伸并且设置成远离中空中心管件,所述第一环状环在过滤器装置的接合位置限制流体从空腔流入到排放端口中;所述第二密封构件还进一步包括第二环状环,所述第二环状环沿垂直于第二密封构件的表面的方向延伸并且靠近中空中心管件,所述第二环状环在过滤器装置的接合位置限制流体从中空中心管件流入到所述排放端口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在最小的劳力下替换过滤器装置。此外,由于帽盖有助于将过滤器装置从壳体中移除,操作者的手不会接触到存在于周向空腔中的流体,由此克服了因操作者的手接触到危险材料或流体而导致的任何人体工程学风险。此外,存在于周向空腔中的流体可以通过排放端口排出,由此减少了在移除过滤器装置期间会部分地留存在过滤器装置中的流体量,同时也防止了排放出的流体在过滤器装置从壳体移除之后,污染过滤器周围的环境。

通过以下的说明和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方面清晰可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过滤器的流体供给系统的框图;

图2是处于接合状况中的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圆圈3-3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4是处于脱离状况中的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圆圈5-5部分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参照在附图中说明的特定实施例或特征、示例。只要有可能,对应的或类似的附图标记将在所有附图中用于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此外,当可能存在一个以上相同类型的元件时,总地或个别地参照这里所描述的各种元件。然而,这些参照在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可注意到的是,对于单数形式元件的任何参照也可被理解成涉及复数且反之亦然,而不会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成确切数量或类型的此类元件,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地阐述。

图1示出了流体供给系统10的示意框图。流体供给系统10包括经由流体流动管线18连接的流体储罐12、流体泵14以及过滤器16。流体泵14可将诸如润滑油之类的流体从流体储罐12供给至过滤器16。过滤器16可以是流体供给系统10内若干部件的一个,并且用于接收来自流体泵14或者来自流体供给系统10的一个或多个上游部件的流体。在一示例中,过滤器16可以是润滑油过滤器、燃料过滤器、液压流体过滤器、冷却剂过滤器或者便于对流体进行过滤的任何其它过滤器。悬浮在流体内的颗粒经过滤并且随后供给至下游系统20。在一示例中,下游系统20可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辅助齿轮箱以及传动系统。此外,过滤器16可自顶部安装进行定向。通过自顶部安装的结构,可以从过滤器16上方的位置维护或者触及该过滤器16。

图2示出了过滤器16的剖视图。过滤器16包括具有内表面24和外表面26的壳体22。内表面24和外表面26限定壳体22的厚度(未示出)。图2中示出的壳体22具有圆形横截面。然而,在一示例中,壳体22的横截面可以是正方形、矩形、多边形或者椭圆形。壳体22可安装或者连接在流体供给系统10的一定位置中,以执行过滤流体的功能。壳体22进一步包括用于将流体供给到壳体22中的进入端口28。替代地,流体也可经由设置在壳体22中的辅助端口30供给到壳体22中。壳体22还包括头部部分32和基部部分34。此外,壳体22包括开设在基部部分34处的排放端口35,以将流体从壳体22中排出。

过滤器16进一步包括连接于壳体22的进入端口28的帽盖36。图2中示出的帽盖36具有圆形横截面。然而,应理解的是,帽盖36可设有各种其它横截面型式,以使得帽盖36能连接于进入端口28。帽盖36可螺纹连接于进入端口28的周界。然而,应理解的是,卡配布置可设置在帽盖36和进入端口28的周界之间,以便于帽盖36连接于进入端口28和从该进入端口分离。

过滤器16进一步包括连接于壳体22的罩盖构件37。确切地说,罩盖构件37以使得罩盖构件37能在需要时从壳体22分离的方式连接于壳体22的头部部分32。图2中示出的罩盖构件37具有圆形横截面。然而,应理解的是,罩盖构件37可设计成各种其它横截面形状,使得罩盖构件37能连接于壳体22的头部部分32。此外,当罩盖构件37从壳体22上分离时,罩盖构件37会触及到容纳在壳体22内的部件。在一个示例中,罩盖构件37可螺纹连接于壳体22。在另一示例中,卡配布置可设置在罩盖构件37和壳体22之间,以便于罩盖构件37连接于壳体22和从该壳体22分离。

过滤器16进一步包括同轴地设置在壳体22内的过滤器装置38。图2中示出的过滤器装置38具有圆形横截面。然而,应理解的是,过滤器装置38的横截面可以是正方形、矩形、多边形或者椭圆形的一种。过滤器装置38的横截面可基于壳体22的横截面来限定。在此种布置中,过滤器装置38在过滤器装置38的外表面74和壳体22的内表面24之间限定周向空腔40。该周向空腔40与壳体22的进入端口28流体连通,以使流体从流体供给系统10流入到周向空腔40中。

过滤器16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过滤器装置38内的中空中心管件42。在一个示例中,中空中心管件42可同轴地设置在过滤器装置38内。中空中心管件42具有第一端44和第二端46。中空中心管件42的第一端44连接壳体22的基部部分34,而中空中心管件42的第二端46远离基部部分34并且沿朝向帽盖36的方向设置。如图2所示,中空中心管件42的第一端44连接壳体22的基部部分34。中空中心管件42用于将经过滤的流体供给至下游系统20。

过滤器16进一步包括第一密封构件48,该第一密封构件48连接过滤器装置38的第一端50。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密封构件48可由塑料、聚氨酯或树脂浸渍材料制成。第一密封构件48可以是单个板状结构或者可由一个或多个层构成。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密封构件48包括密封层52和覆盖层54。密封层52连接过滤器装置38的第一端50以密封第一端50,且覆盖层54设置在密封层52的顶部上以覆盖密封层52。为了覆盖密封层52,覆盖层54包括突部56,该突部56在垂直于覆盖层54的表面的方向、沿着覆盖层54的周界并且朝向过滤器装置38延伸。突部56有助于封闭密封层52。

过滤器16进一步包括接合构件58,其设置在第一密封构件48上以与帽盖36的第一螺纹部分82(在图4中示出)接合。为了进行接合,接合构件58包括第二螺纹部分60。接合构件58在垂直于覆盖层54的表面并且远离过滤器装置38的第一端50的方向延伸。此外,接合构件58设置成第一密封构件48上的弧形突部,其中,该弧形突部的内直径大于帽盖36的外直径以将帽盖36共轴地接收在其中。在一示例中,弧形突部的外直径可小于帽盖36的内直径以将帽盖36共轴地接收在其上。然而,应认识到的是,这里所描述的接合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替代地,帽盖36可通过卡配布置与接合构件58接合。罩盖构件37覆盖接合构件58并且防止对于接合构件58的任何损伤。

此外,过滤器16包括第二密封构件62,其连接过滤器装置38的第二端64。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密封构件62可由塑料、聚氨酯或树脂浸渍材料制成。这样,第一密封构件48和第二密封构件62有助于将过滤器装置38封装在壳体22内。

图3是图2中圆圈3-3部分的放大视图。具体地说,圆圈3-3部分的放大视图示出了第二密封构件62和过滤器装置38的接合位置“P1”。第二密封构件62包括第一环状环66,该第一环状环66沿垂直于第二密封构件62的表面“S”的方向并且远离过滤器装置38延伸。第一环状环66形成为第二密封构件62的一体部件。此外,由于第二密封构件62示作圆形板状结构,因而第一环状环66形成为第二密封构件62的表面“S”上的圆形突部。然而,基于基部部分34的横截面,第一环状环66可设有对应的突部以密封排放端口35的周界。

如图3所示,第一环状环66示作具有梯形横截面。换言之,第一侧“T1”并不平行于第一环状环66的第二侧“T2”。附加地,第二侧“T2”相对于排放端口35的表面“D”倾斜。采用此种配置,第二侧“T2”的仅仅预定长度“L”抵接排放端口35的表面“D”。这样,过滤器装置38被沿向下方向“Y”推动,以使得过滤器装置38与壳体22的基部部分34接合。第二侧“T2”的预定长度“L”在周向空腔40和排放端口35之间形成密封。

在过滤器装置38的接合位置“P1”中,第一环状环66的此种密封限制流体从周向空腔40流入到排放端口35中。因此,参照上文描述,接合位置“P1”会被理解成过滤器装置38的如下位置,其中,第二侧“T2”的预定长度“L”抵接排放端口35的表面“D”,以在第二侧“T2”和表面“D”之间提供密封。

第二密封构件62进一步包括第二环状环68,其类似于第一环状环66从第二密封构件62的表面“S”沿向下方向“Y”延伸。第二环状环68相对于中空中心管件42位于近侧,而第一环状环66相对于中空中心管件42定位在远侧。这样,第二环状环68设置成在第二密封构件62上的同心矩形横截面突部。在过滤器装置38的接合位置“P1”中,第二环状环68限制流体(是经过滤的流体)从中空中心管件42流至排放端口35,由此消除流体在过滤过程期间的任何损失。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图3会理解的是,第二环状环68的长度可基于周界壁70的高度来确定。此外,第二密封构件62包括类似于第二环状环68的第三环状环69。第三环状环69在第一环状环66和排放端口35之间提供附加的密封。

图4示出处于脱离位置“P2”中的过滤器装置38的剖视图。过滤器装置38包括内表面72和外表面74。内表面72可被理解成相对于中空中心管件42在近侧的内周界表面,而外表面74可被理解成相对于中空中心管件42在远侧的外周界表面。此外,过滤器装置38由第一密封构件48、第二密封构件62以及内衬构件76所围绕。内衬构件76固定于过滤器装置38的内表面72。采用此种布置,第一密封构件48、第二密封构件62以及内衬构件76为过滤器装置38提供强度和封装。这样,过滤器装置38可作为单个部件获得,而第一密封构件48、第二密封构件62以及内衬构件76连接在过滤器装置38的相应位置处。为了使经过滤的流体进入中空中心管件42,内衬构件76包括多个孔78。这样,沿向内方向“X”从周向空腔40进入过滤器装置38的流体被过滤并且之后通过孔78进入中空中心管件42。随后,经过滤的流体沿向下方向“Y”流动,并且通过供给端口80供给至下游系统20。

为了使得过滤器装置38从壳体22脱离,首先将罩盖构件37从壳体22脱离。随后,帽盖36从进入端口28脱离并且与接合构件58接合。在此种接合期间,帽盖36的第一螺纹部分82与接合构件58的第二螺纹部分60接合。这样,帽盖36和过滤器装置38形成子组件。为了将过滤器装置38脱离以进行替换,操作者可以抓持帽盖36并且沿相对于壳体22向外的方向拉动子组件,以使得过滤器装置38从壳体22脱离。类似地,由操作者施加的持续劳力可以便于将过滤器装置38从壳体22移除。

图5是图4中圆圈5-5部分的放大视图。为了简明起见,将圆圈5-5部分示作在过滤器38的脱离位置“P2”中、过滤器装置38的底部部分的透视图。随着子组件沿相对于壳体22向外的方向移动,过滤器装置38从接合位置“P1”移动至脱离位置“P2”。在脱离位置“P2”中,如图5所示,存在于周向空腔40中的流体在流动路径“F”中流动。随后,流体从壳体22中排出。此外,存在于内衬构件76和中空中心管件42之间的流体也向下流动并且通过排放端口35排出。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描述一种过滤器16。由于设置在帽盖36上的第一螺纹部分82和设置在接合构件58上的第二螺纹部分60的存在,帽盖36能与过滤器装置38容易地接合以形成子组件。随后,能沿相对于过滤器16的壳体22向外的方向拉动子组件,以使得过滤器装置38从壳体22脱离。因此,出于替换的目的,可将过滤器装置38从壳体22中移除。采用过滤器16的此种布置和配置,操作者可在最小的劳力下替换过滤器装置38。此外,由于帽盖36有助于将过滤器装置38从壳体22移除,操作者的手不会受到存在于周向空腔40中的流体的干扰。这样,通过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将操作者的手暴露于危险材料或流体(例如,未经过滤的油)的任何人体工程学风险。

附加地,在将过滤器装置38从壳体22移除期间,排放端口35、第一环状环66以及第二环状环68便于将存在于周向空腔40中的流体平顺地排出。这样,存在于周向空腔40中的任何流体被排出,由此减少了在移除过滤器装置38期间会部分地留存在过滤器装置38中的流体量。此外,流体通过排放端口35的此种排出也防止在过滤器装置38从壳体22移除之后、污染过滤器16周围的环境。

虽然上文已参照各实施例具体地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通过修改所公开的机器、系统以及方法可设想各种附加的实施例,而不会偏离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这些实施例可被理解成落在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确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