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干燥设备,尤其是一种集装式冷干机。
背景技术:
通常压缩空气中含有固体颗粒杂质、气态以及液态的水和油,会对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带来危害,也易缩短气动设备的使用寿命,影响气动终端产品的质量。冷冻干燥机是通过冷媒制冷降低压缩空气的温度来析出空气中的气态水,与过滤器配合使用,除油除水除杂质,最终得到低露点、无油无水的洁净空气。
传统的冷冻式干燥机在空气预冷器之后安装空气热交换器,使进出蒸发器的冷热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回升出口气体来降低部分进气温度,减小蒸发器负荷。但热交换温度回升后的出口气体不能满足某些特殊行业的低温要求,而取消热交换器则加大蒸发器负荷,影响除水效果。加大蒸发器则会大大增加设备体积。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集装式冷冻干燥机通过内置两级过滤和二次蒸发器实现压缩空气低温、低露点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压缩空气低温、低露点的且体积小、低负荷的冷冻式干燥机。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式冷干机,包括空气入口、空气出口、风冷冷凝器、干燥过滤器和制冷压缩机,还包括空气预冷器、蒸发器、过滤器和电子排水器,所述蒸发器包括一次蒸发器和二次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外还连接有一毛细管,所述过滤器包括一级过滤器和二级过滤器, 所述空气入口设于所述一次蒸发器的顶部,所述空气出口设于所述二次蒸发器的顶部,所述空气入口处设有所述空气预冷器,所述过滤器集成设于所述蒸发器的底部并各安装有一电子排水器,压缩空气自空气入口经空气预冷器、一级过滤器、电子排水器、一次蒸发器、二次蒸发器、二级过滤器、电子排水器到达空气出口。
其中,所述一次蒸发器、二次蒸发器、制冷压缩机、风冷冷凝器、干燥过滤器经若干管道形成制冷循环回路。
其中,所述制冷循环回路上还设有一压力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内置二次蒸发器和二级过滤器代替原有的热交换器,使设备可在低负荷状态下实现出口气体低温、低露点。采用二次蒸发器可延长压缩空气于冷媒的热交换时间,热交换完成更充分,除水效果更好。而一级过滤器、二级过滤器集成于系统内部,使设备结构更加紧凑,节省了安装空间,便于安装、运输。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式冷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空气预冷器; 2、蒸发器;21、一次蒸发器;22、二次蒸发器;23、毛细管;3、过滤器;31、一级过滤器;32、二级过滤器;4、电子排水器;5、空气入口;6、空气出口;7、风冷冷凝器;8、干燥过滤器;9、制冷压缩机;10、压力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集装式冷干机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集装式冷干机,包括空气入口5、空气出口6、风冷冷凝器7、干燥过滤器8和制冷压缩机9,还包括空气预冷器1、蒸发器2、过滤器3和电子排水器4,蒸发器2包括一次蒸发器21和二次蒸发器22,蒸发器2外还连接有一毛细管23,过滤器3包括一级过滤器31和二级过滤器32, 空气入口5设于一次蒸发器21的顶部,空气出口6设于二次蒸发器的顶部,空气入口5处设有空气预冷器1,过滤器3集成设于蒸发器2的底部并各安装有一电子排水器4,压缩空气自空气入口5经空气预冷器1、一级过滤器31、电子排水器4、一次蒸发器21、二次蒸发器22、二级过滤器32、电子排水器4到达空气出口6。一级过滤器31安装于空气预冷器1之后,一级过滤器31与一次蒸发器21合为一体,二级过滤器32与二次蒸发器22合为一体,过滤器在空气低温状态下即可完成过滤过程,大大提高了过滤效果。
工作时:压缩空气自空气入口5进入空气预冷器1,经空气预冷器1降温,进入一级过滤器31,过滤器过滤掉部分液态水、油和固体杂质,通过电子排水器4排出系统。然后空气进入一次蒸发器21、二次蒸发器22,空气经过逐级降温析出冷凝水及油雾,经二级过滤器32过滤后通过电子排水器4排出系统,最终低温、低露点的空气经空气出口6排出,由此形成热交换回路。采用二次蒸发器,可延长压缩空气于冷媒的热交换时间,热交换完成更充分,析出更多的压缩空气气态水,除水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一次蒸发器21、二次蒸发器22、制冷压缩机9、风冷冷凝器7、干燥过滤器8经若干管道形成制冷循环回路。制冷循环回路配合热交换回路,达到制冷和热交换平衡,干燥过滤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中,制冷循环回路上还设有一压力控制器10。压力控制器10和毛细管共同控制回路内的冷媒压力,防止压力过低或过高而影响设备工作。本实用新型的冷干机采用二次蒸发器,出口气体温度在5~15ºC,可满足特殊工况需要。而一级过滤器、二级过滤器集成于系统内部,使设备结构更加紧凑,便于安装和运输,极大地节省了安装空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