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度化工污水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9856905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浓度化工污水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高浓度化工污水复合菌剂的配方。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的环保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在污水处理领域各类废水处理工艺 技术及设备制造均在快速推进,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已经建成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废 污水处理厂(站),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我国的环保产业也面临许多 严峻问题,由于急功近利,在环保技术的引进过程中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花在工艺改进、设备 改型以及微生物生长环境的优化上,但对生化处理起决定性作用的微生物,竟很少有人问 津,以至于A0法、ΑΑ0法、Α0Α0法、SBR法、CASS法、CAST法等名目众多的污水处理工艺纷纷 登场,各种填料的专利及生产厂家举不胜举,但目前仍有占相当大比例的污水处理厂(站) 无法正常运行,尤其是在一些高浓度化工污水处理领域,生产企业花巨资建造的污水处理 设施,大多运行情况欠佳,不仅运行费用高,而且还不能达标排放,仍然要向当地环保部门 缴纳超标排放费,有的甚至被迫停产。
[0003] 高浓度的工业污水成分复杂,包括卤代烷烃类、烯烃类、脂环烃类、杂环芳香烃类、 卤代苯烷烃类、四溴双酚类、硝基苯类、呋喃、吡啶、硫酸盐以及各种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随着工厂排放的废水或固废进入环境,由于这些物质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和生物的陌生性, 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用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微生物已不能有效地对这些污染物加以去除, 这些物质长期在环境中积累,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给人类的身心健 康带来很大危害。我国相当一部分工业污染企业宁可受罚也不愿意投资治理废水,即使有 污水处理装置运行也极不正常。
[0004] 因此,开发一种单位体积内生物量多且生物相丰富,生物活性高,可快速分解有机 物质,提高COD、BOD、T0C、氨氮、和某种特定难降解物质去除率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对目前的 污水处理技术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浓度化工污水复合菌 剂,该复合菌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菌混合而成:
[0006] 蜡状芽孢杆菌180~220、环状芽孢杆菌150~160份、乙酰微小杆菌75~85份、 凝结芽孢杆菌90~120份、铜绿假单胞菌150~170份、藤黄微球菌20~25份、氧化硫杆 菌120~140份、红球菌180~230份、短乳杆菌20~30份、脱氮副球菌50~65份、粪产 碱菌95~112份、恶臭假单胞菌110~125份、产气肠杆菌100~130份、嗜盐盐单胞菌 200~250份、啤酒酵母280~320份、发酵乳杆菌140~160份。
[0007] 进一步的,该复合菌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菌混合而成:蜡状芽孢杆菌200份、环 状芽孢杆菌155份、乙酰微小杆菌80份、凝结芽孢杆菌100份、铜绿假单胞菌160份、藤黄 微球菌23份、氧化硫杆菌130份、嗜盐碱杆菌200份、晕轮微球菌100份、明亮发光杆菌30 份、短乳杆菌25份、脱氮副球菌60份、粪产碱菌103份、恶臭假单胞菌120份、产气肠杆菌 120份、嗜盐盐单胞菌230份、啤酒酵母300份、发酵乳杆菌150份。
[0008] 本发明所述菌种均可以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CGMCC)、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以及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TCC)、中国农业微生物菌 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购买得到。
[0009] 本发明的复合菌剂的存在形式较佳的为冻干粉、微生物菌液或微生物菌液与固体 辅料的混合物。
[0010] 所述的菌剂的存在形式为冻干粉时,制备方法包括蜡状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 乙酰微小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魏斯氏菌、氧化硫杆菌、红球菌、 短乳杆菌、脱氮副球菌、粪产碱菌、恶臭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啤酒酵母、发酵乳杆菌分别 制备发酵液,按照质量比例混合后,按本领域常规方法制成冻干粉即可。
[0011] -种利用本发明的高浓度化工污水复合菌剂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下几个步骤:
[0012] 1)、在污水反应器的池底安放直径为0. 5~3cm的聚氨酯块状填料作为复合菌剂 的载体;
[0013] 2)、在污水反应器中加入5L C0D在800~1000mg/L的稀释过的待处理污水,加入 葡萄糖150~160g,磷酸氢二钾6~8g,七水硫酸镁6~8g,麸皮40~60g,搅拌溶解制成 培养液;将培养液的pH调整为7~7. 5 ;
[0014] 3)、向培养液中投加复合菌剂50~80g ;搅拌混合均匀;
[0015] 4)、水温控制在30~35°C,每天搅拌3~5次,每次透气半个小时;
[0016] 5)、在每天测定反应器内污水的C0D、氨氮等的去除率;确保污水C0D在逐日降低, 表示菌种开始生长,当污水C0D下降到300mg/L以下后,逐步提高进水C0D的浓度和盐分, 但需控制总盐浓度不大于40000mg/L,当经过5~10天循环后,开始连续通过未经稀释的待 处理污水。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用复合菌群可采用一次投加方式,操作 简便,利于生产,能够快速形成优势菌群;配方中各菌种之间合理配伍,共生协调,互不拮 抗,菌剂的成活率高。使用该配方的菌剂处理污水的方法简单易行,对大分子、难降解、有毒 有害物质如酚类、芳香烃类以及氨氮、磷、高硫酸盐等有独特的处理效果,C0D去除率可高达 94. 17%,具有很高的处理稳定性和利用率,适于高浓度化工污水处理,可提高处理水量和 处理水质,降低运行费用,促进达标排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 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9] 实施例1
[0020] 一种利用高浓度化工污水复合菌剂,该复合菌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菌混合而 成:
[0021] 蜡状芽孢杆菌200份、环状芽孢杆菌155份、乙酰微小杆菌80份、凝结芽孢杆菌 100份、铜绿假单胞菌160份、藤黄微球菌23份、氧化硫杆菌130份、短乳杆菌25份、粪产 碱菌103份、恶臭假单胞菌120份、产气肠杆菌120份、嗜盐盐单胞菌230份、啤酒酵母300 份、发酵乳杆菌150份。
[0022] 其中所述的蜡状芽孢杆菌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CGMCC N0. 3836 ;
[0023] 环状芽抱杆菌为环状芽抱杆菌为(Bacillus circulans) :CGMCC1. 554 ;
[0024] 乙酷微小杆菌为乙酷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 :CGMCC No. 4137 ;
[0025] 凝结芽抱杆菌为凝结芽抱杆菌为(Bacillus coagulans)CGMCC No. 7646 ;
[0026] 铜绿假单胞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15442 ;
[0027] 藤黄微球菌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CGMCC No. 6072 ;
[0028] 氧化硫杆菌为氧化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CGMCC Ν0· 2158 ;
[0029] 红球菌为红球菌(Rhodococcus sp.) CGMCC No. 5287 ;
[0030] 短乳杆菌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CGMCCNo. 6683 ;
[0031] 脱氮副球菌为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ACCC10489 ;
[0032] 粪产碱菌为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CCTCC NO :M2013176 ;
[0033] 恶臭假单胞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CCTCC N0:M2013457 ;
[0034] 产气肠杆菌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 CGMCC 1969 ;
[0035] 嗜盐盐单胞菌为嗜盐盐单胞菌(Halomonas halophile)CGMCC12316 ;
[0036] 啤酒酵母为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c)ACCC20203 ;
[0037] 发酵乳杆菌为发酵乳杆菌为(Lactobacillus fermentum)CGMCC No. 4648。
[0038] 实施例2
[0039] -种利用高浓度化工污水复合菌剂,该复合菌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菌混合而 成:
[0040] 蜡状芽孢杆菌180份、环状芽孢杆菌150份、乙酰微小杆菌75份、凝结芽孢杆菌90 份、铜绿假单胞菌150份、藤黄微球菌20份、氧化硫杆菌120份、红球菌180份、短乳杆菌20 份、脱氮副球菌50份、粪产碱菌95份、恶臭假单胞菌110份、产气肠杆菌100份、啤酒酵母 280份、发酵乳杆菌140份;
[0041] 其中所述的蜡状芽孢杆菌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CGMCC No. 6074 ;
[0042] 环状芽抱杆菌为环状芽抱杆菌为(Bacillus circulans) :CGMCC 1. 383 ;
[0043] 乙酷微小杆菌为乙酷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 icum) :CGMCC No. 4137 ;
[0044] 凝结芽抱杆菌为凝结芽抱杆菌(Bacillus coagulans)CCTCC M206012
[0045] 铜绿假单胞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GMCCNo. 1· 239 ;
[0046] 藤黄微球菌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CGMCC No. 7584 ;
[0047] 氧化硫杆菌为氧化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CGMCC Ν0· 0759 ;
[0048] 红球菌为红球菌(Rhodococcus sp.) :CGMCC No. 4762 ;
[0049] 短乳杆菌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CGMCC NO. 1306 ;
[0050] 脱氮副球菌为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 :CGMCC No. 3658 ;
[0051] 幾产喊菌为幾产喊菌(Alcaligenes faecalis) :CCTCC No. M 205095 ;
[0052] 恶臭假单胞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CCTCC NO :2010342 ;
[0053] 产气肠杆菌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 CGMCC No. 4155 ;
[0054] 嗜盐盐单胞菌为嗜盐盐单胞菌(Halomonas halophile)CGMCC12316 ;
[0055] 啤酒酵母为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c) :ACCC20203
[0056] 发酵乳杆菌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CGMCC No. 0843。
[005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