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聚羧酸减水剂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羧酸减水剂酯化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高性能减水剂,是水泥混凝土运用中的一种水泥分散剂,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大坝、隧道、高层建筑等工程;该品绿色环保,不易燃,不易爆,可以安全使用火车和汽车运输;而聚羧酸减水剂酯化反应装置则是聚羧酸减水剂生产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件之一;其早期工艺是采用溶剂法,通过溶剂与水共沸,将水带出,最后将剩余的溶剂蒸出,该工艺生产成本高且污染环境;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无溶剂抽真空工艺,其通过真空泵使反应釜内形成一定的负压并将水带出,但其工艺时间长,水分不能完全抽出, 酯化率低;并且其内部无法进行观察,从而导致其使用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酯化反应生成的水快速分离除去,从而提高使用效率;并且可进行内部观察,提高使用可靠性的聚羧酸减水剂酯化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聚羧酸减水剂酯化反应装置,包括底板和主体,主体安装在底板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主体的上方设置有电机,并在电机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设置有桨叶,所述传动轴和桨叶均位于工作腔内,所述主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并且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与工作腔相通;还包括第一转把、第一转轴、上带动轴、下带动轴、上刷毛组和下刷毛组,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上观察孔和下观察孔,并在上观察孔和下观察孔处分别设置有上透明挡板和下透明挡板,所述第一转把位于主体的外侧,所述上带动轴、下带动轴、上刷毛组和下刷毛组均位于工作腔内,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转把连接,第一转轴的另一端穿过主体侧壁并伸入至工作腔内,所述上带动轴和下带动轴分别安装在第一转轴的顶端和底端,所述上刷毛组安装在上带动轴上,并且上刷毛组贴紧所述上透明挡板,所述下刷毛组安装在下带动轴上,并且下刷毛组贴紧所述下透明挡板;还包括氮气供给瓶、壳体和输出管,所述氮气供给瓶安装在壳体上,并且氮气供给瓶的输出端通过氮气管与主体的工作腔连通,所述壳体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通管、第一回收池、第二连通管、第二回收池、第三连通管、冷凝器和第四连通管,所述输出管的输入端与主体的工作腔连通,输出管的输出端穿过壳体并伸入至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的输入端均与输出管的输出端连通,第一连通管输出端与第一回收池连通,第二连通管输出端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连通管与第二回收池连通,第一回收池和第二回收池通过第四连通管连通,并在第三连通管上设置有真空泵。
本实用新型的聚羧酸减水剂酯化反应装置,所述壳体的左侧壁上设置有左观察孔,并在左观察孔处设置有左透明挡板,还包括第二转把、第二转轴、左带动轴和左刷毛组,所述第二转把位于壳体的外侧,左带动轴和左刷毛组均位于壳体的内部,第二转轴的左端与第二转把连接,第二转轴的右端穿过左透明挡板并伸入至壳体的内部与左带动轴连接,所述左刷毛组安装在所述左带动轴上,并且所述左刷毛组贴紧所述左透明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聚羧酸减水剂酯化反应装置,还包括四组支撑柱和四组滚轮,所述四组支撑柱分别安装在底板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四组滚轮分别安装在四组支撑柱的底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上观察孔和下观察孔可对工作腔内部进行观察,并且在上透明挡板和下透明挡板脏污时通过第一转把带动上刷毛组和下刷毛组对其进行清理,更为实用;而且同时通过氮气供给瓶供给氮气至主体的工作腔内,氮气将水自主体工作腔内通过输出管带离至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此时带出来的水一部分为气态,另一部分为液态,液态水通过第一连通管输入至第一回收池进行收集,气态水通过第二连通管进入冷凝器,之后启动真空泵,将冷凝后的水和氮气抽送至第二回收池内,此时液态水自第二回收池流向第一回收池进行集中回收,氮气至第一回收池进行回收,实现氮气和水分别集中回收,提高使用效率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聚羧酸减水剂酯化反应装置,包括底板1和主体2,主体安装在底板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主体的上方设置有电机3,并在电机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4,传动轴上设置有桨叶5,传动轴和桨叶均位于工作腔内,主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并且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与工作腔相通;还包括第一转把6、第一转轴7、上带动轴8、下带动轴、上刷毛组9和下刷毛组,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上观察孔和下观察孔,并在上观察孔和下观察孔处分别设置有上透明挡板10和下透明挡板,第一转把位于主体的外侧,上带动轴、下带动轴、上刷毛组和下刷毛组均位于工作腔内,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转把连接,第一转轴的另一端穿过主体侧壁并伸入至工作腔内,上带动轴和下带动轴分别安装在第一转轴的顶端和底端,上刷毛组安装在上带动轴上,并且上刷毛组贴紧上透明挡板,下刷毛组安装在下带动轴上,并且下刷毛组贴紧下透明挡板;还包括氮气供给瓶11、壳体12和输出管13,氮气供给瓶安装在壳体上,并且氮气供给瓶的输出端通过氮气管与主体的工作腔连通,壳体安装在底板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通管14、第一回收池15、第二连通管16、第二回收池17、第三连通管18、冷凝器19和第四连通管20,输出管的输入端与主体的工作腔连通,输出管的输出端穿过壳体并伸入至壳体的内部,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的输入端均与输出管的输出端连通,第一连通管输出端与第一回收池连通,第二连通管输出端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连通管与第二回收池连通,第一回收池和第二回收池通过第四连通管连通,并在第三连通管上设置有真空泵21;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上观察孔和下观察孔可对工作腔内部进行观察,并且在上透明挡板和下透明挡板脏污时通过第一转把带动上刷毛组和下刷毛组对其进行清理,更为实用;而且同时通过氮气供给瓶供给氮气至主体的工作腔内,氮气将水自主体工作腔内通过输出管带离至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此时带出来的水一部分为气态,另一部分为液态,液态水通过第一连通管输入至第一回收池进行收集,气态水通过第二连通管进入冷凝器,之后启动真空泵,将冷凝后的水和氮气抽送至第二回收池内,此时液态水自第二回收池流向第一回收池进行集中回收,氮气至第一回收池进行回收,实现氮气和水分别集中回收,提高使用效率及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聚羧酸减水剂酯化反应装置,壳体的左侧壁上设置有左观察孔,并在左观察孔处设置有左透明挡板22,还包括第二转把23、第二转轴24、左带动轴和左刷毛组,第二转把位于壳体的外侧,左带动轴和左刷毛组均位于壳体的内部,第二转轴的左端与第二转把连接,第二转轴的右端穿过左透明挡板并伸入至壳体的内部与左带动轴连接,左刷毛组安装在左带动轴上,并且左刷毛组贴紧左透明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聚羧酸减水剂酯化反应装置,还包括四组支撑柱25和四组滚轮26,四组支撑柱分别安装在底板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四组滚轮分别安装在四组支撑柱的底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