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聚羧酸减水剂滴加小料搅拌罐,属于减水剂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水剂生产过程中的小料添加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基础建设的增加,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也随之发展,混凝土外加剂也随之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改善了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促进了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副产品在胶凝材料系统中更多的应用,还有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逐步成为优质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材料。减水剂是混凝土外加剂中最重要的品种,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大坝、隧道、高层建筑等工程。在聚羧酸减水剂的生产过程中,要根据所需性能添加不同的小料,再与母液进行充分搅拌混合稀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聚羧酸减水剂滴加小料搅拌罐,配料效果好,成本低且装车速度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聚羧酸减水剂滴加小料搅拌罐,包括罐体、搅拌装置、母液管、加水管、滴加罐、平台架、储料罐、存储管、泵、装车管和控制中心,所述罐体竖向固定在地面,罐体内安装有搅拌装置,罐体的顶端安装有母液管、加水管和滴加罐,滴加罐上部连通小料管,滴加罐的下部通过滴管与罐体内部连通,所述罐体上方通过平台架固定安装有储料罐,储料罐的上部通过存储管与罐体底部相连通,存储管上设有泵,储料罐下部设有装车管,控制中心上设有控制泵、母液管、加水管和滴加罐开关的按键。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桨,搅拌桨通过搅拌轴与搅拌电机连接,所述搅拌电机位于罐体外部且搅拌轴和搅拌桨位于罐体内部。
所述搅拌轴的上部圆周固定设置有多个压流板,所述压流板为倾斜设置的压板。
所述的罐体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液位传感器均与控制中心连接。
所述的母液管和加水管上均安装有流量计量表。
所述流量计量表和控制中心上均设有相配合的检测信号收发模块。
所述滴加罐上部设有粉料添加口。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罐体上设置滴加罐,可先将定量小料先导入滴加罐内,再在搅拌过程中缓慢滴加,加强搅拌配料效果,改造成本低,装车速度快。
2、本实用新型在罐体上方安装一个储料罐,罐体完成一次加料搅拌后将成品导入储料罐内,罐体可进行下一次搅拌工作,等装车时,储料罐可直接进行装车,不影响罐体继续工作,节省装车的等待时间,进一步加快装车速度并提高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在搅拌轴上设置多个压流板,在搅拌中随轴旋转并将飞溅的液体压下。
4、本实用新型在各个管道上均设置流量计量表,并由控制中心控制阀门开关,使用更加方便自动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罐体,2为母液管,3为加水管,4为滴加罐,5为平台架,6为储料罐,7为存储管,8为泵,9为装车管,10为小料管,11为滴管,12为搅拌电机,13为搅拌轴,14为搅拌桨,15为压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聚羧酸减水剂滴加小料搅拌罐,包括罐体1、搅拌装置、母液管2、加水管3、滴加罐4、平台架5、储料罐6、存储管7、泵8、装车管9和控制中心,所述罐体1竖向固定在地面,罐体1内安装有搅拌装置,罐体1的顶端安装有母液管2、加水管3和滴加罐4,滴加罐4上部连通小料管10,滴加罐4的下部通过滴管11与罐体1内部连通,所述罐体1上方通过平台架5固定安装有储料罐6,储料罐6的上部通过存储管7与罐体1底部相连通,存储管7上设有泵8,储料罐6下部设有装车管9,控制中心上设有控制泵8、母液管2、加水管3和滴加罐4开关的按键。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12、搅拌轴13和搅拌桨14,搅拌桨14通过搅拌轴13与搅拌电机12连接,所述搅拌电机12位于罐体1外部且搅拌轴13和搅拌桨14位于罐体1内部。
所述搅拌轴13的上部圆周固定设置有多个压流板15,所述压流板15为倾斜设置的压板。
所述的罐体1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液位传感器均与控制中心连接。
所述的母液管2和加水管3上均安装有流量计量表。
所述流量计量表和控制中心上均设有相配合的检测信号收发模块。
所述滴加罐4上部设有粉料添加口。
使用方法:
打开母液管2和加水管3上的阀门向罐体1内添加母料和水,流量计量表监测到母料和水添加到设定量后,控制中心控制母液管2和加水管3上的阀门关闭,然后将定量的粉状或液态小料倒入滴加罐4内,打开搅拌电机12,搅拌桨14对罐体1内的液体进行搅拌,同时滴加罐4开始向罐体1内部缓慢滴加小料,在搅拌过程中进行充分混合,以达到均匀稀释的目的,配料完成后,打开泵8将成品装入储料罐6内,罐体1内可再次进行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进行装车时,储料罐6可直接进行装车,节省了装车等待时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