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管材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管材的涂抹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往往需要在管材的内壁涂抹一层物质,比如润滑油,防锈膜等等。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喷涂装置,喷涂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喷涂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适用于管材的涂抹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管材的涂抹系统,包括内壁涂抹装置和工装夹具;
所述内壁涂抹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下方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工作台上方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自由端固接有与第一转动轴垂直的太阳轮,所述太阳轮与行星轮啮合,所述行星轮还与齿圈套上的内齿圈啮合;
所述行星轮通过连接杆与套装在第一转动轴上的第一轴承的外壁固接,所述齿圈套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一转动轴连接,第一转动轴上固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齿圈套相对的侧壁分别相互抵接;
所述行星轮的中部设置有与第一转动轴平行的滚刷,滚刷用于刷管材的内壁,所述滚刷包括滚刷轴和设置在滚刷轴的外壁上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刷毛,设置有刷毛的滚刷的长度长于需要被涂抹的管材的长度;
所述工装夹具包括分别设置在方形底座上的两个管材支撑座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管材夹紧装置,管材支撑座用于支撑管材,管材夹紧装置用于夹紧管材的外壁;
所述管材支撑座包括支撑块和支撑块下方的第二支撑装置,所述支撑块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V型槽;
所述管材夹紧装置包括压块,所述压块固接在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压块靠近管材的侧壁为圆弧面,所述气缸设置在底座上方的第三支撑装置上;
所述气缸与PLC控制器连接,压块靠近管材的侧壁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PLC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滚刷轴的一端与行星轮通过第三轴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为丝杠升降机,丝杠升降机与第二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行星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行星轮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导轨,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固接在基座上,基座的下部开设有两个与导轨配合的凹槽,基座在导轨上做往复运动,基座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基座的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与导轨垂直,调节螺栓与基座螺纹配合,调节螺栓的自由端伸入凹槽内,基座固定时,调节螺栓的自由端与导轨的侧壁抵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三丝杠升降机,第三丝杠升降机与第三电机连接,第三电机与PLC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装置包括第四丝杠升降机,第四丝杠升降机与第四电机连接,第四电机与PLC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面上设置有突出于圆弧面的瓦楞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管材的涂抹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快速对管材内壁进行涂抹;
(2)本实用新型采用行星轮的设置,结构巧妙,采用两个行星轮结构,涂抹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涂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涂抹装置的齿轮啮合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工装夹具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工装夹具的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工作台;101-第一电机;102-第一转动轴;103-太阳轮;104-行星轮;105-齿圈套;106-滚刷;107-限位板;108-丝杠升降机;109-第二电机;201-底座;202-支撑块;2021-V型槽;203-第三丝杠升降机;204-第三电机;205-基座;2051-凹槽;206-压块;2061-圆弧面;207-气缸;2071-活塞杆;208-第四丝杠升降机;209-第四电机;210-导轨;211-挡板;212-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适用于管材的涂抹系统,包括内壁涂抹装置和工装夹具。
如图1和图2所示,内壁涂抹装置包括工作台100,工作台100下方设置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采用丝杠升降机108,丝杠升降机108与第二电机109连接,可以通过第二电机109控制丝杠升降机108,从而根据需要实现工作台100的升降。工作台100上方固接有第一电机101,第一电机10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动轴102连接,第一转动轴102的自由端固接有与第一转动轴102垂直的太阳轮103。太阳轮103与两个对称设置的行星轮104啮合,两个行星轮104还分别与齿圈套105上的内齿圈啮合。两个行星轮104通过连接杆与套装在第一转动轴102上的第一轴承的外壁固接,齿圈套105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一转动轴102连接,第一轴承设置在齿圈套105与太阳轮103之间。第一转动轴102上固接有限位板107,限位板107与齿圈套105相对的侧壁分别相互抵接,限位板107用于对齿圈套105进行轴向限位。
如图1和图2所示,行星轮104的中部设置有与第一转动轴102平行的滚刷106,滚刷106用于刷管材的内壁,滚刷106包括滚刷轴和设置在滚刷轴的外壁上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刷毛,设置有刷毛的滚刷106的长度长于需要被涂抹的管材的长度。滚刷轴的一端与行星轮104通过第三轴承连接,这样滚刷106在跟着行星轮104公转的同时,滚刷106也自转,这样的益处是涂抹更均匀。
如图3和图4所示,工装夹具,包括分别设置在方形底座201上的两个管材支撑座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管材夹紧装置,管材支撑座用于支撑管材,管材夹紧装置用于夹紧管材的外壁。管材支撑座包括支撑块202和支撑块202下方的第二支撑装置,支撑块202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V型槽2021。管材夹紧装置包括压块206,压块206固接在气缸207的活塞杆2071的自由端,压块206靠近管材的侧壁为圆弧面2061,圆弧面2061上设置有突出于圆弧面2061的瓦楞凸起。瓦楞凸起增强压块206对管材的摩擦力,防止滑动。气缸207设置在底座201上方的第三支撑装置上。气缸207与PLC控制器连接,压块206靠近管材的侧壁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PLC控制器连接,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气缸207。
底座201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导轨210,导轨2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211。第二支撑装置固接在基座205上,基座205的下部开设有两个与导轨210配合的凹槽2051,基座205在导轨210上做往复运动,基座205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基座205的调节螺栓212,基座205每侧的调节螺栓212的数量为两个。调节螺栓212与导轨210垂直,调节螺栓212与基座205螺纹配合,调节螺栓212的自由端伸入凹槽2051内,基座205固定时,调节螺栓212的自由端与导轨210的侧壁抵顶。当需要调整两个管材支撑座之间的距离时,旋松调节螺栓212,分别移动两个管材支撑座到所需的距离,然后旋紧调节螺栓212分别将管材支撑座进行固定。
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三丝杠升降机203,第三丝杠升降机203与第三电机204连接,第三电机204与PLC控制器连接,PLC控制器控制第三丝杠升降机203的升降。第三支撑装置包括第四丝杠升降机208,第四丝杠升降机208与第四电机209连接,第四电机209与PLC控制器连接,PLC控制器控制第四丝杠升降机208的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将管材放在两个V型槽2021内,PLC控制器控制两个气缸207同时运动,气缸207将两个压块206压紧管材的外壁,压力传感器将压力的电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当压力达到指定数值范围内时,PLC控制器控制气缸207停止动作,对管材进行加工。对管材加工完毕后,PLC控制器控制气缸207的活塞杆2071恢复到初始位置。
滚刷106上蘸满需要涂抹的物质后,将滚刷106伸入管材的内壁,两个滚刷106的刷毛刚好与管材的内壁接触,滚刷106穿过管材。打开第一电机101,第一电机101带动太阳轮103转动,太阳轮103带动行星轮104转动,滚刷106在跟着行星轮104公转的同时,滚刷106也自转。可以根据管材夹具的高度不同通过丝杠升降机108调节滚刷106的高度,使得太阳轮103与管材同轴心。根据管材的长度不同可以更换不同长度的滚刷10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