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159518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除湿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使用吸湿性材料的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商品化的干燥剂式除湿器,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除湿装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除湿装置100如图12(a)、图12(b)所示,将沸石或者硅胶等吸湿性材料涂敷于蜂巢状的通风性的过滤部件101上使用。

这种吸湿性材料在一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另一方面,在超过一定温度的情况下将已吸湿的水分作为水蒸气释放。因此,在使用具有这样的性质的吸湿性材料的除湿装置100中,通过用风扇102使室内的空气通过过滤部件101,从而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另一方面,为了从已吸湿的过滤部件101取出水分,以该过滤部件101的吸湿的面与加热器103相对的方式利用旋转部104使该过滤部件101旋转180度。由此,通过使高温的风通过过滤部件101的吸湿的面来加温该过滤部件101,从而使过滤部件101所含的水分作为水蒸气释放。并且,成为如下机构:通过将包含该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利用热交换器105冷却,从而将水分取出到水罐106中,对室内空气除湿。

另外,作为吸湿性材料的现有技术,已知例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除湿、吸水片。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除湿、吸水片包括以感温点为界吸水特性发生变化的凝胶片和与该凝胶片粘接为一体的片状加热器。该凝胶片在感温点以下的温度显示高吸水性,在感温点以上显示低吸水性。因此,通过被片状加热器加热到感温点以上,从而成为将已吸收的水释放并能再次成为吸水的状态。因此,能反复利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公报“特开2010-69428号公报(2010年4月2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许公报“特开2002-126442号公报(2002年5月8日公开)”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除湿装置中具有以下问题。

首先,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除湿装置100中,为了从已吸水的过滤部件101除湿,需要较多的热能。另一方面,因为必须用热交换器105冷却为了将空气替换成水而特意加温的空气,所以没有效率。

另外,关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除湿、吸水片,如果高分子吸湿材料直接与水接触,则有自重的数十倍或者其以上的吸湿能力,但是对空气中的水分最多只能吸收自重或者其以下的量。因此,有如下问题:将已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高分子吸湿材料升温到感温点,即使将所含的水分释放,也会维持水滴附着于吸湿材料表面的状态,不易变成滴下水。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可有效地释放被除湿材料吸收的水分的除湿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除湿装置,使用在作为一定温度的感温点以下的温度范围显示亲水性、在超过感温点的温度范围显示疏水性的吸湿材料进行除湿,上述除湿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有:基材,其粘着有上述吸湿材料;加热部,其将已吸湿的吸湿材料加热到超过上述感温点的温度范围;以及旋转部,其使粘着有已加热到超过上述感温点的温度范围的上述吸湿材料的基材旋转,利用离心力将被已加热到超过该感温点的温度范围的上述吸湿材料吸收的水分作为水滴释放。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具有能够提供可有效地释放被除湿材料吸收的水分的除湿装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除湿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上述除湿装置的外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设置于上述除湿装置中的吸湿单元的构成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上述吸湿单元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4(a)是将上板去除而表示设置于上述除湿装置中的吸湿单元的构成的俯视图,图4(b)是将设置于上述除湿装置的上表面的格子、及吸湿单元的上板去除而表示的除湿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上述除湿装置的吸湿单元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除湿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设置于上述除湿装置中的吸湿单元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除湿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9(a)是表示设置于上述除湿装置中的吸湿单元的构成的立体图,图9(b)是表示上述吸湿单元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10(a)是将上板去除而表示设置于上述除湿装置中的吸湿单元的构成的俯视图,图10(b)是将设置于上述除湿装置的上表面的格子、及吸湿单元的上板去除而表示的除湿装置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除湿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12(a)是表示现有的除湿装置的构成的截面图,图12(b)是表示设置于上述除湿装置中的蜂巢状的过滤部件的构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基于图1~图5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下。

基于图1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A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上述除湿装置1A的外部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A作为外部结构具备例如圆筒形状的箱体2。该箱体2具备:吸气口3,其具备形成于整个上表面的格子3a;排气口4,其具备形成于下部壁面的前表面的格子4a;以及门5,其形成于下部壁面的后表面,用于将后述的排水罐14取出。箱体2用树脂或者金属形成。此外,箱体2的形状不必限于圆筒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方筒形状等多角筒形状、椭圆筒形状或者其它形状。

如图1所示,上述除湿装置1A的内部结构从上方开始依次具备:具备上述格子3a的吸气口3、吸气过滤器11、吸气节流件12、吸湿单元20A、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13、接受贮存于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13的离心分离水的排水罐14、作为旋转驱动吸湿单元20A的旋转部的吸湿单元电机15、支承上述吸湿单元电机15并使离心分离后的空气流通的电机支承部16、将空气引导到排气口4的流通室17、以及具备上述格子4a的排气口4。

吸气口3用于收入设置有除湿装置1A的室内的空气。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气口3设置于箱体2的上表面,但是不必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于箱体2的侧面。

吸气过滤器11将流入到除湿装置1A的空气中的例如垃圾、花粉、尘埃除去,例如由无纺布构成。此外,吸气过滤器11也可以附加将臭味除去的功能。另外,也可以具有离子式的集尘功能。

吸气节流件12设置于吸湿单元20A的流入口跟前。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湿单元20A如后上述,包括在中央形成有开口的层叠板,室内的空气从该中央的开口流入吸湿单元20A。因此,吸气节流件12为了使从吸湿单元20A的吸气口3流入的室内的空气有效地流入到该吸湿单元20A的开口而设置于吸湿单元20A的流入口跟前。该吸气节流件12的直径与具有上板开口21a的圆环状的上板21的直径相等,通过吸气节流件12的湿润空气全部流入吸湿单元20A的中央的开口。

吸湿单元20A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构成,将流入除湿装置1A的内部的空气所含的水分吸收并通过离心分离以水滴的方式释放。此外,关于吸湿单元20A的详细结构将后述。

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13用于将由吸湿单元20A通过离心分离所释放的水滴收集于底板中,并使得从设置于一个部位的排水口13a注入到设置于箱体2的下部的排水罐14。因此,在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13处以排水口13a成为最下位置的方式设置有倾斜。

吸湿单元电机15用于以圆板的中心旋转驱动层叠有圆板的吸湿单元20A。因此,吸湿单元电机15以前端固定于吸湿单元20A的电机轴15a为上侧地设置。

电机支承部16支承吸湿单元电机15,并且使离心分离后的空气流通。即,电机支承部16在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13的大致中央设置成筒状,用架设到筒的内部的架设件16c支承吸湿单元电机15。其结果是,在电机支承部16的上端形成有除湿空气流入开口16a,并且在电机支承部16的下端形成有除湿空气流出开口16b。因此,已通过吸湿单元20A除湿的空气从电机支承部16的除湿空气流入开口16a通过除湿空气流出开口16b,并经由流通室17从具备箱体2的格子4a的排气口4排出。

接着,基于图3(a)、图3(b)及图4(a)、图4(b)对本实施方式的吸湿单元20A的构成进行详述。图3(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湿单元20A的构成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上述吸湿单元20A的构成的截面图。图4(a)是将上板21去除而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湿单元20A的构成的俯视图。图4(b)是将设置于除湿装置1A的上表面的格子3a及吸湿单元20A的上板21去除而表示的除湿装置1A的俯视图。

如图3(a)、图3(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湿单元20A分别相互具有间隙地设置有例如作为由3层圆板构成的基材的基板22和上板21。此外,本实施方式的3个作为基材的基板22相互具有间隙地层叠,但是层叠数量没有限制。

基板22例如是由树脂制成的圆环状的平板,在基板22的中央设置有空气流入的基板开口22a。但是,本发明的基材不必是树脂,也可以是金属或者陶瓷,其也可以是纤维状。另外,基材优选导热率高的。进一步地,基材的形状不限于圆板状的平板,也可以是正多边形板。由此,能平衡良好地稳定地旋转。

在上述基板22的上表面例如涂敷具有高分子吸湿材料开口23a的高分子吸湿材料23。该高分子吸湿材料23包含在作为一定温度的感温点以下的温度范围显示亲水性、在超过感温点的温度范围显示疏水性的吸湿材料。据此,在感温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即是常温的除湿对象环境的温度范围吸收通过吸湿单元20A的空气所含的水分,另一方面,在超过感温点的温度范围使已吸收的水分作为水滴释放。该现象具有可逆性,吸湿单元20A通过反复赋予温度变化,从而能反复进行常温的空气所含的水分的吸收和通过加热释放水滴。

在此,感温点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例如50℃。其中,感温点能通过调整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材质而在例如40~60℃的范围内随时调整。因此,通过加热到比常温稍高的温度,从而高分子吸湿材料23具有疏水性。

作为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材质,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及其衍生物、聚乙烯醚及其衍生物等感温性高分子作为材料适当制备具有期望性质的高分子吸湿材料。如果高分子吸湿材料23是这样的构成,则能够容易实现如下构成:能通过热的刺激使可吸附水分的亲水性状态和将已吸附的水分释放的疏水性状态交替地转变。

在上述基板22的里面例如粘接有在中央具有发热体开口24a的圆环状的发热体24。由此,能隔着基板22加热高分子吸湿材料23。如图1所示,滑动电极25a、25b能在该发热体24上滑动,据此能对发热体24供给电力。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湿单元20A的3层圆环状的基板22的上侧设置有具有上板开口21a的圆环状的上板21。另外,吸湿单元20A的3层基板22中、最下层的基板22用圆板构成,伴随于此,最下层的高分子吸湿材料23及最下层的发热体24也用圆板构成。其结果是,在吸湿单元20A中,湿润空气通过其内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板21及3层基板22之间放射状地形成作为风扇部件的肋26,其作为用于确保上板21与基板22之间、及各基板22、22之间的间隙的间隔物发挥功能。如图4(a)、图4(b)所示,该肋26形成为多重涡旋状。其结果是,肋26成为所谓的离心风扇。因此,该肋26通过使吸湿单元20A旋转从而起到将吸湿单元20A的中央的空气引导到外周部的作用。

对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A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首先,在将除湿装置1A中的吸湿单元20A的发热体24的未图示的电源断开的状态下,接通吸湿单元电机15的未图示的电源。由此,吸湿单元20A旋转,伴随该旋转,外部空气从除湿装置1A的吸气口3流入。外部空气由于吸气节流件12而缩窄了流路,从吸湿单元20A的圆环状的上板21的上板开口21a流入吸湿单元20A的中央部。

已流入吸湿单元20A的内部的外部空气从吸湿单元20A的中心部分在上板21与涂敷有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基板22之间、及在下表面粘接有发热体24的基板22、22之间通过,向吸湿单元20A的外周方向离开。并且,此时在高分子吸湿材料23处进行空气水分的吸附。其结果是,已通过除湿装置1A的湿润空气成为干燥空气,从箱体2的排气口4排出到除湿装置1A外。

接着,预计出除湿装置1A中的吸湿单元20A的高分子吸湿材料23已充分蓄积水分,将粘接于基板22的里面的发热体24的电源断开,且接通吸湿单元电机15的电源。此外,高分子吸湿材料23中已充分蓄积水分的情况例如由计时器自动地进行。

由此,高分子吸湿材料23被加热到感温点以上,从而高分子吸湿材料23变为疏水性,已吸收的外部空气的水分作为冷凝水即水滴被释放。具体为水渗出。此时,高分子吸湿材料23旋转,所以高分子吸湿材料23上的冷凝水利用离心力而被向外周方向甩出,与箱体2的内壁面碰撞,掉落到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13。

在此,因为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13以排水口13a成为最下部的方式倾斜,所以掉落到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13的水流到排水口13a,从排水口13a掉落到排水罐14。贮存于排水罐14的水能在通过打开箱体2的门5而从箱体2取出排水罐14后废弃。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A使用作为吸湿材料的高分子吸湿材料23进行除湿,该吸湿材料在作为一定温度的感温点以下的温度范围显示亲水性,在超过感温点的温度范围显示疏水性。设置有:作为基材的基板22,其粘着有高分子吸湿材料23;作为加热部的发热体24,其将已吸湿的高分子吸湿材料23加热到超过感温点的温度范围;以及作为旋转部的吸湿单元电机15,其使粘着有已加热到超过感温点的温度范围的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作为基材的基板22旋转,利用离心力使已加热到超过该感温点的温度范围的高分子吸湿材料23所吸收的水分作为水滴释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高分子吸湿材料23以粘着到基材的形式涂敷的结构。但是,在本发明中,作为粘着的形式不限于涂敷到基材,也可以是分散到纤维状的基材中而粘接的形式、通过销、框等机械固定的形式、或者将固定为多气泡状态(包含已渗出的水分容易脱落的数mm~1cm程度的大气泡)的吸附剂粘接于平板状基材的形式。

根据上述的构成。除湿装置1A使用在作为一定温度的感温点以下的温度范围显示亲水性、在超过感温点的温度范围显示疏水性的高分子吸湿材料23进行除湿。因此,通过将已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高分子吸湿材料23用发热体24加热到超过感温点的温度范围,从而被高分子吸湿材料23吸收的空气中的水分成为能作为冷凝水释放的状态。

在现有的干燥剂式等的方法中,作为将相当于该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沸石或高分子吸湿材料吸收的水去除(再生的)方法,一般是加热到高温直至变成水蒸气,为了将其替换成水而特意加温的空气由热交换器冷却,所以没有效率。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A中设置有:粘着有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基板22;将已吸湿的高分子吸湿材料23加热到超过感温点的温度范围的发热体24;以及吸湿单元电机15,其使粘着有已加热到超过感温点的温度范围的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基板22旋转,用离心力使已加热到超过该感温点的温度范围的高分子吸湿材料23所吸收的水分作为水滴释放。

通过用发热体24将已吸收该空气中的水分的高分子吸湿材料23加热到超过感温点的温度范围,从而使被吸收的空气中的水分成为冷凝水即水滴的状态的高分子吸湿材料23旋转。

由此,已释放的水滴由于离心力而被甩出到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外周的外侧。其结果是,通过回收该甩出的水滴,能容易地将被高分子吸湿材料23吸收的空气中的水分排出到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外部。

因此,能提供可有效地释放被高分子吸湿材料23吸收的水分的除湿装置1A。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除湿装置1A在基板22上装配有收入外部空气的作为风扇部件的肋26。由此,通过用吸湿单元电机15使基板22旋转,能由装配于基板22上的肋26将外部空气收入到除湿装置1A的内部。

因此,不必另外设置用于将外部空气收入到除湿装置1A的内部的送风风扇,所以能实现部件数量及消耗能量的削减,并能实现除湿装置1A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除湿装置1A中,发热体24安装于基板22。由此,能有效地加热高分子吸湿材料23。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除湿装置1A中,基板22由圆板或者正多边形板构成。由此,能使基板22平衡良好地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除湿装置1A中,基板22相互具有间隙地层叠有多个。由此,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数量增加。因此,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吸湿面积增加,所以能缩短吸湿时间,进而能缩短房间的空气的除湿时间。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发热体24由与基板22分体的物体构成。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发热体24和基板22能使用从最初成为一体的物体。具体地,如图5所示,作为发热体兼用基板27的基板能由发热体构成。由此,能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基材自身的发热体兼用基板27也可以由发热体构成。据此也能有效地加热高分子吸湿材料23。

〔实施方式2〕

基于图6及图7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说明如下。此外,除了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以外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附图所示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1A中,发热体24通过粘接于基板22的里面而与该基板22一体化。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B中,在另外设置有发热体24的方面不同。

基于图6及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B的构成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除湿装置1B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图7是表示设置于除湿装置1B上的吸湿单元20B的构成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B如图6所示,加热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发热体31架设于吸气节流件12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热体31由线圈状的镍铬耐热合金线构成,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因此,通过电源的断开、接通,切换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加热状态和停止加热状态。

其结果是,本实施方式的吸湿单元20B如图7所示,在吸湿单元20B中,在基板22的表面仅涂敷有高分子吸湿材料23,在基板22的里面不存在实施方式1的吸湿单元20A中存在的发热体24。

对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B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首先,在将除湿装置1B中的吸湿单元20B的发热体31的未图示的电源断开的状态下,接通吸湿单元电机15的未图示的电源。由此,吸湿单元20B旋转,伴随该旋转,外部空气从除湿装置1B的吸气口3流入。外部空气由于吸气节流件12而缩窄流路,从吸湿单元20B的圆环状的上板21的上板开口21a流入吸湿单元20B。

流入吸湿单元20B的内部的外部空气从吸湿单元20B的中心部分在上板21与涂敷有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基板22之间、及基板22、22之间通过,向吸湿单元20B的外周方向离开。并且,此时在高分子吸湿材料23处进行空气水分的吸附。其结果是,已通过除湿装置1B的湿润空气成为干燥空气,从箱体2的排气口4排出到除湿装置1B外。

接着,预计出除湿装置1B中的吸湿单元20B的高分子吸湿材料23已充分蓄积水分,将架设于吸气节流件12的发热体31的电源接通,且将吸湿单元电机15的电源接通。其结果是,被加热的湿润空气流入吸湿单元20B的内部,高分子吸湿材料23被加热到感温点以上。

据此,高分子吸湿材料23变成疏水性,已吸湿的外部空气的水分作为冷凝水即水滴渗出并被释放。此时,高分子吸湿材料23旋转,所以利用离心力,高分子吸湿材料23上的冷凝水被向外周方向甩出,与箱体2的内壁面碰撞,掉落到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13。

在此,因为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13以排水口13a成为最下部的方式倾斜,所以掉落到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13的水流到排水口13a,从排水口13a掉落到排水罐14。贮存于排水罐14的水能在通过打开箱体2的门5而从箱体2取出排水罐14后废弃。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B中,加热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发热体31架设于吸气节流件12。由此,能将加热部设为简单的构成。

〔实施方式3〕

基于图8~图10(a)、(b)对本发明的另一其它实施方式说明如下。此外,除了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以外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相同。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的附图所示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1A中,在基板22、22之间作为间隔物设置有肋26,肋26作为当吸湿单元20A旋转时使外部空气流入该吸湿单元20A的内部的离心风扇发挥功能。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C中,在另外设置有送风风扇的方面不同。

基于图8~图10(a)、(b)对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C的构成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除湿装置1C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图9(a)是表示设置于除湿装置1C上的吸湿单元20C的构成的立体图。图9(b)是表示吸湿单元20C的构成的截面图。图10(a)是将上板21去除而表示设置于除湿装置1C中的吸湿单元20C的构成的俯视图。图10(b)是将设置于除湿装置1C的上表面的格子3a、及吸湿单元20C的上板21去除而表示的除湿装置1C的俯视图。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C中,吸气节流件12设置有送风风扇32。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湿润空气流入吸湿单元20C而使用送风风扇32。其结果是,如图9(a)、图9(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湿单元20C取代实施方式1的吸湿单元20A中存在的具有离心风扇功能的肋26,而设置有不具有离心风扇功能的仅具有单纯的间隔功能的肋28。如图10(a)、图10(b)所示,该肋28离散地设置于吸湿单元20C的内周部和外周部。因此,肋28没有将送入到吸湿单元20C的中央部的湿润空气送出到吸湿单元20C的外周部的功能。

对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C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首先,在将除湿装置1C中的吸湿单元20C的发热体24的未图示的电源断开的状态下,接通送风风扇32。由此,外部空气从除湿装置1C的吸气口3流入。外部空气由于吸气节流件12而缩窄流路,从吸湿单元20C的圆环状的上板21的上板开口21a流入吸湿单元20C的中央部。已流入吸湿单元20C的内部的外部空气从吸湿单元20C的中心部分在上板21与涂敷有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基板22之间、及在下表面粘接有发热体24的基板22、22之间通过,向吸湿单元20C的外周方向离开。并且,此时在高分子吸湿材料23处进行空气水分的吸附。其结果是,已通过除湿装置1C的湿润空气成为干燥空气,从箱体2的排气口4排出到除湿装置1C外。

接着,预计出除湿装置1C中的吸湿单元20C的高分子吸湿材料23已充分蓄积水分,将粘接于基板22的里面的发热体24的电源接通,且将吸湿单元电机15的电源接通。由此,高分子吸湿材料23被加热到感温点以上,从而高分子吸湿材料23变成疏水性,已吸湿的外部空气的水分作为冷凝水即水滴渗出。此时,高分子吸湿材料23旋转,所以由于离心力,高分子吸湿材料23上的冷凝水被向外周方向甩出,与箱体2的内壁面碰撞,掉落到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13。此外,吸湿单元电机15无论发热体24的电源接通、断开,都可以始终接通。

在此,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13以排水口13a成为最下部的方式倾斜,所以掉落到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13的水流到排水口13a,从排水口13a掉落到排水罐14中。排水罐14贮存的水能在通过打开箱体2的门5而从箱体2取出排水罐14后废弃。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C中,送风风扇32设置于吸气节流件12,并与吸湿单元20C分体设置。由此,通过在具备一般的送风风扇32的除湿装置中装配本实施方式的吸湿单元20C,从而即使在现有类型的除湿装置中也能容易适用本实施方式的吸湿单元20C。

〔实施方式4〕

基于图11对本发明的另一其它实施方式说明如下。此外,除了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以外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相同。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附图所示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D在成为将实施方式2的除湿装置1B和实施方式3的除湿装置1C组合的构成的方面不同。

基于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D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除湿装置1D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D在吸气节流件12上设置有作为加热部的由线圈状的镍铬耐热合金线构成的发热体31和用于使湿润空气流入吸湿单元20C的送风风扇32。

其结果是,吸湿单元20C的构成与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具备不具有送风功能的肋28的吸湿单元20C相同。

对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D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首先,在将除湿装置1C中的吸湿单元20C的由镍铬耐热合金线构成的发热体31的未图示的电源断开的状态下,接通送风风扇32。由此,外部空气从除湿装置1C的吸气口3流入。外部空气由于吸气节流件12而缩窄流路,从吸湿单元20C的圆环状的上板21的上板开口21a流入吸湿单元20C的中央部。

流入吸湿单元20C的内部的外部空气从吸湿单元20C的中心部分在上板21与涂敷有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基板22之间、及在下表面粘接有发热体24的基板22、22之间通过,向吸湿单元20C的外周方向离开。并且,此时,在高分子吸湿材料23处进行空气水分的吸附。其结果是,已通过除湿装置1D的湿润空气成为干燥空气,从箱体2的排气口4排出到除湿装置1D外。

接着,预计出除湿装置1C中的吸湿单元20C的高分子吸湿材料23已充分蓄积水分,将设置于吸气节流件12的由镍铬耐热合金线构成的发热体31的电源接通,且将吸湿单元电机15的电源接通。由此,高分子吸湿材料23被加热到感温点以上,从而高分子吸湿材料23变成疏水性,已吸湿的外部空气的水分作为冷凝水即水滴渗出。此时,高分子吸湿材料23旋转,所以由于离心力,高分子吸湿材料23上的冷凝水被向外周方向甩出,与箱体2的内壁面碰撞,掉落到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13。此外,吸湿单元电机15无论发热体24的电源接通、断开,都可以始终接通。

在此,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13以排水口13a成为最下部的方式倾斜,所以掉落到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13的水流到排水口13a,从排水口13a掉落到排水罐14中。排水罐14贮存的水能在通过打开箱体2的门5而从箱体2取出排水罐14后废弃。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D中,加热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发热体31架设于吸气节流件12,并且送风风扇32设置于吸气节流件12,并与吸湿单元20C分体设置。

由此,能将加热部设为简单的构成。另外,通过在具备一般的送风风扇32的除湿装置中装配本实施方式的吸湿单元20C,从而即使在现有类型的除湿装置中也能容易地适用本实施方式的吸湿单元20C。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中的除湿装置1A、1B、1C、1D使用在作为一定温度的感温点以下的温度范围显示亲水性、在超过感温点的温度范围显示疏水性的吸湿材料(高分子吸湿材料23)进行除湿,上述除湿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有:基材(基板22、发热体兼用基板27),其粘着有上述吸湿材料(高分子吸湿材料23);加热部(发热体24、发热体31),其将已吸湿的吸湿材料(高分子吸湿材料23)加热到超过上述感温点的温度范围;以及旋转部(吸湿单元电机15),其使粘着有已加热到超过上述感温点的温度范围的上述吸湿材料(高分子吸湿材料23)的基材(基板22、发热体兼用基板27)旋转,利用离心力将被已加热到超过该感温点的温度范围的上述吸湿材料(高分子吸湿材料23)吸收的水分作为水滴释放。

根据上述的发明,通过用加热部将已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吸湿材料加热到超过感温点的温度范围,从而使被吸收的空气中的水分成为冷凝水即水滴渗出的状态的吸湿材料旋转。

由此,水滴由于离心力而被甩出到吸湿材料的外周的外侧。其结果是,通过回收该被甩出的水滴,能容易地将被吸湿材料吸收的空气中的水分排出到吸湿材料的外部。

因此,能提供可有效地释放被除湿材料吸收的水分的除湿装置。

本发明的方式2中的除湿装置1A、1B,在方式1中的除湿装置中,能在上述基材(基板22、发热体兼用基板27)上装配有收入外部空气的风扇部件(肋26)。

由此,通过用旋转部使基材旋转,能用装配于基材的风扇部件将外部空气收入到除湿装置的内部。

其结果是,在本发明中,因为设置有使基材旋转的旋转部,所以能利用该旋转部将外部空气导入到除湿装置的内部。

因此,不必设置用于将外部空气收入除湿装置的内部的送风风扇,所以能实现部件数量及消耗能量的削减,并能实现除湿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方式3中的除湿装置1A、1C,在方式1或者2中的除湿装置中,上述加热部(发热体24、发热体兼用基板27)能安装于上述基材(基板22),或者基材自身(发热体兼用基板27)能由发热体构成。

由此,因为将吸湿材料加热到超过感温点的温度范围的加热部安装于基材,或者基材自身由发热体构成,所以能有效地加热吸湿材料。

本发明的方式4中的除湿装置1A、1B、1C、1D优选为,在方式1、2或者3中的除湿装置中,上述基材(基板22、发热体兼用基板27)由圆板或者正多边形板构成。

由此,因为基材由圆板或者多边形板构成,所以能使基材平衡良好地旋转。

本发明的方式5中的除湿装置1A、1B、1C、1D优选为,在方式1~4中的任一方式的除湿装置中,上述基材(基板22、发热体兼用基板27)相互具有间隙地层叠有多个。

由此,吸湿材料的数量增加。因此,吸湿材料的吸湿面积增加,所以能缩短吸湿时间,进而能缩短房间空气的除湿时间。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适用于使用吸湿性材料的除湿装置、除臭器、空气净化器或者空气调节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A 除湿装置

1B 除湿装置

1C 除湿装置

1D 除湿装置

2 箱体

3 吸气口

3a 格子

4 排气口

4a 格子

11 吸气过滤器

13 离心分离水贮存底板

13a 排水口

14 排水罐

15 吸湿单元电机(旋转部)

15a 电机轴

16 电机支承部

16a 除湿空气流入开口

16b 除湿空气流出开口

16c 架设件

17 流通室

20A 吸湿单元

20B 吸湿单元

20C 吸湿单元

21 上板

21a 上板开口

22 基板(基材)

22a 基板开口

23 高分子吸湿材料

23a 高分子吸湿材料开口

24 发热体(加热部)

24a 发热体开口

25a·25b 滑动电极

26 肋(风扇部件)

27 发热体兼用基板(基材)(加热部)

28 肋

31 发热体

32 送风风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