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厌氧池循环改造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467998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水厌氧池循环改造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水厌氧池循环改造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处理污水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在进行厌氧污水处理时,现有的废水排污一般采用一次排放,在反应池里,通过简单处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就进行排放了,往往达不到废水排放的标准,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废水厌氧池循环改造系统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厌氧池循环改造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废水排污一般采用一次排放,在反应池里,通过简单处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就进行排放了,往往达不到废水排放的标准,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厌氧池循环改造系统,包括污水池和厌氧池,所述污水池和厌氧池的顶部均通过支架安装有横管,所述横管的底部连接有四组结构相同的竖管,所述竖管的底部连接有吸水装置,且吸水装置位于污水池的内部,位于所述污水池上的横管的左端通过输送管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右侧输出端通过输送管与位于厌氧池顶部的横管连接,两组所述横管的末端处均安装有堵头,所述厌氧池的内腔底部设有厌氧室。

优选的,所述污水池上的横管设有结构相同的四组,且四组横管均通过支架安装在污水池上。

优选的,所述吸水装置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内腔均匀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件的底部设有吸水头,所述吸水头的内腔安装有过滤板。

优选的,所述厌氧室的内腔设有厌氧泥填充腔,且厌氧室的四壁为通孔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废水排放到厌氧池里,通过与厌氧池里的厌氧菌接触发生反应,再通过循环泵的作用把废水抽出,通过输送管输送到横管上再经过横管上的竖管进入厌氧池底部,此时废水可以与厌氧池的厌氧菌充分结合,此系统在本排污系统中共有3个,3个系统完全一样,废水通过第一个系统后再经过第二个系统再经过第三个系统,在经过每个系统时会检测废水有害物质的含量情况,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降低劳动成本,可以有效的使厌氧菌与废水充分反应,循环利用,降低废水中的COD,达到废水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污水池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污水池、2厌氧池、3横管、4竖管、5输送管、6循环泵、7堵头、8吸水装置、81连接件、82吸水头、83过滤板、9厌氧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废水厌氧池循环改造系统,包括污水池1和厌氧池2,所述污水池1和厌氧池2的顶部均通过支架安装有横管3,所述横管3的底部连接有四组结构相同的竖管4,所述竖管4的底部连接有吸水装置8,且吸水装置8位于污水池1的内部,位于所述污水池1上的横管3的左端通过输送管5连接有循环泵6,所述循环泵6的右侧输出端通过输送管5与位于厌氧池2顶部的横管3连接,两组所述横管3的末端处均安装有堵头7,所述厌氧池2的内腔底部设有厌氧室9。

其中,所述污水池1上的横管3设有结构相同的四组,且四组横管3均通过支架安装在污水池1上,所述吸水装置8包括连接件81,所述连接件81的内腔均匀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件81的底部设有吸水头82,所述吸水头82的内腔安装有过滤板83,所述厌氧室9的内腔设有厌氧泥填充腔,且厌氧室9的四壁为通孔结构。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操作时,废水池1废水排放到厌氧池2中,通过与厌氧池2中的厌氧菌接触发生反应,再通过循环泵6的作用把废水抽出,通过输送管5输送到横管3上再经过横管3上的竖管4进入厌氧室9内,此时废水可以与厌氧室9内部的厌氧菌充分结合,该系统在本排污系统中共有3个,3个系统完全一样,废水通过第一个系统后再经过第二个系统再经过第三个系统,在经过每个系统时会检测废水有害物质的含量情况,在使用输送管5连接横管3时,将堵头7拆除即可连接,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降低劳动成本,可以有效的使厌氧菌与废水充分反应,循环利用,降低废水中的COD,达到废水排放标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