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190402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水素产生装置,特别指一种具有外舱及内舱设计的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氢气(Hydrogen)治疗人类疾病的医学方法多被研究,并被证实可有效被运用在许多医学及保健领域,当人类吸收少量氢气时,可借由氢气所具有的抗氧化能力,进而对抗发炎的效果。

因此,逐渐发展出各式各样的水素装置来产生氢气,请参阅图5,为现有水素装置的使用示意图,现有水素装置30的一态样包括一主机31及通过一电线32与该主体31电性连接的电极盒33,用户可将该电极盒放置于一浴缸内部并沉于水面下,借由该电极盒32内部的电解单元(图未示)对水进行电解反应以产生氢气与氧气,令用户可于泡澡的同时,也能够吸取大量的氢气与氧气。

然而,由于现有的水素装置30的主机31较为庞大,具有移动上较为困扰以及占用较多空间的缺失,且电极盒33受到电线32的局限而无法随着使用着的需求大幅度的变更位置,对用户而言着实不具便利性。

因此,上述现有方式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外舱及内舱设计的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并于内舱设置需要防水的组件,而于外舱设置对水进行电解反应以产生氢气与氧气的电解单元,通过使设计,不仅大幅减少水素产生装置的体积,还可依照用户的喜好移动水素产生装置的位置,同时兼具轻便性及空间使用性。

因此,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其包括:一上盖,该上盖亦设有至少一进出水孔;一底座,该底座设有至少一进出水孔,并与该上盖相结合形成一本体;一阻隔单元,设置于该本体内部,并将该本体内部区隔成一外舱及一内舱;至少一电解单元,设置于该外舱,且固定于该阻隔单元的表面;一控制电路板,设置于该内舱,与该电解单元电性连接;以及一供电单元,设置于该内舱,与该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进而提供该电解单元运作时所需的电力;其中,当该水素产生装置放置水中时,水分则经由该上盖与该底座的进出水孔进入且充斥于该外舱,令该电解单元进行电解反应产生氢气与氧气,且使该水素产生装置容易下沉;反之,若将该水素产生装置由水中取出,则由该进出水孔将水分排出。

承上所述的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其中该阻隔单元包括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并借由该第一隔板与该第二隔板的结合而将该本体内部区隔成该外舱及该内舱,且该第一隔板的外缘相对应该第二隔板的外侧设有至少一流通孔,使得不论由该上盖的进出水孔或该底座的进出水孔流入的水分皆可于该外舱中流通。

承上所述的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其中该第一隔板的底部设有一凹槽令该第二隔板的顶部周缘卡合于该凹槽内。

承上所述的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其中于该第一隔板与该第二隔板的结合处还设有一防水垫圈,避免水流进该内舱。

承上所述的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其中该第二隔板为圆柱中空状并设置于该底座。

承上所述的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其中该控制电路板借由多个导电组件由该内舱延伸至该外舱与该电解单元电性连接,且该些导电组件为成对设置的正电导电组件及负电导电组件,而该电解单元包括多个电极片,与该正电导电组件相连接的电极片为一正电极片,与该负电导电组件相连接的电极片为一负电极片。

承上所述的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其中该上盖还设有一设定单元,且该设定单元与该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以设定该电解单元的运作模式。

承上所述的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其中该底座的进出水孔还与一阻塞件结合,避免该外舱内部的水分由该底座流出。

承上所述的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其中该底座还设有一充电接口,且该充电接口与该供电单元电性连接。

承上所述的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其中该上盖与该底座为塑料件或橡胶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的剖面图。

图5为现有水素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本体

101 外舱

102 内舱

11 上盖

111 进出水孔

12 底座

121 进出水孔

13 阻隔单元

131 第一隔板

1311 流通孔

1312 凹槽

132 第二隔板

1321 顶部周缘

133 防水垫圈

21 电解单元

22 控制电路板

221 导电组件

2211 正电导电组件

2212 负电导电组件

23 供电单元

24 设定单元

25 充电接口的外盖

30 现有水素装置

31 主机

32 电线

33 电极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其包括:一上盖11,该上盖11亦设有至少一进出水孔111;一底座12,该底座12设有至少一进出水孔121,并与该上盖11相结合形成一本体10,而该上盖11与该底座12则选用塑料件或橡胶件等重量较轻的材质;一阻隔单元13,设置于该本体10内部,并将该本体10内部区隔成一外舱101及一内舱102;至少一电解单元21,设置于该外舱101,且固定于该阻隔单元13的表面;一控制电路板22,设置于该内舱102,与该电解单元21电性连接;以及一供电单元23,设置于该内舱102,与该控制电路板22电性连接,进而提供该电解单元21运作时所需的电力;其中,当该水素产生装置放置水中时,水分则经由该上盖11与该底座12的进出水孔111、121进入且充斥于该外舱101,令该电解单元21进行电解反应产生氢气与氧气,且使该水素产生装置容易下沉;反之,若将该水素产生装置由水中取出,则由该进出水孔111、121将水分排出。

其中该阻隔单元13为一罩体、一箱体或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隔板131与第二隔板132皆可,并不设限其形态,但要能够令该本体10内部区隔成该外舱101及该内舱102。当该阻隔单元13包括该第一隔板131与该第二隔板132时,该第二隔板132为圆柱中空状并设置于该底座12,借由该第一隔板131与该第二隔板132的结合而将该本体10内部区隔成该外舱101及该内舱102,且该第一隔板131的外缘相对应该第二隔板132的外侧设有至少一流通孔1311,使得不论由该上盖11的进出水孔111或该底座12的进出水孔121流入的水分皆可于该外舱101中流通。而且该第一隔板131的底部设有一凹槽1312令该第二隔板132的顶部周缘1321卡合于该凹槽1312内。然而,为了确实避免水流进该内舱102,于该第一隔板131与该第二隔板132的结合处还设有一防水垫圈133。

然而,由图3及4所示,该控制电路板22借由多个导电组件221由该内舱102延伸至该外舱101与该电解单元21电性连接,且该些导电组件221为成对设置的正电导电组件2211及负电导电组件2212,而该电解单元21包括多个电极片,与该正电导电组件2211相连接的电极片为一正电极片211,与该负电导电组件2212相连接的电极片为一负电极片212。

此外,该上盖11还设有一设定单元24,且该设定单元24与该控制电路板22电性连接,以设定该电解单元21的运作模式,像是启动或关闭该电解单元电解作业,若于该外舱内设置一喷雾单元(图未示),还可借由该设定单元24设定喷雾强度的大小。而该底座12还设有一充电接口,且该充电接口与该供电单元23电性连接,当该供电单元23电量不足时,可将充电接口的外盖25打开并通过一充电线(图未示)连接该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藉此进行补充该供电单元23的电量。

最后,该底座12的出水孔121可以为多个或是仅有一个,若具有多个出水孔121且将本实用新型自有水的环境中取出时,该外舱101中的水分则会由该些出水孔121流出,但用户需借由甩动、摇晃或翻转…等方式将水分排出沥干;然而,当该底座12仅具有一个出水孔121且将本实用新型自有水的环境中取出,为了完全沥干该外舱101中的水分,用户仅需将该本体倾斜一角度,令该外舱101中的水分朝向唯一的出水孔121流出即可。此外,当该底座12仅具有一个出水孔121时,该进出水孔121还可与一阻塞件(图未示)结合,以避免该外舱101内部的水分流出,令用户可于该外舱101充斥足够的水量时,将本实用新型放置于其他环境中使用,而不被局限于浴缸…等盛有水的地方使用。

故本实用新型确实提供一种具有外舱及内舱设计的水下型水素产生装置,并于内舱设置需要防水的组件,而于外舱设置对水进行电解反应以产生氢气与氧气的电解单元,通过使设计,不仅大幅减少水素产生装置的体积,还可依照用户的喜好移动水素产生装置的位置,同时兼具轻便性及空间使用性。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